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版: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报告里的暖心话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2月16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张苑
  2023年的春日如期到来。春天满含生机勃发的希望,也承载着美好期待。
  在全市人民热烈关切中,2023年桂林市“两会”隆重召开。代表、委员们带着民意而来,满怀信心赴会,尽心履职献良策,共谋桂林新发展。
  2月15日,在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李楚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既盘点了桂林2022年取得的亮眼成绩,也解锁了新一年桂林发展的新动作、新目标。
  细读这份沉甸甸的报告,不仅“干货”满满,还暖意融融。频繁出现的“暖心话”真诚朴实、直抵人心。

暖心话一: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极其难忘,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结果比预期的好。”
  “极不平凡、极为不易、极其难忘”——报告中用了三个“极”,总结了让人难忘的2022年。
  回望过去的一年,或许每一个桂林人都能数出几件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党的二十大召开、新冠疫情“全民战”、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迈出一大步……这其中,有喜悦、有艰难,更有感慨与期待。
  这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桂林上下一心,迎难而上,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迎难而上、创新实干,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一组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就是最直观的见证——
  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了桂林经济稳中求进的鲜明底色。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给予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稳、进、新、好”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桂林是广西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

暖心话二:
  “这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攻坚不言苦、克难不言退,默默坚守、勇毅前行,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个人都是英雄,为大家点赞!”
  一个个亮眼成绩的取得,不仅依靠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大局,还靠全体桂林人的默默付出。
  回首2022,许多温暖的事件让人记忆犹新:
  还记得那一场全民抗疫战中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感人瞬间;还记得一个个重大项目推进背后的忙碌身影;还记得桂林乡村里一处处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美丽蜕变;还记得面对复杂的经济下行环境,不愿放弃的从业者们,努力改变、调整、适应……无一不是“桂林精神”的完美诠释。
  “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个人都是英雄。”报告呈现出的柔软,是一句真挚的感恩,也是对每一个桂林人的肯定与鼓励。
  新的一年,又将是一场怎样的“奋斗旅程”?品读报告中的温情话语,相信每一个桂林人都已整装待发。

暖心话三:
  “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加力提速,铆足干劲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

  2023年的春日,当和煦的春光洒向桂林,口罩摘下了,心中的顾虑放下了,旅游市场回暖了,大街小巷的烟火气回来了……一切都呈现出新气象、新希望。冬去春来,从按下“暂停键”到重启“加速键”,有太多的迫切与期待。
  “希望桂林经济提振信心,加快复苏”“困难快些过去,机遇快些到来”……“两会”期间,不少委员、代表及普通市民都表达了内心最真实的愿望,期待桂林新一年的发展能不断“加速度”。
  只有确立目标,才能勇敢前行。在报告中,列出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
  一组组切实可行的数据、一项项令人期许的攀升,让人备感踏实和振奋,放眼未来,桂林人底气更足,信心更坚定。

暖心话四: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努力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桂林漓江阳朔段时这样饱含深情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漓江保护,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反复叮嘱“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强调“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召开当日,《人民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的二十大”专栏推出特别报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代表、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在接受采访时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是桂林人的职责使命。”
  科学保护漓江,一直是桂林人的神圣使命。2022年,我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漓江保护方面探索出新的路子。例如,设立“漓江保护日”;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退距300米;加快推进漓江城市段10条支流治理;等等。与此同时,桂林在漓江保护工作中也收获满满:2022年,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漓江生态保护执法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科学保护漓江,呵护“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永远没有终点。今年,“科学保护漓江,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样板上勇担新使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23年,桂林不仅将出台有关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成立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还将加快数字孪生漓江建设,实施漓江城市段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等,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未来的漓江,让人充满诗意的期待。

暖心话五:
  “人人争当‘二郎神’,个个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全面展现桂林旅游新气象。”
  今年春节假期,桂林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文旅市场展现强劲复苏态势,各景区景点、田园综合体、主题乐园、商业街区游人如织,人们不禁感慨:“这才是桂林应该有的样子!” 
  据有关部门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我市共接待游客375.80万人次,同比增长77.89%;实现旅游消费34.61亿元,同比增长75.67%。
  2023年初的“开门红”让桂林旅游业的信心提升了不少。经受了三年疫情的冲击,大家都铆足劲,满怀期待,迎接桂林旅游的新发展。
  2022年,坚持高位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新国际会展中心、古宋城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首届桂林艺术节、金砖国家旅游部长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国际展会等一系列文旅活动的成功举办,还有象山景区免费开放等惠民措施的实施,桂林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进入2023年,随着疫情趋于平稳,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回暖复苏成为桂林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目标。在政府报告中,详细列举的一揽子新项目、新举措让人眼前一亮——“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大亲子研学、团队拓展、健康养生及红色教育等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露营游、云演播、‘元宇宙+’等新场景新体验”“尽快恢复桂林至境外客源地直飞航线航班”“实施规范旅游秩序三年行动计划”……
  可以预见,在充满期待的2023年,桂林旅游将持续焕发崭新活力。

暖心话六:
  “始终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上心事’,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桂林父老乡亲。”
  “希望政府更多地关注基层百姓的生活”“希望出行更方便”“希望多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希望加大教育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最近几天,记者深入桂林大街小巷,广泛收集广大市民对于桂林“两会”的寄语,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大方道出自己内心的声音。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暖心。
  民生是每年“两会”都格外引人注目的话题。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业、住房、社保、医疗、教育等“民生关键词”跃然纸上。
  透过这些“关键词”,我们看到了2022年桂林市委、市政府交出的暖心“民生答卷”:民生领域财政累计投入超3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筹措资金110.19亿元,全面完成自治区和市本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城镇新增就业4.12万人;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1万套;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95亿元……
  这些数字回应的,是广大民众的关切与期盼。这份充满民生温度的报告,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指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心,又对党员干部们提出了工作的要求——“增进民生福祉,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展现新作为。”“始终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上心事’。”字字真情,暖流入心。

暖心话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平安和健康是每个小家庭最朴素的愿望。
  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平安建设——这些都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健康和安全感的“民生大事”。如何优化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措施,把百姓的健康放在首位?如何更好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百姓谋平安?……这对新一年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短短8个字,既是一句铿锵的承诺,也是一份使命与担当。
  报告中明确,新的一年,我市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上彰显新担当。坚持底线思维,树牢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做好“乙类乙管”各项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工作;推进法治桂林建设,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