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荔浦杜莫寨:

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石头城”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9月0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杜莫寨内至今残损的石板路,依稀可辨古寨旧时模样。
  时过境迁,杜莫寨的古城墙被毁,五门已被拆了四门,仅存这座小北门。
  杜莫寨东门古榕,已历经400多年风雨,依然荫佑着古寨。
□本报记者秦丽云 实习生文佳俊 通讯员周俊远 邓琴芬 文/摄
  在荔浦市杜莫镇,有一个叫杜莫寨的古寨,古时被称为“石头城”。古寨为何叫杜莫寨?跟石头又有什么关系?8月28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前往杜莫寨一探究竟。
  杜莫寨位于杜莫镇的寨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当天上午,荔浦市杜莫镇大雨不断。沿着村道进入杜莫寨北门,一株百年古榕映入眼帘。该古榕独木成林,茂盛的枝叶荫蔽四方,在雨中更显苍翠,也显示着古寨的历史悠久。
  据《荔浦古村落》的史料记载,在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有杜、莫两姓族人从广东迁移至止。先民看见该地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树木郁葱,且岩洞众多,乃风水宝地,因而在此围城建寨,从事畜牧农耕生产活动。几经岁月,后来又有其他姓氏家族迁入至此居住,形成了一个汉、壮、瑶等多民族集居较大的村落,由于居住地群山环抱,故而当时村寨取名为群峰寨。
  杜莫寨古时隶属永安州(今梧州蒙山县)龙迥里(今杜莫镇)。后由于杜、莫两大姓族人经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加,加之广东的杜、莫两姓族人不断地迁入,所以这两姓人口倍增,在寨内占有80%以上绝对的优势,约在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群峰寨更名为杜莫寨,一直沿用至今。1952年,梧州蒙山县龙迥里划归荔浦县,并更名杜莫镇。杜莫寨,也就成了杜莫镇的一个小村屯。
  据杜莫寨的老者吴振强介绍,他从小从长辈口中得知,寨子名字的由来,确因本寨的两个大姓,也就是杜姓和莫姓居多而得。不过,如今寨子里除杜、莫两大姓外,还有蒋、徐、廖等十余个姓氏。
  古寨,多为抵御外敌而建,就像一座小型城池,庇护一方百姓平安。漫步在杜莫寨,记者发现了不少古城门和古城墙遗迹。在杜莫寨的小北门,记者见到了一段长约5米的古城墙。古城墙均为大块青石所建,因年代久远,显得更加古朴、厚重。古城墙边缘,还有一个宽约1米、高约1.5米左右的古城门。这些城墙、城门缘何而建?
  从杜莫寨的北门往东门而行,一株更大的古榕挺立在房屋和巷子旁。居住在古榕旁的村民告诉记者,古榕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树下曾有一块《杜莫寨石城记》碑石,讲述杜莫寨建城墙与抵御盗贼有关。《荔浦县志》记载:永安(蒙山县在明清时期的名称)在万山中,椎髻卉服之流,其性犷悍,与齐民异名,曰瑶、壮。川凡五里,曰“龙回”者,瑶、壮居十之七;为民者吴村、张村,三里寨、杜莫寨而已。四村中,杜莫寨最巨。其地险,其居民二百四十余家,三面阻山,独迤北平衍,贼得驰突为患。万历元年,贼攻吴村、张村急,予提兵深入,贼惧,始奔逸。时大田廖君宪以赣州别驾来守永安,亟询御盗之路,咸谓杜莫旧有堡,其遗址尚存。乃与民谋以城之,臼其事于余,余曰:“是乃永、荔咽喉之地,人民辏集之区,顷缘塞垣崩圮,迭遭寇患。兹欲复旧堡,甃石城,实保障至计,其举之毋缓。”廖君首捐俸十金以为民倡,民以义助者共九十余金,为石城一百八十余丈,高七尺有奇。
  据杜莫镇的工作人员介绍,县志中所记载的“大田廖君宪以赣州别驾来守永安州”,就是廖君用所筹资金,将杜莫寨用石头砌筑高3.6米、宽1米、长540米的古城墙,并按五行八卦设置东、西、南、北、小北门五个门,如遇盗贼,仅将五门紧闭,就可保护古寨平安。可惜的是,时过境迁,城墙被毁,五门已被拆了四门,仅存小北门。
  雨中的杜莫寨,小洋楼林立,树木苍翠,格外清新美丽。那段靠着用石头建筑城墙守护一方百姓的历史,还留存在古城墙遗址中。新时代的春风,早已让整个古寨换了新颜,也让平安富足的生活滋润着同一方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