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为书画穿上“美衣裳”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曾卫民正在操作台前仔细做着装裱的前期工序。
  □本报记者蒋璇 文/摄
  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伴随着书法和绘画艺术而产生。书画经过装裱,不仅更加美观还易于保存,于是便有了“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
  位于我市象山区信义路与信义路南巷交叉口东40米处的卫民书画装裱店,算得上是桂林装裱界的“老字号”,从1997年开店至今,已有26年。走进店里,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面而来,墙上和地上或悬挂或放置着各式各样装裱好的字画。北侧一角摆着一张木质长桌和几张椅子,这是会客区;中间一张正方形的案台占据了店面空间的大半,上面摆放着喷壶、剪刀、羊毛刷、三角板、宣纸、天杆地杆、木框等,这些都是老板兼装裱师曾卫民最常用的工具。对于他而言,书画装裱不仅是养家糊口的生计,更是坚守一生的事业。
  曾卫民是湖南邵东人,1994年,17岁的他从老家来到桂林投奔亲戚,跟随叔爷爷学习传统的手工书画装裱和破损修复技艺。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刻苦钻研,他成功出师。
  无论是名家名作还是普通习作,客户送到店里来,曾卫民都会一丝不苟地按要求装裱成镜框或卷轴。这些年来,经他装裱的字画已有上万件。装裱后的成品具有画面平滑、整洁、装饰得体、清雅大方、规格讲究、防虫、经久耐存等特点,让顾客十分满意。
  “传统手工装裱非常复杂,需要用到大大小小十几件工具,一幅作品的装裱需要几十道工序,包括去污、揭裱褙、托画心、上墙、正心、镶边、扶背……全部裱完需要一周左右,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到装裱的质量。南方与北方的装裱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南方用的木框一定要能防潮、防虫,凌子色彩偏素雅。”说话间,曾卫民手却没停,只见他将一幅字画平铺在装裱台上,在字画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浆糊,然后将宣纸附在上面,反复轻刷,让宣纸与作品最大程度粘合在一起。“这叫托心。托心是整个装裱过程中最重要也最考验手艺的一道工序。”
  曾卫民的敬业和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桂林不少知名书画家都和他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
  在字画修补复原方面,曾卫民也十分擅长,无论是破损或是虫蛀,有黄点或是霉斑,他都能“妙手回春”,重新赋予字画生命。最令他得意的代表作,是几年前曾完美复原了一幅被猫抓碎成200多片的字画。
  曾卫民告诉记者,2000年以前,装裱行业一直是以手工装裱为主。近年来,由于市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文化修养愈来愈高,以及爱好字画的市民逐年增多,装裱订单越来越多,仅靠手工装裱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于是,他也与时俱进,购置了装裱机,手工与机械并用,也让他的装裱风格更多样化。
  “一般来说,手工加机器裱,比如包边用包边机包等,一天能完成二三十幅作品的装裱。以82厘米乘165厘米这一尺寸的字画为例,选用普通材质装裱,价格在120元至200元左右。纯手工装裱,再勤快,3天最多也只能装裱20幅左右,加上纯手工装裱的价格相对较高,现在选择这个的顾客屈指可数。”曾卫民介绍,前来装裱字画的,一般来说如果是书法家自己的作品,装裱好后拿去卖或是展览或是送人,这类多会选用纯手工装裱。有的是书法爱好者的作品,他们装裱好后将作品挂在家里自己欣赏,或是赠给亲朋好友;有的则是顾客向书法家买的,装裱后挂在家里作装饰用;甚至有人把孩子参加比赛的获奖作品也拿来装裱,留作纪念。这几类选用手工加机械装裱的较多。“最高峰时,我们夫妻俩曾半个月裱了700幅字,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曾卫民说。
  虽然店里也有了机器装裱,但目前在桂林,像曾卫民一样坚持着手工装裱这门传统技艺的人已少之又少。他时常说,当客户看到成品时露出满意的微笑,就是对他最好的回馈,这份工作也变得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