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筑巢引凤 人尽其才

——市政协“深入实施大学生留桂林计划 助推科教振兴”提案办理协商会发言摘要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赵晶瑾
  蔡续
  孙小军
  何玲
  姚嗣群
  郑锦花
  沈建斌
  秦飞
  李丽琴
□本报记者孙敏 唐健扬 整理/摄

  以生为本、以文化人、以岗聚人
  让“留桂林”情结厚植于心深耕于行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师大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赵晶瑾
  作为一名同样选择了返乡扎根桂林的学子,真切希望“大学生留桂林”计划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桂林,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建议:
  坚持“以生为本”,做实常态调研,与有意留桂林的学生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当面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口服务;做实常态培养,帮助桂林优质企业持续推广“订单式”“定向式”育人模式;做实常态激励,通过举办留桂林就业优秀大学生选拔表彰等途径,做好榜样选树和激励。
  注重“以文化人”,做好文旅品牌升级,为桂林高校大学生量身定制职业体验、研学旅游等精品文旅项目,推动桂林文化浸润;做好新兴文旅产业培育,做好对本土“非遗”传承人、网络作家、网红达人、驻场歌手等群体的孵化培养;做好校园文旅宣传,帮助大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文化共情和文化自豪。
  做好“以岗聚人”,强化校企合作,做细校园招聘,畅通校企双向交流渠道、校园招聘渠道,让大学生留桂林有业可就,有岗可为。

  持续深入实施“大学生留桂林”计划
  助力桂林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
□市政协委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工处副研究员 蔡续
  “大学生留桂林”计划将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障,为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桂林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规划,将“大学生留桂林计划”纳入其中,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加强督导考核。
  建立“大学生留桂林”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驻桂林高校人才供给信息、用人单位信息、相关政策匹配等数据资源打通,实现“大学生留桂林”一网通办。
  加强政策组合,尽快出台《关于桂林市促进“大学生留桂林”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协调户籍档案管理、购房租房、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在各高校建立留桂人才工作室或者人才服务站,加强政策宣传推介。
  推进毕业生辅导员进企业和企业代言人(导师)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出台《桂林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认定办法》,对实习实训的学生按照类别予以一定生活补贴。
  提升城市治理和建设水平。围绕青年发展所需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体现青春元素、照顾青年特点,打造富有青年特色的桂林名片,让桂林突显青年发展型城市品格。

  发展乡村振兴人才
□市政协常委、广西师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民盟桂林市委副主委 孙小军
  乡村振兴工作亟须人才选育好、引得进、留得下来。建议:
  培育、用好本土人才。加强地方与高校合作,把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各乡镇政府要有一本“人才库”,摸排本乡镇的大学生以上的群体(包括在读和就业群体),定期或不定期取得联系与沟通,要以家乡之情感动人、以创业环境打动人、以子女教育安定人。同时也要凝聚乡贤力量,发挥乡贤作用。
  吸引外来人才。要以项目为抓手,吸引高层次人才;以紧缺人才为突破口,设岗招才;以产业为依托,搭建好用人的平台;以政策为吸引,创造人才环境虹吸效应。
  最后,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援助乡村的运行机制。一些离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也有家国情怀。建议先以1至2个行业为试点(比如教育和医卫系统),建立和完善各类人才援助乡村建设的运行机制,发挥他们的智慧和资源,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桂林学院与桂林市发展
  如何实现双向赋能
□市政协委员、桂林学院副校长 何玲
  桂林学院师资队伍稳定,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作为桂林市政府举办的大学,在校市如何双向赋能方面还需要加快探索和实践的步伐,建议:
  以大学生实习为契机,促进校市双向赋能。建议市政府统筹协调,把桂林市包括县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的实习岗位需求进行汇总,对接各专业实习生资源,安排学生进入桂林市的对口单位实习,既发挥周边单位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又能部分解决相关单位人手不足的问题。
  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校市双向赋能。每年就业季,由桂林市人才市场牵头,组织桂林市及县区的企事业单位,进入桂林学院召开专场招聘会,从当年毕业生中开展招聘工作,让学生学在桂林、干在桂林、奉献桂林,也促进桂林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保障了民生。
  支持加快桂林学院建设进度,推动二期建设早日投入使用,抓住做大做强桂林学院的主动权。

