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资源:靠山吃山 “土特产”里谋振兴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6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舒文艺 王建成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森林覆盖率达83.01%的资源县,素有“一水四田九十五分山”之称,优良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生态气候,孕育了1800多种中草药植物,生态种养的红提、西红柿、辣椒、高山黄牛等“土特产”,无不散发着大自然的芬芳和香甜。
  靠山吃山。资源县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的发展思路,立足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成立龙头企业,强化政策引导,补齐产业链条,推动“土特产”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龙头企业做响“土特产”品牌
  “山的那边还是山,山里的食物鲜又甜。”资源县“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生态有机优势明显,但是山多地少、耕地零散,导致生产成本高、规模小、竞争力弱,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开发好乡土资源,培育壮大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整合资源成立龙头企业,是资源县迈出的关键一步。
  “准备装车。”在广西资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胶带的拉扯声连绵不绝,搬运工人依次将打包好的农特产品贴上快递单号,装车发往各地,一派繁忙景象。
  立足工业化的理念、产业链的思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战略,成立于2022年6月的广西资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是资源县第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以“丹霞资味”为全县公共品牌,以粤桂协作为契机,通过“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引领全县4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6家“农”字号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并与20个脱贫村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带动全县5924户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2022年产值达6000万元,推动全县农业向高精尖优、绿色有机、品牌化、安全健康方向发展,成为资源城市名片。
  政策引导做优“土特产”质量
  “生态环境好、夏季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葡萄品质好、甜度高。”资源县的红提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如今已成为年产值超亿元的重点支柱产业。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品质。为推进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资源县制定《资源县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及深圳市菜篮子基地认定奖补办法》,确保农产品提质增效,提升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政策引导,打造了红提、西红柿、辣椒等一批广西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特色农业产业种植面积达64万余亩,有机生产基地总数达30余个。2022年,资源县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4个,“沃柑”“高山萝卜”入选“圳品”。
  与此同时,该县全面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和“五小水利”基础设施。2022年投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衬砌排灌渠道42公里,修建田间道路1448米,重建小型引水坝31座,改善灌溉面积2300多亩,惠及18个自然村,为农产品提质增效夯实基础。
  补齐链条做强“土特产”市场
  2022年10月13日,资源县在中峰工业园区举办2022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资源县粤桂协作农副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
  随着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优质农产品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县积极建设粤桂协作农副产品冷链仓储物流产业园,挖掘市场深度、补齐产业链,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增强品牌竞争力。
  项目建成后,将为水果类、蔬菜类、畜禽类农产品提供更好的精深加工和仓储运输条件,显著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为农副产品提供冷链流通条件,减少农副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提高农民收益;确保鲜活易腐农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污染、不变质,从根本上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水平,杜绝食品安全隐患;还能解决农副产品季节生产与常年消费的矛盾,确保城市供应。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亿元,创税0.2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400个以上。
  下一步,资源县将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把优质土特产做成大产业、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