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春节阖家团圆时,
少刷手机不尬聊:

这些适合家庭
聊天的话题请收好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1月16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除夕的钟声就要敲响。过年,意味着在外打拼了一年的游子归家,意味着全家人和和美美地团坐在桌旁,意味着与旧年辞别、对新年的期许。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年味儿淡了许多。吃一餐团圆饭,面对面刷刷手机,年就过了。“好像大家没什么话可说,都在自己玩自己的”,“和父母、孩子找不到可说的话题,大家太熟了”……家庭成员之间停止交流、停止了解,是现代家庭中的“常见病”。
  在小红书上,“高情绪价值干货:如何和父母丝滑无痛交流“、“适合亲子间聊的60个话题”也于近日登上了热榜。如何重启家庭中的话题?代际、亲子之间可以聊什么话题?哪些话题属于“雷区”?怎么避免聊几句就起冲突?沟通不畅的根源在哪里?在春节来临前,《亲缘》栏目邀请到了相关专家,给大家提供一些适合家庭日常聊天的话题和如何开启话题的建议。趁着这个春节长假,放下手机好好和家人聊聊天吧!

年纪越大,越不会聊天
  讲述人:欣欣
  又要过年了。看着日历越撕越薄,心里很感慨,不知不觉时间又过去了。
  从孩提时盼着过年,到如今感觉“过年也就这样”,心态的变化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人长大、变老的很显著的标志就是,对很多东西不再感兴趣,也不再有浓厚的期盼。
  印象中,小时候的年味儿是很浓的。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家家户户挂出的腊肉、腊肠,窗户里透出的春晚的歌声、一家人团坐在桌子旁聊天、嗑瓜子,小孩可以放开肚子,吃各种零食,还收了满满一口袋的红包……气氛热闹又喜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也不再匮乏,年味儿却逐渐淡了。
  现在我家的春节,就是除夕一起吃个年夜饭,然后扭开电视,放着春晚的声音,然后各自窝在沙发上刷各自的手机,时不时搭几句话。小时候和父母说不完的话题,如今已经渐渐找不到了。这几年我在外地工作,只有年二九的时候提前跟公司请假回家,在家待上一周就得返岗。在这几天中,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我的工作,然后就是催我找对象。工作没什么好说的,就算有问题,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把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担心我在外面受委屈。找对象这个也不是我能决定的,没遇上合适的急也急不来。所以大家聊几句就没话说了,各自看各自的手机。有时候跟父母聊不下去的话题,跟朋友就很多可以聊的。我想父母可能也是这样,他们跟亲戚们聊的显然比跟我聊的更多。
  有时候我也想和父母好好聊聊天。看到他们慢慢变老的脸,慢慢多起来的白发,我也明白,相处的时日在一天天减少。但我们的确在沟通上不那么顺畅。有时光是一句“你吃了什么”,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反复问上好几次。通常是我回答了,没过几分钟,他们又忘了,又问一遍。我曾经认真地跟他们说过,“除了关心我吃了什么,还可以关心一下别的”。但很快我就发现,不是父母不想关心别的,是他们找不到跟我在一起聊天的话题,只好没话找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已经逐渐年老力衰,记忆力不太好了。出于性格上的内敛和害羞,我没有办法开口直接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大家只是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表示关心。比如我爸会给我妈晚上准时充好热水袋,然后放在床上暖着;我会开车带父母去郊外走走,会偷偷在离家的时候放一些钱在我妈枕头下。
  我爸常说,我妈特别会跟姥爷姥姥聊天,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到我姥爷去世前,我妈都一直陪伴着,给他精神上的慰藉。我其实很想学学怎么跟父母甚至是其他人聊天,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能力。但我们这代人,好像在现实世界里都有点社恐,大家都习惯了不见面的交流。在网上聊得风生水起,一到见面就感觉无话可说。前几天我看到一句话,觉得很好。那句话是这么说的:“新的一年里,去爱具体的事、具体的人。”  
  我挺想在今年改变一下的。

我们这么熟悉,为何无话可说?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我们为何无话可说?甚至跟陌生人、同事、朋友的话都比跟丈夫、妻子、孩子、父母的话更多?
