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应用基础
科技创新赋能“保护漓江 保护桂林山水”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7月14日 来源:桂林日报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喀斯特溶洞景观。(荔浦市科学技术局供图)
改造后的鸡窝渡村。 廖学斌 摄
专家在实施国家重点项目“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市科学技术局供图)
会仙湿地 赵积亮 摄
□本报记者陈娟 通讯员郑寒剑 郜雪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市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桂林经验”。
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参与全球治理的务实行动,这与桂林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桂林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的谆谆嘱托,将科学“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以下简称“两个保护”)作为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务实行动,全市500多万各族群众争当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唯有科技创新,方能披荆斩棘。创新示范区建设路上的桂林深谙此道。
五年来,桂林紧扣“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主题,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景观、环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广大科研人员秉承初心,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了水生态保护、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农业立体种养与生态循环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先后发表科学论文393编,制定技术标准44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3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7项。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两个保护”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应用基础。
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成效初显
2018年以来,桂林先后争取了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自然基金、重点研发等项目152项,经费1.85亿元。
针对“两个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桂林坚持以科技项目为牵引,自治区科技厅在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设立专门方向,支持围绕漓江流域和桂林景观资源,开展水、气、土和绿色产业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与示范。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一大批国家、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取得可喜进展,在景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产业协同发展、5G场景“旅游+”智慧化服务等方面逐步形成技术解决方案,打造典型场景应用。
2019年,为支持创新示范区建设,科技部立项支持“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的实施。该项目围绕创新示范区建设主题,以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研发喀斯特湿地水资源调控、自然景观修复与植被生态功能提升、旅游景观资源优化利用与特色产业发展调控等关键技术,形成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解决方案和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模式。
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在恭城西岭形成了废弃采石场分区治理、喀斯特果树林下药材套种、裸岩区适生药材混合种植、退化植被群落近自然改造等生态修复模式;在草坪冠岩建立了多彩植物景观修复模式和综合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此外,通过八仙湖蓄水工程和睦洞湖地表蓄水工程有效调控水资源,会仙湿地枯水期较往年缩短1-2个月,湿地水生蔬菜—渔生态种养产业化模式也初步成型。项目研究成果正逐步破解漓江流域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瓶颈问题,不断探索出喀斯特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方案,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我国西南部多民族、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示范作用,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市本级创新驱动专项“基于人地耦合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及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对未来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水资源调配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关键理论支撑。
五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桂林示范区建设已逐步形成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及公众等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局面。
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
五年来,桂林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推动广西师范大学创建“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成为广西首家专门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机构;建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桂林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斯洛文尼亚“一带一路”岩溶地质国家联合实验室、岩溶动力学、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5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桂林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等机构在科技平台建设、“全球岩溶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实施、举办国际培训班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桂林聚集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为“两个保护”献智献技献策。目前已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在生态治理、绿色高效生产等技术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和产业发展适用技术和发展路径。
下一步,桂林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的谆谆嘱托。持续推动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聚焦“两个保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链,聚力推动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工程示范;聚焦岩溶地质、喀斯特植物、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领域,打造10个以上国家、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创新平台;聚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技术问题,集成实施应用一批生态治理、绿色高效生产等技术,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桂林经验”“桂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