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龙胜:15岁少年“痴迷”侗锦成“老师”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12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吴生斌 吴泳先 文/摄 “侗锦不是刺绣,要用竹刀织经线和纬线,花纹越复杂,经线纬线就有更多次交叉。每学会一个花纹,就像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都实现了。”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吴昊杰语气铿锵,又带几分羞涩。 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吴昊杰就对侗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学会了各类侗锦花纹制作,还掌握了织、染侗布技艺,成了村里和学校的“小老师”。
苦练四年成“行家” 地灵村,隶属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一个保护完好的侗族古寨。2018年,地灵村入选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年前,吴昊杰就出生在这个侗寨。 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年仅9岁的吴昊杰跟随奶奶来到村口,无意间看到一位阿姨在织侗锦,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花纹让他非常兴奋。“当时很好奇,想知道她们是怎么织出来的。”吴昊杰回忆说,“那种感觉,真没有很好的词来形容。” 不过,当吴昊杰想学习侗锦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爸爸希望我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后来,是奶奶勉强答应了下来。”三年级到六年级,放学后和假期,吴昊杰一直都在做平纹布,直到六年级,奶奶才教他做一些花纹。 简单的花纹,是用彩线织成规则图形。“三角形、菱形、长方形都可以,我前面做平纹布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了,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学会了织花纹。”从那以后,吴昊杰开始通过网络搜索更多的图案,并且琢磨呈现出来的方式。 “初一以后,我就和村里人学一些较为复杂的花纹,像动物、植物和生活用品,我也逐渐开始理解原来我们身边的东西也可以这么美。”好思考,加上经常琢磨,现在吴昊杰织侗锦的水平已经略高于同村的人了。“他们最多也只能织11组经线,我现在可以织更多组,而且基本上只需要给我看一眼成品的花纹图案,我都能织得出来。”
课余时间学染布 在采访中,吴昊杰向记者展示了他制作的侗锦,花纹从简单到复杂,每一条都透露着扎实的功底。记者注意到,因为常年织锦,吴昊杰的指甲盖有些泛蓝,似乎与他15岁的年龄不相符。如今,吴昊杰家里人也逐渐转变态度,并且为他感到骄傲。 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同,吴昊杰的课余生活几乎被侗锦占满了,手机里除了侗锦和侗布的信息之外,似乎其他东西都不能让他“沉迷”。 “侗锦可以做我们衣服上的花边、腰带等,但还不是一件完整的侗族服饰。去年开始,我又学了织、染侗布。”从摘棉花到织布,16道工序吴昊杰样样都懂。 “染布比较麻烦,先要花四五个月种靛草,采收以后还要浸泡、打靛,再沉淀出靛泥。用高度白酒化开靛泥后,还要加甜酒和一些中草药发酵。”染布过程可能是几十次、上百次,然后经历无数次锤布,才能最终成形。“织侗布需要上浆,所以会比较硬,染布以后需要把它锤软。染色后的侗布黑得有些发红,再配上侗锦,就非常漂亮了。”吴昊杰说,“我还在研究更复杂的花纹和其他地方的侗布制作工艺,有空时还会学一些裁剪上的技术,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出完美的侗族服饰。”
15岁少年当“老师” 如今,吴昊杰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侗锦和侗布技艺者了。 虽说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在侗锦上,但吴昊杰的学习成绩仍然在班级排名靠前。他告诉记者,每当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他会一头扎进侗锦中,再走出来时,所有“烦恼”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学会一个花纹,就像做出一道高难度数学题那样开心。” “如果我们和其他人说,我们有这么厉害的一个伙伴,好像自己也很厉害一样。”采访中,记者观察到,在提起吴昊杰的时候,同学们显得十分兴奋。特别是当他展示侗锦成品时,他们会反复观看,询问制作方式。 “我们准备邀请吴昊杰担任‘小老师’,在劳动课或者兴趣组里传授侗锦技艺。”这学期,通过发掘吴昊杰经历,龙胜镇初级中学准备开发相应的劳动课程。该校校长黄勇义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龙胜教育系统都想把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引入校园,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亟需实现文化“浸润”。 “初一时,我就想要教大家做侗锦,但那时候藏在心里不敢说。现在学校帮我设计得那么好,我也很开心。”吴昊杰表示,他有信心当好这个“小老师”,让更多人喜欢上传统技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