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家过节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4日 来源:桂林日报
□张文燕
“我们唱着连罗啦唻,一起回家,回家过节;我们敲着过山长鼓,一起回家,回家过节。”瑶家人独有的节日,有着自己独特的浪漫情怀,让瑶乡儿女即使在天涯海角也忍不住遥相牵挂。
在瑶家人的眼里,耕牛是家里的宝贝,瑶家人把它们和自己的家人同等相待,甚至给它们比人还高的尊敬和礼遇。在我们瑶乡,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也叫“敬牛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乌米饭。它用山里特有的树叶榨出乌黑的汁水,混合糯米煮成,软糯而香甜。人们把做好的乌米饭裹在又嫩又鲜的青草里,递到牛的嘴里让它品尝。孩子们喜欢一边喂牛,一边用手抚摸它的头和角,亲亲热热地祝福它生日快乐。这一天无论田地里的活有多忙,人们都不会使唤牛干活,让它踏踏实实地歇一天,以表示对它一年到头埋头苦干的敬意。如果有孩子恰好在四月初八出生,家里人会特别开心,因为大家都认为,和牛同一天过生日的人,会像牛一样健康强壮、敦厚诚实。
“敬牛节”是瑶乡人众生平等的注脚!
农历五月十二是我们恭城瑶乡的关公节。恭城建有关帝庙,又称武庙,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它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关羽不仅忠义仁勇,还怜惜百姓,当百姓有难时他都有求必应。很久以前,有一年恭城百日无雨,田地干裂、人畜饮水困难,关公显灵降雨解除了恭城的危机。为感念关公恩泽,祈求风调雨顺,恭城人们把农历五月十二定为“关公节”,每年这天,都要对关圣帝君进行祭拜。恭城的“关公节”遵循“每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的举办规则,大庆时整个县城万人空巷,人们杀猪宰羊,供奉祭祀,舞龙舞狮,抬关公的雕像巡游,甚至比过年还要热闹。
“关公节”是瑶乡人虔诚感恩的注脚!
农历六月初六苞谷成熟,可以尝新了,瑶乡称之为“尝新节”。孩子们爱唱“六月六,黄风吹葫芦,鸡公仔在哪家,哪个猜到吃块热糕粑。”苞谷能够从一粒种子变成一穗饱满的大苞谷,是要感谢天地的。所以这一天,人们从地里掰回苞谷,大火煮熟,摆下香案,先供奉过天地神灵,家里人才可以开吃。儿时嘴馋,香案上苞谷飘出来的清香即使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在一旁咽着口水,也是不敢偷吃的,因为一旦被发现偷吃,面临的是最为严厉的惩罚,人们认为对天地自然要感恩敬畏,是万不能僭越的。
“尝新节”是瑶乡人敬仰天地自然的注脚!
在恭城最为偏僻的乡镇三江,有一个小山村叫做松木寨,这里的人们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安然节。农历十月,该收的庄稼已经全部收回归仓,农家进入真正的农闲时节。松木寨的人把这个月的十五定为“安然节”,意为辛苦了一年,从这天开始可以闲下来,安安然然地享受生活了。村里人把新收回的糯米做成糍粑,你来我往地互相赠送,晚上则做上一桌子好菜,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男人们尽情喝酒,女人们大声拉家常,村庄里到处飘着酒香肉香,仔细闻闻,还有一种叫做“国泰民安”的味道。
“安然节”是瑶乡人安居乐业的注脚!
“盘王节”作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特有的节日,是向国家申请到了假期的盛大节日,两天的盘王节假羡煞了多少邻县的朋友啊!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恭城建有瑶族博物馆,又叫做“盘王阁”,馆中就有瑶族始祖盘王的雕像。传说盘王名叫盘瓠,是帝喾时期的一只五彩犬,因平乱有功,帝喾把三公主嫁给了他。盘王与三公主生下六儿六女,繁衍至今。传说农历十月十六是盘王的生日,这天即为我们的“盘王节”。瑶乡人演戏、挞鼓、唱山歌、抢花炮、舞龙舞狮,杀牛宰猪隆重祭祀盘王。记得第九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主会场设在恭城民族中学里面,民中的孩子们挥动瑶族的长鼓,载歌载舞,欢度节日。从那以后,恭城民族中学把长鼓舞与广播体操相互融合,演变成瑶乡孩子特有的长鼓操,大课间时两千学生合着瑶族舞蹈的节奏,舞动红色的长鼓,场面壮观,扣人心弦。
“盘王节”是瑶乡人敬先敬祖的注脚!
当然,瑶家人和汉族同胞一样,也过传统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传统节日加上专属于我们的瑶节,恭城人的节庆日就显得特别多。也有人说这是瑶乡人在为自己爱好美食找借口,这节那节,天天过节,也就天天都有美食吃。实际上,正如老人们所说,现在的日子,平日里都比以前过年还吃得好,我们没有必要为了吃而过这些节。我想,恭城人节多,最重要的还是追求那样一种节日的气氛,让人觉得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有好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