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版导航 |
各版导航 |
视觉导航 |
标题导航 |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
年 |
|
月 |
|
|
历史数字报
|
“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评选结果揭晓
驻守大山38年的桂林警察杨伯伦当选
桂林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27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杨伯伦在北京领奖。(受访者供图)
杨伯伦在辖区巡逻。 梁汗青 摄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陈国海 9月25日,“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基层民警发布仪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2022“最美基层民警”评选由中宣部、公安部组织,共有38名警察获此称号,他们是人民警察的出色代表。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猫儿山派出所民警杨伯伦因38年来在大山深处的默默坚守获此殊荣,他那不止于平凡的坚守,彰显了人民警察的担当,他也是此次广西公安的唯一代表。
茫茫林海,他用脚步丈量大山 他,少年入山,与大山为伍,与森林为伴,他用脚步丈量山岭,守护桂林的绿水青山。作为茫茫林海的“守山人”,杨伯伦一守就是38年,到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位于华南之巅的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000多米,是漓江的主水源地、桂林山水的“命根子”。1984年,从林业学校毕业的杨伯伦被分配到了离家430公里外的猫儿山派出所。从此,他常年与毒蛇猛兽为伍,与丛林鸟语为伴,无论是高山峡谷,还是林地溪流都有他的身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通和通信技术都还不发达,杨伯伦和同事全凭一双脚丈量大山。一把弯刀、一些干粮、一瓶风油精成了他巡山的标配。 寒来暑往,巡山、护林、破案、救援……他在巡山路上曾因“偶遇”熊妈妈被吓得拔腿就跑、狼狈不堪,也曾经为营救小熊宝宝付出父爱般的热情;曾经,因为侦破一起小案,在山上蹲守一天一夜,忍受饥渴和蚊虫叮咬;曾经,为了做好保护生态法规宣传,走村串寨,磨破嘴皮……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老杨的工作从没有间断过。38年,步行3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行走了7圈,120双磨破了皮、掉了底的鞋,见证了杨伯伦与大山的相伴。在扎根大山的无数个日夜中,进山巡林,入户宣传,是他的工作常态。老杨早已和山民打成了一片,说法律、拉家常,大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多年前的一个深夜,一阵清脆响亮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深山的宁静:“警察同志,我们是游客,现在被困在深山悬崖上,找不到出路,快来救救我们吧……” “快,集合,救人!”接警后,杨伯伦立即集合警力前往营救。雨夜深山,山陡路险,稍不注意就有跌落悬崖的危险。老杨还是凭着那把柴刀,一路披荆斩棘,艰难前行,最终在次日凌晨到达救援现场。受困者由于长时间被困,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且受了伤。经过安抚和简单的包扎后,杨伯伦二话不说,背着伤者就往回走,一路蹒跚,跌跌撞撞……此时的他,年过半百,还刚刚接受了一次手术。
守得住寂寞的他,舍小家成全大爱 深山里的派出所,民警和辅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当初同一批来的同事,只有杨伯伦留了下来,默默坚守。 有人问,是什么让他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寒山区清贫、寂寞?身为党员的他回答很朴实:“人要懂得感恩,我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我很感激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我能做的就是守护这片林海。” 对于杨伯伦和同事们的默默奉献,村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回报着他们。了解到派出所水源水质不好,村民们自发地从猫儿山保护区中的三江之源处,引了一条管道直通派出所。村民们说,没有民警的守护,就没有如此甘甜的山泉。 由于常年在高寒山区中行走办案,饮食不规律,身高174厘米的杨伯伦,体重不到65公斤。肠癌、胃穿孔、风湿病,终年服药、屡次化疗,他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大山,即使身患重疾仍不离不弃。 但对于家人,杨伯伦满是愧疚。这么多年里,办案需要时他常常半夜三更说走就走,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他也因此缺席了家人的很多重要时刻,未能见到父母最后一面,没有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和毕业典礼,还错过了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 大山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他,杨伯伦见证了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当年的80%提升到现在的96.48%,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种群数量也逐年增加。 2015年全区优秀人民警察,2022年广西公安榜样、“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群众称他为“守护华南之巅绿海静美的生态卫士”……金灿灿的勋章,是对一个人用一辈子守护一座山的最高褒扬。 明年,老杨就要退休,告别这片山林了。杨伯伦知道,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他手中生态保护的“接力棒”,如果有需要,他还会一如既往地回来,继续当好“守山人”。生态警察与山林的动人故事依然在延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