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市工信局:加快工业振兴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1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蒋海清 2022年,桂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工业振兴战略,着力打好“稳工业保运行攻坚战”,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据统计,全年全市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3%,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0%。工业占GDP比重提高0. 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7.8个百分点。 进入2023年,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工信局将强力推进工业振兴,持续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引优育强、孵新扶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并朝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砥砺前行。
稳固“压舱石” 奋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帮扶企业发展和支持项目建设,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召集人的工业振兴工作专班,持续实施统筹调度、综合协调作用,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及重点工业项目工作机制,市领导“一对一”指导帮助各县(市、区)分析调度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 市工信局、自治区工业振兴特派员驻桂林工作队与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密切合作,持续优化提升桂林营商环境。该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创新建立协调会商机制,以“党旗领航、联合服企”为主题,合力推进企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门还建立优质工业企业、工业项目融资“白名单”,联合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22年投向“桂惠贷”工业企业1795户,放款108.81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36亿元。 市委组织部与市工信局在广西首创开展人才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聚焦产业发展中的高级人才等关键瓶颈,加快形成企业、政府、高校院所三方引才、育才、留才合力。 2022年,全市共推进阳天电子数字能源生产基地(一期)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领益智造智能制造(一期)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为工业发展提供新增量;实施“双百双新”产业项目48个,“千企技改”工程项目113个,数量排名全区前列。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我市新引进的一批优质重大项目陆续开花结果,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去年新建投产入规的23家企业,全年新增产值20.9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 2022年,我市27家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产值增速达27.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17.1个百分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快,全年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排全区第2。新增7家企业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飞宇科技等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列入国家重点资金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10家,均排名全区第1。曙光院、优利特2家企业获2022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总数排名全区第一。全市近两年新增国家技术创新企业5家,数量占全区的71.4%,排名全区第1。全年共培育吉福思科技等75家工业企业上规入统,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决战后疫情时代 工业发展春光无限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目前,工信部门正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加力提速,铆足干劲抓工业高质量发展。”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说,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除,各企业正加紧生产,各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一季度工业经济有望实现“开门红”目标。 今年,我市将紧盯重点项目,着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一方面,推动现有企业实施增产增效扩产项目,积极对接娃哈哈、巴斯夫等知名企业总部,争取新增项目及订单;推动中电桂林数字经济产业园等6个项目实质性开工;推动曙光院大飞机轮胎生产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推动鸿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另一方面,深入谋划工业招商,力争全年签约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个。 同时,我市还将深化市党政主要领导服务工业企业接待日制度,市党政领导包干服务县(市、区)工业经济发展机制,市、县及部门领导联系服务规上工业企业三级帮扶机制等,通过强化监测调度,协调解决工业稳增长的突出困难问题,合理调度企业加大排产。强化企业精准服务,完善桂林优质工业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开展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牵手活动。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锚定重点产业,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力、市场主导力、群链带动力;加快构建桂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培育1个以上自治区级产业集群;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关键企业和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努力推动全市产业链向高级化、高端化、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工信部门还将与生态环境、人社、金融、供电、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强联动,强化环保、金融、用工、电力、土地等要素保障,全力保障工业企业持续稳定安全生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