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年轻、活力、国际范,一场山水与戏剧共挽的艺术盛宴

桂林艺术节搅动一座城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12月19日    来源:桂林日报

  12月11日晚,桂林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结束,演员和观众都还意犹未尽,热情不退。(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李思静
  艺术之于桂林有什么意义?
  在2022桂林艺术节之前,人们偶尔谈论它,却找不到它。
  而当12月11日晚,2022桂林艺术节在广西省立艺术馆隆重开幕,并带领观众重温“西南剧展”荣耀光辉时,不少人眼眶湿润。
  审视翻腾的内心,回味沉浸本届艺术节的精彩节目,人们发现:原来,桂林从未与艺术阔别;这片土地不仅有山水,还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这座被认为“一成不变”的城市,也能办出一场年轻、充满活力、国际范的戏剧盛会。

桂林需要一个艺术节
  解放西路上,赭红色的广西省立艺术馆静静矗立。它在1944年初落成,在当年年末毁于战火,又在1946年原址重建,历经近80年风雨沧桑。
  艺术馆外墙上有三个分别代表“美术”“舞蹈”“音乐”的小人,他们曾目睹过轰动世界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又亲历了2022桂林艺术节开幕,正是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三个小人喊出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民族正于长夜前行,亟需文化之光,照亮族人前行之路。”
  “明白了吧,这座剧场是灯。”
  “那我们是——”
  “点灯人!”
  回望广西省立艺术馆建成之时,中国抗战正处在黎明前的至暗时刻。当时,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瞿白音等戏剧大师汇聚桂林城中,通过组织“西南剧展”号召广大戏剧工作者以文艺形式开展反法西斯斗争,使得桂林城沸腾在一片激昂的抗日救亡情绪中。
  78年后的今天,桂林举办艺术节同样意义重大。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桂林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勇毅前行。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键之年。在全市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桂林赓续1944年西南剧展光荣传统,与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桂林艺术节,并借助艺术节这个机遇,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蓄积文化力量。
  9天,29台演出项目,128场精彩演出。本届艺术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遇山水间,与广大观众共赴一场山水与文艺共挽的艺术盛宴,为桂林城市注入文化动能。
  这为桂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行走在城市街头,路上匆匆的行人可能是为了赶一场演出,来往路人口中几乎都在聊着最近的看戏体验;人们不再囿于“办公室—家”的两点一线,习惯在饭后出门看一场“家门口”的精彩演出;在满城青绿的“山水有约,桂林有戏”展板映衬下,桂林戏剧之城的氛围愈发浓厚。
  “撕碎‘桂林很无聊’的标签,桂林潮爆了!”网络博主“欧妮Onisensei”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这样介绍桂林艺术节,在她看来,丰富的节庆活动,是桂林市民收到的最具创意的一份新年礼物,“能不能以后一个月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太适合桂林人了!”
  而在这几日的采访中,市民们也都表达了自己对桂林艺术节的“尽兴而归”。
  看完儿童戏剧《山海经》的市民秦女士说:“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样高雅的艺术,实在机会难得。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给我们一家人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看完话剧《寻找春柳社》的戏剧爱好者王女士说:“戏剧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或许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是这样的一部戏剧却能滋养我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思考,或许这就是人们说的艺术不是可有可无,它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看完手碟演奏《远山淡影》不愿离去的市民谭女士说:“Liron Man不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奏,还带来了很多快乐的分享,期待有更多这样美妙的演奏在桂林举行。”

西南需要一个戏剧大本营
  “作为戏剧人,我希望桂林艺术节能重振(桂林文艺)雄风,西南需要一个戏剧大本营!”《寻找春柳社》编剧李龙吟说。
  本届艺术节不仅用艺术体验浸润广大市民,一批资深戏剧爱好者也拥有了近距离与喜爱剧目、主创面对面的机会。在12月12日晚的《浮生六记》创作谈的逍遥沙龙上,一位桂林本地的资深昆曲爱好者无比激动,表示追星成功。在12月16日晚的《水生》创作谈戏剧沙龙上,一些从湖南、广东等地赶来的戏剧爱好者与导演赵淼畅谈传统戏剧在现代戏剧中的表现与作用。
  最让艺术家们惊叹的还是桂林的学生们。在12月12日“戏剧创作指导与交流”的逍遥沙龙上,桂林市中山中学中山戏剧社的同学们为独角戏《人类的声音》导演孟丹峰带来了原创剧目的展演,这让她感到十分惊喜。(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