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版:教师节特别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三尺讲台 不忘初心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9月09日    来源:桂林日报

  林宇萍
  陈惠
  陈莹
  陈艳华
  赵建宏
  汤建梅
  邢艳斐
  刘诚宽
  李桂芳
  陈慧凤
  周书兰
  李长秀
  莫杰
  莫明霞
  林宇萍:
  当好教师专业成长引领者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深耕基础教育29年,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等5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奖项
     
  2007年9月,桂林市第五中学的物理教师林宇萍以优异成绩考入桂林市教科所,担任物理教研员。
  市教科所是提高全市教育质量的科研中心,教研员被誉为桂林的“学科总教头”,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桂林的学科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
  考上市教科所之前,林宇萍已经在市第五中学工作了15年。刚走上讲台,林宇萍就立志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喜欢学生的老师”。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她探索出“情景激趣—质疑导思—实验探究—合作共建—应用提高”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情促学,以趣激学,以思导学”的教学风格,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物理老师。
  角色变了,林宇萍研究的内容与目标也变了。她致力于研究教学、服务一线,为一线教师搭建平台,与一线教师共成长。
  林宇萍探索出“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学科建设基本理念,并以“聚焦课堂,降低重心,解决问题,推广应用”为教育科研工作思路,先后主持或主研了《物理课堂实践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关注核心素养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等13项市级以上课题,已有11项结题,其中5项课题在自治区级、市级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奖。
  作为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和桂林市课程改革专家,林宇萍组织制定了桂林市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带领团队通过遴选获批广西“双新”示范区,顶层设计了五大攻坚任务,先后组织大型师资新课程培训9000人次以上,组织课改精品课送课下县8批次,课改疑难问题研究课40多节,课改课题研究2项。在她看来,“这次课程改革,强调每个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贡献,新课堂的育人逻辑应该是,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学科的知识。”
  在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中,林宇萍始终把科研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培养青年教师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上,她创立了“一年上路—两年成熟—三年出师—六年成材”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她坚持每月下县、下校,走遍全市60多所高中,每年听课评课100节,精心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在她悉心的指导下,白为丽、钟兴勇、蒋黎萍等一批优秀的物理教师脱颖而出。她也多次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赵建宏:让更多人理解数学
  并拥有数学思维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桂林中学高中数学教师,从教29年,广西特级教师,教育部“赵建宏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西首批“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专家库成员

  “成功解答一道题,比起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不放弃、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因此,数学在对学生的精神培育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不能小看。”从事高中数学教学近30年,赵建宏一直在努力让更多人能够理解数学并拥有数学思维。
  对于数学教育,赵建宏想得透彻,教得明白。他不仅要做一个告诉学生是什么的老师,更要成为一个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的解惑人。他有意识地在进行概念及公式教学的同时,将结论背后的数学发展史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我想让学生知道,在一个个冰冷的数学符号背后,实际上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背景,通过这些让他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有更深刻的理解。”
  赵建宏提倡和推崇氛围自由的课堂。在他的课堂上,只要是讨论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随意发言,不用举手。“我的课堂是大学式的课堂,更多的是师生双方、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探讨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这种随意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创新教学方式后,赵建宏收获了可喜的成果。赵建宏曾前往龙胜中学支教,接手一个数学基础极差的文科班级,在全市统考中,这个班数学平均分为26分。赵建宏刚接手教学时,全班65人,能认真听他讲课的学生不到10人。通过数学史的讲解,赵建宏逐步让同学们慢慢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摆脱对数学的畏难恐惧心理。一个学期结束后,在全市统考中,这个班数学平均分提升到54分。一个数学“困难大户”学生兴奋地告诉赵建宏:“赵老师,我数学终于上50分了,这是我学数学以来得过的最高分数!”
  在个人不断发展的同时,赵建宏还一直致力于发挥引领辐射作用。这些年,他积极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多场“名师巡讲”活动,重庆、云南、平乐、荔浦、兴安、灌阳……大大小小的课堂,赵建宏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倾囊相授。 
  2019年,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赵建宏名师工作室”成立。赵建宏格外留意选拔工作室成员的广泛性与均衡性,从示范性高中到普通高中,再到薄弱学校,都有老师入选。在他的指导下,通过三年的互相学习,这些教师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
  刘诚宽:让教育与时俱进
  教师与学生同成长

