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创作者要常问:还能怎样?

王潮歌大师课在桂林开讲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0月3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李思静
  10月29日,“王潮歌大师课:还能怎样?”在桂林开讲。桂林艺术节艺委会委员、著名导演王潮歌向现场听众分享了“只有”“印象”“又见”系列实景演出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情怀,在为听众带来思考与启发的同时,还为台下一批青年戏剧人埋下了坚持创作的种子。
  甫一开场,王潮歌说:“今天不是一个教学性质的(讲课),而是像一个坦白,我把我近些年创作时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我做到了多少,在做的过程中有什么委屈、有什么得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而这也恰恰是听众迫切想了解的。作为“只有”“印象”“又见”系列实景演出的总导演,无论是首演于2004年桂林阳朔、近20年长演不衰的《印象·刘三姐》,还是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日均观剧人数狂揽12万、10月1日至5日连续5天所有场次观剧票全部售罄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王潮歌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每一部实景演出作品,都为“目的地演出”这一独特的文化产业门类提供了文旅融合发展新范式。
  作为一名创作者,王潮歌坦言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自信。“有时甚至一个戏都排成了,我说‘就这样了吗?我还能怎样呢?’(戏)可能就全部推翻了。”她进一步表示,所有的创作过程都是要让创作者与观众换位,要代入观众的视角考虑他们的“获得感”。“在获得感上,我要预设你因什么走进来,你看见了什么,你走出去了心里装了什么。”王潮歌说。
  也正是出于这种创作心态,总占地622亩,单边长328米、高15米,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演出场地,其内部划分出了56个空间,每一个空间里面有不同的场景,其中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同时上演21出戏,成为了以讲述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基调的文化精品。
  用想象力创造出梦幻的空间,用空间延展文字的维度。今年7月开放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王潮歌的又一力作。“幻城”中,4个大型室内剧场、8个小型室内剧场、108个情景空间及室外剧场,超800分钟剧目时长,以东方美学特有的“亦真亦假、虚实留白、轮回穿越”为创作手法,采用移步易景、迷宫幻境的景观设计理念,融合最新情景装置艺术与舞台沉浸技术,讲述人人心中的“红楼梦”。
  王潮歌直言,创作《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从古至今评《红楼梦》的文字相当多,但是在舞台上《红楼梦》特别少,也非常困难。但是《红楼梦》文字极美,读起来会上瘾。”从王潮歌拒绝排演,到决定以读者的方式呈现这部作品,花了近两年的时间。
  她从“还能怎样”的层面这样解读创作理念:第一,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远超《红楼梦》文本本身。从这个角度出发透视这本小说在民族、在文化、在每个人的书桌上所起的作用。第二,对空间创意的革新,让观众在幻城中穿梭,捡拾故事本身。第三,“凭空想象”的布景。《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出来的世界,因此,幻城中的场景是中国园林,但是意象的中国园林,而非写实的,给游客观众留下充分的留白思考空间。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讲不完王潮歌的创作情怀。但对于众多慕名而来的创作者,以及未来的创作者来说,常问“还能怎样”的创作激情已然深入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