  事实上,这种“最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在如今的家庭中存在已久。明明可以推门叫家人出来吃饭,非得在厅里发个微信;明明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见,孩子却不肯放下手机,好好看着父母的双眼聊聊天。
  曾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所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18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西方比较教育、STEAM教育研究的桂林森林谷实验小学创办人赵焱认为,当下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无话可说背后的根源是聊天双方没有将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对话。拿亲子之间的交流来说,多半孩子普遍反映,一跟父母聊天,就把天“聊死了”。比如,孩子跟父母分享一件事,父母会不自觉地代入监护人的角色,无论孩子已经多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父母就开始担心这、担心那,然后对孩子开展教育。父母和孩子对话容易“上纲上线”,造成了聊天气氛的不愉快,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不愿意再打开分享的心扉。
  而解决这一问题也不难。只需要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多开展“无目的”的聊天。所谓的“无目的”聊天,指的就是父母不必处处抓住教育孩子的机会来宣教,而仅仅是分享。分享一本看过的好书、一部好电影,分享今天某件事给自己的启发。当父母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沟通,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就能够有源源不断的话题。而家庭中“无目的分享”是需要长时间刻意地训练才能够水到渠成的。
  赵焱建议,在这个春节,读者们不妨试试首先主动策划一些适合家庭成员共同完成的小任务,比如一起做一件事,这件事可以是一起装扮家,一起出门做些什么,然后再围绕这件事展开讨论话题。同时,一家人出游,或者是聚会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魔术牌、适合一家老小共同参与玩耍的桌游道具、电影电视投影仪等,让沟通的氛围更轻松,无需刻意找聊天话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黄玉群则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要注意不要踩“雷区”。什么是家庭沟通中的“雷区”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成员之间把质问当作聊天。“作业写完了没?”、“这个月工资有多少?”这种问话在家人听来却是极其枯燥又冷漠的。于孩子而言,他们会认为:“父母对我的关注是有条件的,他们只在乎我的成功与否,而根本不在乎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
  又如沟通中不知不觉地代入说教者的角色,这种现象常见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我跟你讲的这么多,你到底明白没有?”“下次遇到这件事,你要这样处理。”这样的聊天,充满了说教的意味,对方是听不进去的。受年龄限制,年轻人做事的方法可能并不十分稳妥和完美,但他们需要的是在适当的时候,父母给出一些建议和指导,而不是父母时时刻刻为人师表,唠唠叨叨。
  再如家庭聊天中,有的成员不自觉地拿自家人跟其他人作比较。父母会说:“隔壁家的谁谁谁都结婚了,你咋还不赶紧”;或者妻子对丈夫说:“你看看别人家的丈夫,都很舍得给老婆花钱”;孩子对父母说:“某某同学的爸妈给他买了……,为什么我没有,我也想要”。诸如此类的对话,不仅对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没有好处,还容易诱发争端与冲突。
  那么,家庭成员之间聊天的原则有哪些呢?黄玉群建议说,首先,不妨记住“用心倾听”。无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要真正去“听”对方讲话,并且真诚地回应,不要敷衍回答。对于家里有年幼孩子的父母而言,在沟通中不要随意取笑孩子,否则孩子会认为你在嘲笑他们,出于自尊的敏感,不愿意再和大人分享。同时,请注意多一点耐心,让对方把话说完。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说出一些让人吃惊、甚至反感的话,请控制好情绪表情,给孩子在大人面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比立刻解决家长所认为的那个“问题”更加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还可以根据时机,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看法甚至是“出糗”的经验,有助于增近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多使用“建设性语言”而少使用“破坏性语言”。用赞美、夸奖、鼓励等正面语言直接对家人说出你的感受。同时,请将关注点放在沟通的态度、过程与方法上,而不是结果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随着年龄增长,和父母无话可说,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谈话的双方都存在着固有思维和固有行为,而这些或许并不会被当事人察觉到。因此,大家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自己封闭的思想和心理的固执。多换位倾听与思考,少先入为主地急于给出建议与意见。

适合和孩子、父母聊的话题推荐
  在小红书上,“高情绪价值干货:如何和父母丝滑无痛交流“、“适合亲子间聊的60个话题”等文章也于近日登上了热榜。
  记者看到,在热榜上的这些话题很多都能激发对方的聊天欲望。60个亲子话题整理如下,大家不妨在假期实践起来。
  1.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你会用哪三个?(自我认知)
