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编扎草龙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村民在测试编扎好的草龙。
   扎龙鳞。
   破篾条。
  编扎龙头。
   制作龙珠。
   编扎草龙骨架。
  用禾秆编龙鳞。一条长20米、龙身直径40厘米的草龙需要用近3000片这样的鳞片。
□本报记者李忠波 通讯员黄勇丹 何玉秋 文/摄
  在桂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有舞草龙迎接新年、庆祝丰收、祈盼风调雨顺、祈愿老少平安的习俗。日前,记者走进灵川县兰田瑶族乡兰田村,看到这里的村民正在忙着编扎草龙,准备在节庆活动上进行表演。
  “最初的草龙只是简单用稻草编扎而成,比较粗糙,后来经过不断改良,发展到用禾秆为主要制作材料。”兰田村村民韦汉贻介绍说。韦汉贻今年50岁,是草龙的龙头制作师傅,他从小便跟着爷爷、父亲学习编扎草龙。
  “编扎草龙工序复杂,工作量大,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选、编、扎等工序。”韦汉贻说,他们选用优质的禾秆为原材料,编扎成龙鳞,再把竹子破成宽窄厚薄不等的篾条,扎成龙骨、龙头、龙身、龙尾等,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整条草龙的编扎。
  “选”即选料。在稻谷成熟的季节,到稻田里挑选那些长得粗壮、较长、没有折断的稻秆,用禾剪一根根剪下来,再把外面的皮去掉,留下稻穗和稻秆,晒干后脱粒,剩下的就是上乘的禾秆。
  “编”即编龙鳞。每块龙鳞约为人的手掌大小,通过编辫、编席、缠绕等方法编扎,是编扎草龙最耗费时间的一个环节。
  “扎”即扎龙架和鳞片。扎龙架时,先用竹片扎成一个草龙的骨架,设计好龙身的大小和长度,然后按照比例设计龙头。接着是扎龙鳞,先用禾秆编扎出粗细不一的草绳若干,再用草绳两根一股或四根一股把一节节龙身骨架连接起来,然后把编扎好的龙鳞有序地编扎在草龙骨架上,再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龙就制作完成了。
  据介绍,兰田村村民新编扎成的这条草龙长20米,龙身直径40厘米,用了将近3000块鳞片,用掉禾秆60多公斤,十几个村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
  “草龙制作好以后,要择吉日开光、为草龙点睛,才能出游表演。”韦汉贻说,成年男子舞草龙较为常见。表演时,在大型锣鼓有节奏的伴奏下,草龙龙头上下左右摇摆,做出咬尾、穿窜、盘旋、跳跃、戏耍、逗乐、翻滚、绞柱等动作。
  草龙制作和表演作为一种融合手工编扎与民俗舞蹈于一体的民间传统技艺,既有较高的工艺观赏价值,又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乡亲们合力编扎草龙,逢年过节舞草龙表演,给乡村生活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增强了村民们的凝聚力,丰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