03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助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灌阳:人才兴粮 科技兴粮 端牢粮食“饭碗”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08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杨泽茂 记者秦丽云)“有了这么多政策、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我们种水稻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今年我们村种了1200亩超级稻,亩产达到了865.4公斤。作为一名‘新农人’,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近日,在灌阳县黄关镇举办的2023年区域性水稻产业建设项目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现场,黄关镇联德村桂龙粮食种植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周桂明自信地说。近年来,灌阳县持续以人才兴粮、科技兴粮为抓手,借力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的人才“智囊团”优势,端牢粮食“饭碗”,助力该县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灌阳县依托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建立了“超级稻产业”人才服务驿站,开展“超级稻+再生稻”科研示范研究,集聚水稻种植研究专业人才团队6个共41名成员,培养本地农业科技人才160多名。同时,该县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建立博士工作联络站,邀请包括袁隆平之子袁定阳博士在内的13名专家人才入驻,在水稻项目申报、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智力支持,着力打造一支集科研、农村实用技术指导、种粮能手于一体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强大的“智囊团”,成为灌阳县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有力引擎。
  在2023年区域性水稻产业建设项目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现场,测产专家组来到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的水稻良种示范基地,对该基地种植的杂交稻品种“Y两优900”进行了现场验收。通过随机取样,对水稻株行距、株高有效穗数等主要数据进行测量,对选定田块的水稻进行收割、脱粒、称重,统计分析各项数据,测产专家组最终测得该基地水稻平均亩产达1030.2公斤。“这意味着这个品种的超级稻,单季亩产连续11年创下新高。”灌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爱平自豪地说。
  为了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灌阳县每年从广西星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灌阳县农业农村局选派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服务团,定期到水稻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该县采用“良种、良法、良田、良态”栽培技术,实现水稻种植关键环节全覆盖跟踪;对全县连片超过200亩的水稻种植基地所在村,选派1名科技特派员驻村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了粮食的绿色、安全、高产。此外,该县依托袁隆平院士超级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大力开展水稻科研攻关,转换、应用和推广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的科技成果,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选育优质水稻品种,推动灌阳县水稻产量成为广西水稻高产的示范样板。
  据了解,近两年来,灌阳县先后出台《灌阳县2022年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三年(2022—2024年)奖补方案》等文件,加大对新增耕地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进行奖补。截至目前,系列政策的实施,先后吸引20多名农业人才返乡种植水稻,累计种植面积1.5万多亩,共发放奖补39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