  □本报记者孙敏 实习生王品淳 文/摄
  人物:特级教师,首届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首届自治区和桂林市普高生物学科课程基地主持人,2022年自治区重点建设特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坊坊主,广西优秀生物教师,桂林市教育先进工作者、市首届教学能手、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育人先育德。在刘诚宽36年的从教生涯中,始终坚持“以人格塑造人格”“尽力给每一个学生多一点终身受用的东西”的育人理念。
  一直以来,刘诚宽坚持“严爱并重”,给予学困生“三多三少(多关爱、多亮点、多提携,少疏远、少批评、少类比)”,给予优秀学生“三少三多(少溺爱、少苛求、少目标,多严爱、多指导、多规划)”。他带的班级多次获评市级“先进班集体”。
  在刘诚宽看来,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科学化发展。
  秉承着这一教育理想,刘诚宽不断提升教育技能,长期实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温故知新—情境质疑—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理性归纳—目标评价”,致力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2005年以来,刘诚宽连续任教高三毕业班15届,任教班级会考高考都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科和科研带头人,刘诚宽始终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就是科研需要聚焦的课题。
  为此,担任自治区和桂林市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基地主持人期间,刘诚宽先后完成了基地教学改革项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实践研究》,主持了桂林市普高课改专项课题《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过程技能培养和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参与了广西绿色证书教材《种植基本技术(种植分册)》的编写。刘诚宽还担任项目研发组长和首席专家,承担并结题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广西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课题成果由区教育厅向各地高中推广。多年来,刘诚宽荣获市首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多次荣获自治区、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在深耕教育发展的同时,刘诚宽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己多年来的科研和执教经验与同行分享。担任广西特级教师“刘诚宽特级教师绿色基因工作坊”坊主以来,刘诚宽引领和培养学科骨干和领头羊。截至目前,坊员中多名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多年来,共有4000多人次外校教师听过刘诚宽的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周书兰:为学生成长
  夯实基础教育的“地基”

  □本报记者孙敏 实习生王品淳 文/摄
  人物:长期耕耘在基层教育一线,桂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桂林市学校艺术工作先进个人,桂林市安全工作先进个人,桂林市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先进个人

  作为全州县全州镇建设完小的校长,周书兰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担任校长工作以来,周书兰围绕“精品化打造课堂、专业化发展教师、素质化培育学生”的发展思路,积极建构高效课堂,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促进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周书兰以“岗位大练兵”活动为载体,通过专家讲座、校长论坛、教师论坛、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推进教师常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拓宽教师专业化成长渠道。与此同时,在周书兰的倡导下,学校开展“最美年级组”建设与展示,完善教师教学科研评价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敬业精神等整体专业素质。
  在周书兰看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做人、做学问德育是第一位的。在周书兰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方面,学校利用橱窗文化、红领巾广播站、主题队会等开展时事政策、小公民道德规范、学校好人好事宣传教育和“创文明校园,做文明学生”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构建社区教育阵地,推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在阳光下成长”、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设计并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综合实践文体活动,不断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作为校本教研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也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周书兰把先进学校的经验、模式与本校实际相结合,认真思考总结,形成了以导、思、学、练为主的“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其撰写的教研论文《新课程改革下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获全国表彰,《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等获自治区表彰。2021年,由周书兰负责的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与对策研究》经桂林市教育教学规划课题领导小组终审,成功立项。该课题将为小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更新更深入的研究对策。

  陈惠:
  初心献教育 实干谱新篇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永福县第二明德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广西基础教育领航工程名校长、桂林市首批基础教育工程名校长

