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版:史读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用你的名字和我姓氏
成就这故事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22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周法尚墓志拓片。原件存洛阳博物馆。
  图②:周敦颐像
  图③:桂林出土的隋唐时期十二生肖铜镜。现存桂林博物馆。    (本版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报记者 杨湘沙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南朝正式终结。
  史书记载:“己巳,以黄州总管周法尚为永州总管,安集岭南,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桂州刺史钱季卿等皆诣法尚降。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不受命,法尚击斩之。”
  这段记述,说的是一个叫周法尚的人,折服了桂州刺史钱季卿,兵不血刃,就把陈朝的桂州并入到隋朝的版图中。
  周法尚,从普通桂林人的观感来说,感情应该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梁朝时桂州刺史周灵起的孙子;另一方面,岭南岭北,包括桂州在内的几次平叛,周法尚都是主力,生杀予夺之事,全在他一念之间。刀兵加诸桂林的周法尚,和主要是在桂林搞建设的爷爷周灵起相比,这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角色变化。
  钱季卿归隋后,首任桂州总管就是周法尚,他是在钱季卿归隋后第二年兼任的桂州刺史。周法尚对桂林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在没弄清周家的传承之前,只能说,月亮代表我的心。
  作为来自河南的中原人,爷孙俩都在桂林当过一把手,爷爷致力于治理当地,孙子则是代表另一个朝廷负责收拾乱局。虽说一朝皇帝一朝臣,但江山却变了颜色,在这爷孙俩身上,对桂林的感情多少也会有些不一样。唯一能让他们聊以自慰的可能就是:良禽择木而栖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不过,在海量的历史资料里遨游一番后,记者还发现了另外一个令人咋舌的事实:周法尚的孙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婿周道务,也曾任唐朝时的桂州都督。把周家五代人和桂林的渊源捋清楚后,记者才恍然大悟,尽管都是隔代在桂林工作,一代就算二十年,五代人延续下来,那至少也是和桂林八十年缠绵不清的缘分。
  从周道务的角度看,爷爷的爷爷在桂林工作过,爷爷也在桂林工作过很多年,自己也主管过桂林的军政大事,应该算是桂林的河南人了。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周家和周家留在桂林的后人,分明就是以移民为主要人口组成的桂林城的人了,甚至可以称为桂林世家。
  尽管古人一般连续三代世居方论祖籍,而周家偏偏五代人中梅花间竹般地隔了两代,所以这个桂林世家也许要打个引号。因为从祖籍、出生地来说,周家其实是河南汝阳人。但这个文武齐修、以军功立业的将门世家,当时必定在桂林拥有梁、隋、唐三代朝廷赏赐给周家的勋产、职田和自置的园林山庄,这些不动产,在他们离开桂林时,部分变卖兑现有很大的可能,但留一部分给定居桂林的周家的后裔,也是应有之义。
  有民间学者查阅大量资料后认为,周道务之后周家尚有不少直系或旁系后裔直接就留在桂林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了,因此也有学者坚持认为,今天桂林的周姓人口,有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周灵起、周法尚、周道务的这一支。
  追根溯源,这其实还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周法尚这个人
  在新旧两《唐书》中,周道务并无传,然《唐书·突厥传》《旧唐书·诸帝公主传》《旧唐书·裴行俭传》《新唐书·唐景休传》等都提到了周道务。
  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郁贤皓先生考证,周道务上元二年(675年)至调露元年(679年)为营州都督。唐前期营州为上都督府,桂州为中都督府,正常情况下,周道务必先任桂州都督,而后升营州都督。因此,周道务为桂州都督可以肯定在上元二年之前。而另有史籍记载,周道务“高宗显庆(658—661年)时为桂州都督”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之所以会让李世民的女婿,而且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周道务出任桂州都督,这应该与周家之前在桂林地区的影响力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以武力值著称的周法尚,曾在平定岭南叛乱中打出了赫赫威名。
  据史书记载,周法尚少时果敢勇毅,有气概,好读兵书。陈朝太建五年(573年),周法尚年十八岁,担任始兴王陈叔陵的中兵参军,授任伏波将军。这个陈叔凌,就是欺辱过钱季卿父亲的家伙,对于陈叔凌的得力手下,钱季卿能有什么好感觉?谁也说不清楚。而陈叔凌的弟弟陈叔坚,又不喜欢周法尚,中间的弯弯绕,现在谁又能理得清?
