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永福苏桥:砂糖桔产业“渐变”转型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4月04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刘健 
  进入3月,永福县苏桥镇良村种植户陈秀峰正准备着手将自己的两百亩砂糖桔全部砍掉,改种茶树。眼看着种植7年的砂糖桔一棵接一棵倒下,陈秀峰心中甚至觉得有些“痛快”,回想起最初种植砂糖桔的疯狂,他现在已经完全清醒。“最开始那几年砂糖桔的价格八九块钱一斤,当时大家就像入了迷一样要种。”
  如今,砂糖桔“梦醒”已经成为事实,砂糖桔产业何去何从,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苏桥镇树桥村交龙屯,一块150亩果地已经被整平铲除,等到土质疏松后,打算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以达到“退果还田”的效果。同时,苏桥镇有8家罗汉果龙头加工企业,部分村民自发铲除砂糖桔果树,准备种植罗汉果,并且进行深加工。在苏桥镇党委书记黄克品看来,苏桥镇砂糖桔产业转型背后,如何让实现产业逻辑的渐变和产业发展格局的调整,才是真正的转型之道。

砂糖桔“梦醒”
  进入三月,苏桥镇良村5000亩砂糖桔采摘进入尾声。果树上稀稀疏疏仍挂着金桔大小的果子,味道偏酸且已经谈不上品相,如今无人问津。“就等它自己掉了,过年后果子的价钱跌到了几毛钱一斤,我们连摘都不太愿意摘了。”村民老李告诉记者,虽然砂糖桔种植管理成本不高,但雇人采摘的话,肯定没有利润空间了。
  谈起砂糖桔产业,老李感到非常疑惑。“2014年,砂糖桔大家抢着收,价格也到了八九块钱,一亩地能产8000斤左右,那个利润真的像做梦。”老李告诉记者,一时间,大家对种植砂糖桔的热情空涨,只要能种果树的地方都种上了。“除了果树成本外,砂糖桔基本上不用太多种植成本,大家看到利益了,一窝蜂就拥了上去。”
  “有人是一门心思种果子,有人是把苗种下去再连苗和土地一起流转出去。”苏桥镇副镇长唐忠林说,短短几年时间,苏桥的砂糖桔种植面积就达到了四万三千亩。
  不过,从砂糖桔价格“出圈”到下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到2014年,砂糖桔价格就跌倒了5块钱左右,不过仍然算是暴利,所以老百姓仍然乐意扩大种植面积。当时政府再想介入,也已经来不及了。”唐忠林说,如今砂糖桔产业已经从梦中醒来,并且有了恶性循环的趋势。“今年砂糖桔价格最好也就两块多,年后甚至降到了几毛钱。过去几年已经有百分之三十砂糖桔处于失管和黄化状态。”唐忠林说,价格一低,老百姓就不愿意花费精力管理,不管理的果子只会质量越来越差。“2019年,砂糖桔的价格大概在两块多,大概一亩地还有四五千的利润空间。今年只有过年那段时间价格涨到了两块多,过完年马上就跌到一块钱左右,而且还是好果。差果更是卖不起价钱了。”
  对基层来说,一个如此庞大的产业失去良好的发展势头,所影响的不仅是产业本身。“最基本来说,如果村民不愿意再管理,就会面临丢荒,很快就会成为黄化区。丢荒的果树也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黄克品说。

产业逻辑渐变
  在苏桥镇树桥村交龙屯,一块150亩果地已经被整平铲除,等到土质疏松后,打算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
  过去的水田被用来种植砂糖桔以后,其实已经改变了水田的原貌。如今要恢复,也不得不花一番功夫。“在种果的过程中,一些田坎、水渠实际上已经消失了,现在要重新恢复要一定的成本。”唐忠林说,因此,政府选择通过国家“退柑还粮”政策,借助资金补助“消化”部分砂糖桔种植面积。“现在苏桥累计已经实现了500亩‘退柑还粮’的田地,我们还采取3年分期奖补的方式,针对种植连片100亩以上、联农带农增收效果明显的,给1000元/亩的补助,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后,进一步提高农民粮食种植意识和技术能力。”
  树桥村村委副主任甘成荣是比较早响应政府号召的种植户,在他看来,砂糖桔种植规模过度膨胀,让他有了求稳的想法。“水果有很强的季节性,什么季节上市什么季节退市没有办法干预,但粮食不同,无论任何情况,人都离不开粮食。”
  和甘成荣想法一样的,还有良村种植户陈秀峰,如今他正准备着手将自己的两百亩砂糖桔全部砍掉,改种茶树。眼看着种植7年的砂糖桔一棵接一棵倒下,陈秀峰心中甚至觉得有些“痛快”。“种了7年砂糖桔,投入了200多万元,现在从头再来。”
  陈秀峰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种植茶树,是看中了茶籽榨油。“砂糖桔放不住,而且始终还是比较原始的农产品,看天吃饭的成分很大。”在陈秀峰看来,通过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能够让产业更加规范和稳定。
  如何推进砂糖桔产业转型,或者是否要推动该产业转型,目前各地方还没有一个绝对清晰的判断。“苏桥的优势就在于我们还有工业和别的产业,推动砂糖桔转型,我们比较放得开手脚。再加上我们依托发展工业的思维来发展农业,也有先天优势。”黄克品说,引进成立了166家罗汉果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其中8家龙头企业,打造形成了苏桥罗汉果加工生产基地,实现集群化发展,生产加工罗汉果能力达到每年3亿个以上。
  罗汉果新品种及薯块育苗、无性脱毒繁育等育苗新技术,让罗汉果“走”下了山,种植适应性更广。同时,也结束了苏桥有罗汉果加工,但没有罗汉果种植的历史。
  如今,在苏桥镇石门村,已经砍掉四百亩砂糖桔,并搭好罗汉果种植所需的桩、棚,准备于近期开展罗汉果种植,涉及大埠村、盘洞村、石门村等三个村。
  在永福福中福罗汉果有限公司的罗汉果烘干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微波技术烘干罗汉果。打开烘干车间的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并伴随着罗汉果特有的清香味,沁人心脾。“主要是改变产品性质,从过去明显的农产品,变为深加工后的商品,储存、包装和推介的空间更大,随着产业链落地在本地,也能带给更多人可能的收益。”黄克品说。

保住砂糖桔品牌
  今年春节期间,“没有一袋砂糖桔能过夜”成了网络热梗。但是突然走红并没有给本地砂糖桔产业带来太大的希望,却传递出了砂糖桔在全国仍然广受欢迎的信号。
  砂糖桔于1958年开始引入到桂林,已有60多年的历史。2012-2018年,桂林砂糖桔得到爆发式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桂林除了旅游以外,在农业领域全国知名的特产。对于这样一个产业,自然不可能完全放弃。
  “通过政府干预,引导砂糖桔产业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是必然能实现的,我们转型的尝试,也为保留砂糖桔产业预留了很大的空间。”黄克品说,首先就是要走出“死循环”,让老百姓重新树立起对砂糖桔产业的信心,经过这一轮转型,留下的更多是经验丰富且能预见和把控市场的种植大户。其次,政府仍要从科学种植、采收、运输等环节多指导、多引导,帮助果农渡过难关。
  综合各地的经验来看,黄克品认为,在砂糖桔品种改良上仍需要做一些文章。“下一步,我们也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有计划、有布局引导种植户进行一些品种更换。同时,在开发销售方式上,可以多种模式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