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让多味的桂林米粉
满足世界的“胃”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8月03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李冠宇
  桂林山水慕名求,品尝米粉乘兴游,天下美食如繁星,真料原味人间留。这是我对桂林米粉的切身感受,也是很多来过桂林、吃过米粉、谈过往事的朋友对桂林的深刻印象。20世纪90年代初,我从中原大地来到八桂壮乡,吃惯了面食的我很快就把桂林米粉当成了主食。米粉成为主食的关键还在于能够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一餐10多分钟就能结束,省去了煮稀饭、蒸馒头、炒小菜的过程,让人既饱了口福,又节约了时间,落个省心。三十多年来,每次外出学习、出差、旅游、探亲后回到桂林,我的第一餐准是雷打不动的桂林米粉。
  这两年,柳州螺蛳粉红遍大江南北,可原本资历深、名气大、分布广、影响远的桂林米粉却少了光彩。一方面,螺蛳粉有疫情公益的宣传效应和大众接受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螺蛳粉既保持了原味,刺激了味蕾,又改变了包装,跟上了时代。桂林要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就要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品牌和大众化美食,而桂林米粉可以作为世界级旅游城市美食的“领头羊”,先做好做大、再做火做强。
  打出特色化产业品牌。特色化产业不仅要具备本国化本土化特点,还要发挥全球化多元化优势,努力适应区域化大众化需求。全国各地的桂林米粉店不少,但因水土、佐料、制作程序、口味、运输等不同,大部分会失去真汁原味,让人感觉不够“正宗”。我在外地吃过几次,都没找到原味。前几天,我陪巴基斯坦代表团晚餐时,最后上的就是一小碗米粉。外宾不会用筷子,吃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搅拌动作快,率先吃起来。可一吃就感觉米粉已不新鲜,明显是天热导致米粉变质。我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下外宾的反应,他们用叉子、勺子挑起一根品尝一下就放下了,从他们脸上我没有找到“好吃”的表情。这说明米粉质量、卤水味道、配料口感等都很重要。桂林米粉做好做大做成特色品牌,就要保持卤水的原真性,保证米粉的鲜美性,保障配料的灵活性。
  走出精细化发展路子。世界500强企业的肯德基之所以能够走向全球,一方面有国际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盛会的机遇,另一方面就是非常注重精细化管理服务、自动化生产作坊和节约化配制流程。各国语言、文化、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都要考虑,干净、整洁、卫生、快捷、规范的理念与特点同样适用于桂林米粉。米粉制作加工、过滤点卤、配料调味等过程,都要朝精细化方向发展,达到供应商本土化、供应层精细化、供应链国际化。
  创出国际化认可美誉。当年中国茅台因瓶破酒洒而醇香四溢,最后荣获世界美誉,我想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是不经意间的机遇,必然是过硬产品的质量。首先桂林米粉产品质量要过硬,其次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洲域的饮食习惯相应调剂改良。保持卤水原味的前提下,根据南方人喜欢吃猪肉、北方人喜欢吃牛肉,欧美人喜欢吃鸡肉、西亚和阿拉伯国家喜欢吃牛羊肉等特点,在调料配菜上下功夫,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多元化与区域化结合,个性化与大众化结合,给桂林米粉注入真情的味道,让桂林米粉走出桂林、走进三餐、走向世界。如果能够实现一吃赞好、二吃添神、三吃回头、四吃上瘾的话,桂林米粉何愁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