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深耕大地发掘土壤里的“宝藏”
桂林日报
作者:孙敏
新闻 时间:2023年05月07日 来源:桂林日报
▲实验站技术人员在油菜地里检查结籽情况。 记者孙敏 摄
本报讯(记者孙敏 通讯员莫建军)眼下正是收籽油菜成熟季,在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的油菜实验田里,观测技术员蒋云伟这几天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在这里,观察油菜的结籽率,详细的记录下每一个数据。 “这些实验和数据都很重要。”蒋云伟指着面前20亩连片成熟的油菜花地说。这片油菜一眼望去已有半人高,在不懂行的人看来似乎都一样,但在蒋云伟和同事眼里,这里面大有“门道”。“这里分为有机肥、无肥、化肥、优化等四个处理区,每个区域的结籽率都不一样。”蒋云伟和同事们需要把这些数据进行统计观察,不断优化土壤,从而提供更为优化的种植方案。 而这,正是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存在的意义所在:优化土壤,深挖土壤里的宝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常务副站长范大泳用这八个字形容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的意义。在他们眼里,土壤有很多“宝藏”,一旦科学利用好,贫瘠的土壤也能开出致富的花。 2018年开始建设的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依托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在雁山区雁山镇、临桂区两江镇设立实验区,其中粮田监测面积60亩,菜田监测面积10亩,桑园监测面积50亩。实验站主要任务是开展粮田、菜田和蚕桑园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针对集约化种植下土壤质量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态势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雁山观测实验站以“水稻+油菜”粮田长期定位试验多年监测数据为基础,集成了“水稻+油菜”稻作区粮田生态保育种植技术。通过科学轮作的方式,让土壤得到可持续性的利用。这一技术的成效已在灵川三街镇龙坪村初显。 2020年至2021年,雁山观测实验站在灵川三街镇龙坪村建立示范点,采用“稻—油菜薹—花—绿肥”模式,推广油菜绿肥还田生态保育技术,亩新增油菜薹400千克,下茬水稻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农药化肥投入量实现“双减”,春季油菜花景观效应突出,稻田肥力大幅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稻田肥力提升,水稻品质提升,油菜花增加收益……龙坪村村民们深刻体会到了范大泳说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背后的含义,科技真正转化到脚下土壤里,让村民的致富梦想开出了花。 不仅在灵川,在阳朔漓江沿岸景区、遇龙河流域景区内的水稻田里,也采取了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的“优质稻+油菜”轮作模式,连片面积1300多亩。在分析掌握当地的稻田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站的试验研究结果,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油菜绿肥还田生态保育等技术,不仅优质稻产量提高,同时为阳朔增添了春季油菜花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在平乐、灵川、永福,实验站建立了桑园测土施肥、土壤改良、果桑反季节栽培和套种示范点,提高了桑叶产量、桑果品质,同时避开了果桑在桂林地区梅雨季节容易染病的痛点,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而在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山区,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的成果也应用到了龙脊辣椒种植过程中。针对龙脊辣椒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问题,实验站科技人员在龙脊镇金江村、江柳村、马海村等召开“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辣椒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培训,并建立了龙脊辣椒高产高效栽培示范点,就田间土肥管理精细化、节水栽培、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现场指导,提高龙脊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目前,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通过开展粮田、菜田和茶桑园土壤科学观测,观察记录与收集观测样地背景数据指标8个、田间管理信息及施肥信息共56个,采集土壤样本26个。这些数据将为下一步指导生态种植提供宝贵参考。范大泳介绍,实验站科技人员将借助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将国家土壤质量雁山观测实验站取得的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服务广西乡村的水稻、辣椒、油菜、桑蚕等相关产业,为广西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技术支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