  2.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妈妈,你会用哪三个?(亲子关系)
  3.如果你能给自己起名字,你想起个什么名字?(了解自己)
  4.如果你有一项超能力,你希望具有什么能力?(大胆想象)
  5.如果你有100元,你会怎么支配这些钱?(金钱支配)
  6.如果能像小鸟一样飞到任何地方,你想飞到哪里?(大胆想象)
  7.如果小狗会讲话,你想问它什么问题?(大胆想象)
  8.如果能变成大人,你最想做什么?(梦想与勇气)
  9.如果你开一个商店,你想卖什么?(管理与计划)
  10.如果你当一天我们的父母,你会安排我们做什么事情?(管理能力)
  11.如果变成一种车,你想做哪种车?(大胆想象)
  12.如果你回家发现家里没有人,你会怎么办?(安全意识)
  13.如果把天空变成一种你喜欢的颜色,你想变成什么颜色呢?(大胆想象)
  14.如果你当老师,你感觉该怎么管理不听话的学生?(管理能力)
  15.如果可以晚半个小时睡觉,你想做什么?(了解孩子)
  16.要是你能变成一个动物,你最想变成什么啊?(大胆想象)
  17.要是你能养一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了解孩子)
  18.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的地方是什么?(自我认同)
  19.爸妈为你定的生活学习安排,有哪条是你感觉不对的?(亲子关系)
  20.去超市/商店买东西,你最想买什么?(了解孩子)
  21.你最喜欢唱的歌是什么?(了解孩子)
  22.过生日你想要什么礼物?(了解孩子)
  23.你最怕的东西是什么?(了解孩子)
  24.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了解孩子)
  25.你最崇拜谁?为什么?(梦想与表达)
  26.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梦想与规划)
  27.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了解孩子)
  28.让你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了解孩子)
  29.什么时候宝贝会觉得妈妈挺讨厌的?(亲子关系)
  30.什么时候宝贝会觉得妈妈特别好?(亲子关系)
  31.放学后一个陌生阿姨来接你,说妈妈有事让她来代替,你会跟她走吗?(防骗意识)
  32.你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投入最开心?(天赋挖掘)
  33.你觉得自己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自我认知)
  34.妈妈想听故事,你能给妈妈讲一个吗?(知识储备)
  35.你非常努力练习轮滑却输了一场重要的比赛,你是什么心情呢?(抗挫折能力)
  36.如果你遇到麻烦,你希望我像谁一样来保护你?(危机处理)
  37.周围老师和其他同学经常夸你的地方有哪些呢?(为孩子赋能)
  38.什么时候你感觉别人是在骗你?(社交成熟度)
  39.如果你正在用电饭煲做米饭,停电了该怎么办?(自理能力)
  40.你能说出多少种家务活,越多越好?(家庭生活观察)
  41.妈妈周末想去露营,我们要准备哪些东西呢?(计划能力)
  42.我们都说一个小秘密,来交换怎么样?(隐私问题)
  43.如果有一天,我被怪兽抓走了,你会怎么救我呢?(安全意识)
  44.如果你自己在家,有陌生人敲门要进来你会开门吗?(防范意识)
  45.如果妈妈不开心,你会用什么方法哄妈妈?(关爱能力)
  46.有道题你认为你的答案对,老师讲错了,你会坚持自己的答案吗?(主见意识)
  47.你感觉美好的家庭都包含些什么?(幸福认知)
  48.如果有同学好几次在班级里说你坏话,你会忍多久?(冲突解决)
  49.你认为上学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学习价值观)
  50.在班级里你最喜欢和哪个小朋友玩儿呢?为什么?(社交问题)
  51.班级里面的小朋友,每个人身上都有什么优点呢?(发现别人的长处)
  52.妈妈讲过的绘本,你最喜欢哪一本呢?为什么?(表达能力和孩子喜好)
  53.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哪个地方?(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54.如果你拥有自己的洞穴,你会往里面放些什么呢?(大胆想象)
  55.你有没有特别想尝试的事情呢?(关于愿望和勇气)
  56.如果有一天你变成了亿万富翁,你会怎么支配自己的金钱呢?(财商)
  57.看到别人东西掉了,你会怎么做呢?(道德品行)
  58.如果可以登上月球,你想寻找什么呢?(创新能力)
  59.如果有人找你借东西,你不想借,会怎么回应呢?(沟通能力)
  60.你会很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吗?(自我认知)
  而在一篇获得5.8万高赞的《高情绪价值干货:如何和父母丝滑无痛交流》中,博主“啊sai在纽约”也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其中有两条有可操作性的聊天小技巧是,第一,不要引导父母关注你的生活琐碎,而是要主动引导父母分享他们的生活。“妈,今天去哪儿玩了?我看你朋友圈了,王阿姨是不是……她看起来很精神嘛!”当你的父母开始和你分享,大概率你会一开始得到一堆对你没有价值的信息。但这就对了,亲人之间应该怎么交流,不是信息的获取,而是不该像向上级汇报工作一样,就应该倾听、陪伴、创造情绪价值。何为情绪价值?就是“我在这儿,我在倾听,我在乎你”,情绪价值到位了,父母就不会焦虑了。第二个技巧,是记住不要把父母当朋友使。如果你想获得酣畅淋漓的对话,想获得充分的理解,请找哥们儿、闺蜜,朋友之间的吐槽真的很解压,但父母听到孩子说的鸡毛蒜皮,第一反应就是焦虑,但在父母听来,你就是遇到事儿了,需要他们帮助解决。他们出于对你负责,才会吃力不讨好地絮絮叨叨。就像我们不能把朋友当父母使,我们也不能把父母当朋友使。把陪伴和倾听留给父母,把细节和感受留给朋友。但真的遇到大事要跟父母商量怎么办?那就请做好接受父母说教的准备,但请记住,听他们的逻辑,参考他们的建议,不一定要吸取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很多中国式的父母他们有很好的初心,但偏偏不能“好好说话”,造成亲子之间不想交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