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奋楫争先 推动经济发展速稳质优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上接第一版)
乡村振兴“势正足”
在溶江镇五甲村错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枝蔓上串串葡萄晶莹剔透,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果园里,工人们忙着采摘、挑选、装箱、发货,田间地头一片火热的丰收景象。“今年的葡萄销售和往年不大一样,线上销售渠道比重不断上升,今天就接到800箱的网上订单。”兴安县溶江镇五甲村党总支书记张雪峰说。
兴安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预计今年产量37万吨,产值超39亿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享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近日,以“灵渠古韵美·兴安葡萄甜”为主题的兴安葡萄区域公用品牌上市推介会在南宁、深圳、长沙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兴安葡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兴安葡萄走出兴安、走出广西,进入千家万户。
同时,兴安农村电商网络体系不断成熟,今年引进了广西兴安果之道等电商冷链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智慧物流供应链不断完善,葡萄采摘当日可直达广州、南宁等地,有效解决了鲜食葡萄运输困难问题,大大推动兴安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近年来,兴安县重点抓好以“兴安葡萄”“兴安蜜桔”“兴安甜玉米”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品牌建设,全力推广绿色水果生产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19年至今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投资1.677亿元实施各类水利项目4个。不断加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创建力度,陆续创建“灵渠葡萄”“红色湘江蜜桔”“金满田园”“猫儿山竹海森林生态文化休闲”等一批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1.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4.57万吨、生猪出栏30.87万头、水果总产量达13.98万吨,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418元,同比增长7.0%。老百姓“钱袋子”鼓了,日子越过越幸福。
旅游扬帆“正当时”
千年运河,悠悠而下;三分入漓,七分入湘……一幅古运河穿越千年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兴安县围绕“古韵灵渠·红色兴安”和“讲好长征故事·打造世遗品牌”主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抢抓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机遇,立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做好灵渠“金”、湘江“红”、山水“绿”文旅融合“三篇文章”,因地制宜发展高端民宿,努力将兴安打造成春夏秋冬无淡季、东南西北皆可游的旅游目的地。
灵渠保护提升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多次作出指示,要求重点推进灵渠保护提升利用,全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兴安以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持续推进灵渠核心景区、水街改造提升等灵渠保护提升工程,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运河大会研讨会,灵渠博物院荣获“广西十佳县级博物馆”,不断擦亮灵渠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如今的灵渠在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千年古运河正焕发出新活力,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生死攸关的一战。兴安县不断深入挖掘红色遗迹的革命历史,陆续推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连接界首、华江、溶江等乡镇红色旅游景点的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成红军长征文化园、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一期)、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遗址、金石红军故道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建设,全力助推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创建5A级景区,大力培育红色旅游和红色研学培训产业,持续唱响兴安红色旅游品牌。
随着短途游、周边游、乡村游成为旅游市场新常态,民宿产业迅速升温。火热的暑期,纷至沓来的游客让华江民宿产业的“烟火气”更旺,激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走进华江瑶族乡潺与蝉民宿小院,一股清新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清澈的流水、柔软的草地、随意摆放的桌椅,把小院装扮得自然而随性。迷人的乡野美景、新颖的现代装修、古朴的民俗文化,备受游客青睐。今年夏天,华江瑶族乡旅游热度持续走高,从红军标语楼到龙塘寨,从漓江源大峡谷到猫儿山,从六垌茶庄园到高寨村,处处遍布游客的身影。
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创建“桂北老家”“灵渠人家”“华江九寨”等乡村旅游品牌,推动张家崎、秦家大院、桐子坪等乡村旅游点发展,促进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创新升级。同时,组织策划第十三届广西兴安·桂林米粉文化节、2023猫儿山高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兴安县“灵渠古韵美·兴安葡萄甜”葡萄电商活动等系列节庆活动,给游客带来特色鲜明的游玩体验,全方位做大旅游市场、挖掘消费潜力。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414.26万人次,同比增长23.2%,实现旅游收入40.36亿元,同比增长22.2%,被评为“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