  因为周法尚不讨人喜的直爽性格,皇弟陈叔坚在陈宣帝面前说了周法尚的坏话,然后当哥的就信了,你在外地抓不了你,就把你哥周法僧抓起来呗。接着就发兵讨伐周法尚。史书上说周法尚本不想反陈,是在手下幕僚的劝说下才投往北周的。但以周法尚的智商,应该早看清了陈朝的短板,于是在并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毅然投向了北周。这应该还是古人崇尚的那一套有情有义、师出有名的做法。
  陈朝的兵马根本就打不过以文武皆通的周灵起的孙子,实际上是自取其辱。周法尚只是用了一个小小的计谋,就把陈宣帝派出来的樊猛搞定。古籍的记载经过翻译,当时的情形大抵是这样:
  ……樊猛信以为真,便率军急攻周法尚。周法尚表面装作畏惧,自保江曲。樊猛的士兵挑战,周法尚暗中派轻舟埋伏在浦中,同时在古村之北以精兵埋伏。当樊猛率军来战时,周法尚自举旗帜站在下游的船上,逆流抵抗陈军。几次交战后,周法尚假装退却登岸,撤往古村。樊猛弃船追赶周法尚,周法尚快走,走数里之后,便与古村北边伏兵会合,转而上前进攻樊猛。樊猛不敌,退走往船上去,但浦中的伏兵已把他们的船都夺取,插上北周的旗帜。樊猛因此大败,仅仅单身脱逃,周法尚俘虏敌军八千人。
  这段叙说在古籍描述战争的场景里经常能见到,往往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周法尚有勇有谋,通过这一战,也算一举成名,估计没什么人会有反对意见。
  这样的一个军事奇才,如果说没经历过挫折,似乎也不太正常。实际上,史书记载中,周法尚也是打过败仗的。
  大象二年(580年),当时北周宣帝已传位于其子北周静帝宇文阐,由于北周静帝年幼,故由丞相、隋国公杨坚掌管朝政——后来周法尚能担任隋朝的第一任桂州总管,与他在北周时就坚定不移地站在杨坚这一边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同年九月,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因不满杨坚专权,于是起兵反杨。司马消难暗中派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段珣率兵前往顺州,名义上是援助周法尚守城,实际是想夺取顺州。周法尚察觉其中有诈,闭门不纳。段珣于是将城围住。由于事出仓促,军队尚未集中,士兵散在城外,周法尚因此率领城里的五百官吏、士兵坚守城池。二十天后,由于外无援兵,周法尚估计无法再守,于是带领余部弃城突围逃走。司马消难俘虏周法尚的母亲和弟弟以及家属三百人投奔陈朝,司马消难将这些人交给陈朝,以报复周法尚。后来周法尚代隋灭陈时,一点都不手软,是不是就是这次的因果呢?
  这次被人围城之战,应该是周法尚戎马一生中唯一的败仗。不过,圣人千虑,必有一失,也正常,大抵说的就是这种状况吧。但从此之后,周法尚就像开了挂一样,不论是灭陈之战,还是平定岭南叛乱,抑或是镇守北境,攻吐谷浑,东征平叛,周法尚从未给隋朝丢过脸。但以现有的资料分析,周法尚自去北方征战以后,就好像从没回过桂林的样子。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继位后,改任周法尚为云州刺史。
  大业十年(614年)七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兵攻打高丽。周法尚已随来护儿到海边,正准备出发时,周法尚在军中得急病,他对长史崔君肃说:“我再临沧海,不能涉海,时不我与,我将辞别人世。我的大志未能实现,这是我的命,我怎么办啊!”说完便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朝廷追赠左武卫大将军、谯国公,谥号为僖。
  周法尚的大志是什么?取隋炀帝而代之,让周家走向巅峰?还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们无从得知,也不敢妄自揣测,既然这样,那就留给深不见底的浩瀚星空吧。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法尚的大志无法完成,到了他的孙子周道务这里,其实也是无可奈何的成分居多。他在桂林待的时间不过四年,余下的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在宫廷中和北方奔波。
  周家一直和皇帝一家走得很近,周灵起娶了梁武帝的女儿,周法尚又和杨坚走得近,周法尚的儿子是李世民的亲信,而周道务干脆娶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一家几代人从未离开过朝廷中枢,都是能跟皇帝说得上话的人,这里面未尝没有家族的基因在内。谁都看得出来,周家一直就是和皇帝玩在一起的世家,这显然不是贫寒家族能达到的高度。
  一番周折后,记者手上掌握了一份周家的族谱,细看下去,其传承有序,当是做不得假。其中有这样的记录:
  汝南周氏(今河南一带)旁系众多,遍布天下。
  从西汉开国大功臣周勃开始,此脉朝代更迭无数,两千余载,世代为官(吏),名人豪杰无数。
  一世:周邕(周勃,前231-前169)。周平王少子姬烈19世孙、世袭汝坟侯姬邕,年仅十一岁,更姓为周,离开家乡卷县,流落沛县,在沛县织莆为生,成为汝南周氏始祖(是不是周平王子孙有待考证,而且,在沛县织莆为生,和演义中的刘备有关系吗?)周邕生三子:周胜之、周亚夫、周叔坚;