  强化政府主导落实政策成效
  全力助推桂林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桂林长海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姚嗣群
  充分发挥政府的公信力和宣传渠道作用,积极推介桂林市优秀企业走进校园,帮助优秀企业树立品牌,形成人才吸引力,是解决人才留桂林的一个重要途径。建议:
  突出政策扶持重点,提高企业人才占比。按照桂林市工业企业的发展布局,体现工业企业人才所占整体比例,使更多有志于推动桂林经济发展的工业企业人才享受到政府关心和重视。
  政府部门加大支持,评选“桂林实力”优质企业,在高校举行报告会,组织“桂林实力”优质企业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高校师生到各企业参观交流,树立品牌效应。
  加强政策落地督办,确保资金到位。人才补贴要形成专款专用,保证资金到位,统一负责协调推进。
  积极探索对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开放通道,提高高层次人才子女的就学优先级,真正实施教育资源统筹,让各类人才满意放心。
  对于每年高校毕业生中留桂林的数量进行考核,促使学校发挥积极主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主题为“山水儿女”的留桂林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形成在桂林发展同样具有优越前景的良好舆论环境。

  人岗相适 人尽其才
□市政协委员、桂林医学院附院病理科负责人 郑锦花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也是社会新型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建议:
  基于生源结构,分析就业心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留桂机会。建议政府搭建平台,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牵头组织高校参与走访桂林地区企业、园区调研,为毕业生挖掘更多高质量岗位资源。
  同时,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养生与保健需求,做好总体部署安排,优化医疗资源供给,一是给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二是可解决大学生的赡养老人问题。其次,促进政校协同配合,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平台、就业体验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校园活动。
  完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给留桂林大学生吃下一颗“定心丸”。如:提高社保、医保、失业保险等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住房补贴和养老金等福利;简化就业手续,便于大学生入职;加大基础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年轻人感受到城市的舒适和便利。

  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
  助推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七星区政协常委、桂林湖北商会会长 沈建斌
  让更多年轻人留在桂林、回到桂林工作、生活和学习,不仅能助推桂林产业发展,更能促进城市建设,体现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建议:
  加强城市宣传。利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响亮名片,开展“桂林大学生爱桂林”主题活动,为大学生留在桂林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打下基础。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用管理,通过政策激励、优惠待遇等方式,在住房、医疗、交通、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吸引大学生留在本地发展。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社会保险优惠等,鼓励不同地区采取差异化措施吸才留才引才。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项目,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提供职业培训和创业支持。
  加大招聘力度。加大对本地区企业的招聘扶持力度,组织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老师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教育规划培训,大力宣传本地各优质企业的优势。

  筑巢引凤 科技兴桂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代表、桂电桂林校友会秘书长 秦飞
  我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届毕业生,兼职任桂电桂林校友会秘书长,在桂电大学科技园经营一家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服务的公司。建议:
  明确桂林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并使其落地。在此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做好校企合作,发挥校友会作用,让产学研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校企项目上,让企业和高校增加交流、对接,彼此熟悉,把现有资源用好用活。
  在应届毕业生实习前期,精准安置更多优秀毕业生优先到桂林企业实习,让企业和毕业生双方更好地了解,增加留下来工作的几率。建议由市委人才部门牵头建立战略人才储备库,并成立相应的人才服务机构,对战略人才在事业、工作以及生活方面提供跟踪配套服务。
  出台符合桂林当前发展的招商、人才等政策,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落地,运用好网络媒体和本地媒体在机场、车站、城市主干道等做好宣传,打造传播力、影响力。给予年轻人更多科研支持,激励和发挥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激情。

  我愿意成为
  桂林城市发展的建设者
□桂林学院学生代表 李丽琴
  我是桂林学院人文学院2020级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尽管目前处于大三,但我们已经十分关注就业问题。
  今年5月31日,人文学院组织全体师范生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大会召开后,同学们意识到,我们快毕业了,接下来就面临着找工作了。但我们对桂林市的人才政策不够了解,对桂林市国有企业的岗位需求也不清楚,希望能加大宣传。我们还注意到,很多时候,在高校的专场人才招聘会上,前来招聘的单位可能会出现与我们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比如,师范专业同学可能更希望能够参加中小学教师的专场招聘会。
  同时建议根据大学生出行规律和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公交车的时间和频率,方便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增加学生对桂林发展的了解,增强学生融入桂林的情感链接。
  桂林正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渴望毕业后能够留在桂林,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