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专访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25日    来源:桂林日报

  ▲黄红云
  ▲骆秀生
  ▲周莉华
  ▲林丽娟
  ▲刘明翠
  ▲罗莉群
  黄红云(市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
  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周刊》不仅是桂林日报社的一个品牌,对于全市教育系统、学校来说,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要借助小记者这个平台,合理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我市落地生根,推动素质教育在我市蔚然成风。
  《小记者周刊》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刊物,我发自内心地向学校、家长、孩子们推荐这份读物,尤其希望学校的老师们要用好这份刊物,充分发挥它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让孩子们从周刊中感受到阅读写作的快乐,吸取正能量,成长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
  同时,《小记者周刊》应该在校园里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父母都非常乐意看到孩子放下对电脑、手机的沉迷,爱上看报、看书、写作,积极参加小记者研学、采访活动。我们教育部门要加强小记者周刊的宣传,希望学校、老师们也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帮助《小记者周刊》走进更多的学校,让每一位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记者,从语文教育素质的提高进而带来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提升,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记者蒋璇 文/摄)

  骆秀生(临桂区教育局督学中心副主任)
  《小记者周刊》从四个版到八个版,然后是十二个版,再到如今十六个版,我是见证了她一步步成长的人。她的成长,对我们临桂区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临桂区中小学从2017年开始阅读学习《小记者周刊》,《小记者周刊》提高了临桂区的办学水平,不少学校借助这个平台发表文章,例如桂康小学、崇文小学、一小、二小、三小、六塘中心小学、黄沙中心小学等,每个月都有数十篇文章发表,很多学校把读报列入阅读学习活动中。桂康小学还把写作发展成了学校的特色,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同时,临桂区不少学校成立了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工作站,招募和培养了一大批小记者。他们每天对学校的活动和临桂区、桂林市乃至广西发生的大事或者举办的活动进行观察,进行思考,及时写作新闻报道。小记者工作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灵活机动的思维能力。
  不仅如此,《小记者周刊》不断宣传切合国家发展实际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乃至广大家长提供了思想导向,对临桂区的家校联系、家长学校、师生合作、教师合作、教育管理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教育部当前在抓“五项管理”,其中两项是手机管理、读物管理。学校引导学生阅读《小记者周刊》,努力写作和发表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远离手机和游戏。(记者蒋璇 文/摄)

  周莉华(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校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永远肩负着责任与重托,永远闪耀着神圣与荣光。这就是《小记者周刊》创刊的出发点和支撑点。
  小记者,大世界,自桂林日报小记者工作站在我校成立,学校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了以教务处、办公室、图书管理员、班主任协调开展小记者活动的工作组织机构,依据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的完整的阅读、写作活动体系,并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小记者周刊》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动力之源。从最初只有十几名小记者到如今发展成“生生为记者 师师可辅导”的积极写作局面。一路走来,灵川县城关第三小学的小记者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综合素质,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为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充分利用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让图书和报刊在各班图书角流动起来,通过广泛阅读,促进读写结合,鼓励全体师生积极投稿。今年春季学期在《小记者周刊》《今日灵川》《桂林日报》《桂林晚报》等报刊中刊登师生作品134次,大大激发了师生的创作热情。
  同时,学校开展的系列阅读写作活动,促使师生养成了以生动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去记录、去创作的良好习惯,一个个写作达人的文章刊登见报,老师对学生刊登作品在班级进行宣传鼓励,让孩子们在被肯定和激励中继续前行;学校每期获奖情况都做成喜报在家长群、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每学期期末还进行隆重的《小记者周刊》获奖作品表彰活动,并定期召开座谈会,鼓励先进,反思不足,希望广大师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以发展“观察、思维、表达”三项能力为导向,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记者蒋璇 文/摄)

  林丽娟(平乐县第一小学副校长)
  《小记者周刊》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在题材上没有限制,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尽情地进行创作发挥。它专门发表小记者的优秀作文、新闻、书画、摄影作品。《小记者周刊》以“发掘小记者潜力,展示小记者风采”为使命,为中小学小记者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关键还在于,这是一块小读者自己做主的地盘。由小读者来当小记者采写新闻,给更多的小读者看;由小记者采写新闻,给众多的大读者看,这本身就是一件新鲜事。
  作品见报后,孩子们还能获得稿费,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正向激励。
  如今,小记者工作已经深入我校的常态管理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在各个学校,形成了由校长牵头、分管副校长主抓、辅导员老师通力协作、专门负责人及时与报社沟通对接的工作机制,小记者工作有声有色,孩子从原来不留心身边及周围发生的事变成了小观察家,从原来不善言谈变成了小小新闻员,从原来不爱写作变成了写作小达人,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记者蒋璇 文/摄)

  刘明翠(复兴小学172班余沐妍家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学习能“写”很重要,因此我很注重孩子的写作锻炼。沐妍上小学后,我鼓励她写好每一篇作文,并鼓励她的每一次发现。有一天,她拿着一份报纸给我看,并羡慕地说学校同学发了小文章。我接过来一看,是桂林日报社的《小记者周刊》,内容很丰富,刊登了很多学校孩子的优秀文章。我顿时灵机一动,鼓励她投稿。果然,孩子投稿的热情被我点燃。
  为了稿件能被采用,她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每次收到报纸后,她都仔细地阅读每一篇小作文,还特别认真地圈出她认识的小朋友所写的文章,摘抄下优美的句子。渐渐地,她写作积极性越来越高,写得越来越好,在学校也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然后多次在《小记者周刊》上发表。她也变得更加爱记录生活,变得更加爱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这些她都能写到她的作文里面去。她把生活融入了作文,用作文概括了生活。她多次主动跟我说:“妈妈,请帮我把这篇作文投稿!那篇也投稿!”
  自从结识了《小记者周刊》后,孩子树立了写作自信更坚定了学习自信。她连续多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大队干部、语文大王等各类学科奖励、并连续六年获得复兴少年奖章,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9月份她也将升级为一名初中生。
(记者蒋璇 文/摄)

  罗莉群(长海实验学校小学部三年级一班小记者刘昱茹的妈妈)
  昱茹在一年级就成为了桂林日报社小记者,到现在已三年,每次参加活动后,孩子都会兴高采烈地跟我说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起孩子的进步,其实每位做父母的都像我一样真实地感受到了,只是无法百分百地用语言描述出来。
  鼓励孩子当小记者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她能够多一些与人交流的机会,希望她能多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这样她会更多一些自信。没想到,自从当了桂林日报社小记者以后,在报社记者、编辑老师们的组织与带领下,孩子拥有了一次次快乐的体验,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自信。活动上,昱茹主动去采访、积极地抢答,镜头经常能拍到她的身影并刊登在《小记者周刊》上,因此她开心地向老师、同学、家人们自诩为小记者的“代言人”。
  印象深刻的是,一年级刚开始她总是写流水账,通过报社记者、编辑老师在每次活动现场指导写作技巧,孩子的文章精彩起来了,还懂得要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来具体描述,常常积累《小记者周刊》上优美的词句,形成自己的“文学采蜜园”。现在她每次拿起笔都文思泉涌,刊登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小记者周刊》让孩子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认知于课堂之外、锻炼于实践之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更加热爱阅读、更加热爱写作、更加热爱生活。
  我的心里充满感激,接下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孩子通过小记者这个平台更加快乐地成长。 (记者蒋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