  ……
  十六世:周瑜(175-210)。汉献帝时偏将军,南郡太守,东吴大都督。与孙策共平江东,后事孙权,讨黄祖,破曹操于赤壁,走曹仁于荆州;
  ……
  二十六世:周强(415-493),字盘龙,以字行世。刘宋宫廷内乱中,有军功封县伯。南齐时任大司马,曾经与长子周奉叔双骑破数万北魏军队,名震北虏,晚年任南齐太子舍人,讲武京师。周强生三子:周奉叔、周世雄、周灵起(好,周灵起终于出现了);
  二十七世:周灵起(468-529),梁朝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梁城郡忠壮公。周灵起生二子:周表、周炅;
  二十八世:周炅(515-578),字文昭。陈朝大都督,平侯景之乱,击斩田龙升,封武昌郡公。周炅生三子:周法僧、周法明、周法尚(来了,来了,周法尚);
  二十九世:周法尚(555-614),字德迈。隋武卫大将军,隋军总管。征讨高丽,平定江南,后平定杨玄感叛乱。谯国公。周法尚生六子:周绍基、周绍司、周绍德、周绍崇、周绍业、周绍范;
  三十世:周绍范(588-633),字归仁,号猛仁将军。秦王李世民库旦车骑,左屯卫大将军,殿中大监,襄阳刺史,息国公……周绍范生五子:贵珠(字道务)、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三十一世:周贵珠(614-679),字道务,以字行世。因四世四公,娶唐太宗李世民临川公主,任营州都督,骁卫将军;
  ……
  四十五世: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先生;周辅成第二子,为宋理学创始人;
  ……
  七十三世:周天爵(1777-1853),字敬修。出生于山东寿张县。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濮阳知县、庐州知府、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漕运总督、河南巡抚、湖广总督等职(这是不是意味着周天爵也管过桂林?);
  ……
  从这份族谱中,可以看出曾经在桂林为官的周家,真的是世族大家,里面可以看到很多在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不管他们有没有在桂林为官。
  现有的资料显示,作为汝南周氏支脉传衍的周道务、周敦颐、鲁迅(周树人)、周恩来等都共认桂州刺史周灵起为祖。由此也可看出周道务的高祖、周法尚的爷爷周灵起的地位。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鼻祖,继孔子、孟子后的“圣人”。在周姓的发展史上,周敦颐有着特殊的地位。2017年,逢四十五世孙周敦颐诞辰1000年纪念之时,在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濂溪故里出现过一副楹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今古奇观。”
  这副楹联十分清楚地表明了,鲁迅和周恩来都是周敦颐的后代。
  关于此事,《长沙晚报》曾有过详尽报道:
  ……据周恩来的弟弟周恩霍在《百草园与百岁堂》一文中透露:早在20世纪30年代,周恩来对此就有考证。1939年,周恩来为考察抗日军事和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曾回到了故乡绍兴。在那里,他不仅看了距鲁迅故居不远的百岁堂老宅,还到祖坟去了一次。回到重庆后,周恩霍曾和周恩来谈起故乡情况,说到周家和鲁迅是同宗的事,说两家同是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后人。这一说法,已为1998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家世》所证实。
  周敦颐很受世人推崇,抗战时期,在重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和邵力子就经常谈论历史名人,曾多次谈到周敦颐,在谈到周恩来时,于右任和邵力子喜欢用周敦颐的“濂溪先生”称呼他。这一称呼,不只是于右任和邵力子知道周恩来是周敦颐的后人,还将周恩来与周敦颐相比,对其赞赏有加。
  按这份世系表排列,鲁迅是周敦颐第三十二代孙,周恩来是周敦颐第三十三代孙。这就是说,鲁迅要比周恩来高一辈……
  在之前的那份家族谱系上,周敦颐是周邕的第四十五世孙,到了鲁迅这一辈,四十五加三十二,那就是说,鲁迅是周邕的第七十七世孙。
  这样的算法很费脑筋,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从周灵起开始的周家,和桂林确有绕不开的渊源。这周灵起也好,周法尚也罢,包括周道务在内,显然都在桂林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一个无法抹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