  8月29日,永福县第二明德小学举行“喜迎二十大 追逐新梦想”开学典礼。操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嘹亮的国歌声响彻小学校园。校长陈惠在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提出了新学期的希望。
  29年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陈惠情注教育;作为一名校长,陈惠率先垂范。“这几年来,陈惠校长从周一到周五,几乎每天早上七点到校,晚上九点后才离开,有时还跟孩子们一起住在学校里。”校长的辛劳,学校教师看在眼里,将她视为学习的榜样。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凭着这份初心,陈惠从农村小学普通教师成长为县城学校一名出色的校长。
  2016年,陈惠响应县教育局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号召,主动请缨从条件较好的永福县第一小学,来到办学条件薄弱的寄宿制小学永福县第二明德小学担任校长。
  明德小学的学生都是家离学校好几十公里的孩子,他们中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周一清晨到校,周五才回家。为了让离家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陈惠多方打听并联系到永福县关工委及老年大学退休的老干部和老教师,邀请他们每周到学校给孩子们上社团课,课程有绘画、彩调、二胡、武术等。这些课程丰富了孩子们课余生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陈惠的带领下,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9年,学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之家”荣誉,成为桂林市、永福县德育示范校。陈惠每年都在“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分享学校的育人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校之长,陈惠深深知道,只靠自己的努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师团队共同进步,才是办好学校的希望所在。针对部分教师业务能力不够强,陈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同时,采用“师徒结对”方式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汇报课,师徒同堂竞技,共同进步。近五年来,陈惠培养了四个市级骨干教师、五个县级骨干教师,学校师资力量越来越强。 
  一心为学生,倾力为教育,陈惠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作为。她表示,将继续用行动努力践行“当好一名好教师,做好一名好校长”的初心使命。

  李长秀:
  做让学生“又怕又爱”的老师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从教34年,连续担任班主任34年,被评为“桂林市优秀心理教师”

  不少人开玩笑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但他们却有着最大的责任。雁山区君武小学的李长秀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责任最大、职级最小”的“主任”。
  李长秀在学校的“人气”很高,50多岁的她深受学生敬爱。常言道:学无恒式、教无定法。教授学生,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法宝。李长秀老师34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是,“要让学生又怕又爱”。在她看来,这里的“怕”不是畏惧,而是敬畏;“爱”也不是单纯的喜爱,而是敬爱。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李长秀走上讲台的初心。
  “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课余时间,李长秀会跑到学生中间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这几天哪里进步了,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了,爱帮助同学了;也会提醒他们哪里做得不好,如不写作业,破坏公物,和同学吵架,乱扔纸屑等。这样,他们听到鼓励后会变得更加积极上进,也会及时地改掉一些毛病和缺点。
  “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十个手指有长短,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李长秀说,对于行为习惯不好,成绩不够好的学生,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去赞美,使他们感受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赏识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强他们的班级自豪感、集体荣誉感,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李长秀特别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主题实践和竞赛活动,而且力求做到最好,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成长、成熟,从多方面受到熏陶与启迪。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雁山区优秀中队。
  “老师,今天我忘记带碗了,你帮我找个碗吃午饭吧。”“老师,我家孩子今天有点感冒,麻烦你记得提醒他吃药。”采访中,李长秀不时要处理一些学生的小问题,并及时回复家长短信。她笑着说,班主任既担负着教育教学工作,又管理着学生日常琐碎事务,自己相当于学生的半个保姆。可这样平凡琐碎的工作,李长秀却从来没有感到丝毫职业倦怠。“因为学生们带给我的暖心时刻太多了。”她的言语中,透着满满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

  陈莹:
  继续争做桂林职业教育排头兵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从教29年,曾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广西优秀教师、桂林市劳动模范、桂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二十九年如一日,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陈莹为职业教育发展默默奉献,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绩获得学校师生一致好评。
  陈莹深爱职业教育。1993年在上海旅专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后,她毅然放弃了到北京、上海工作和桂林市公派到日本学习的机会,回到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担任专业教师。2000年后更是多次谢绝多家公司和学校的邀请,坚持扎根职业学校。
  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陈莹是中职“双师型”教师,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专业带头人,同时也是广西中职第二期名师工程培养对象。她深知学生学好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她格外关注专业发展,每年坚持到相关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实践和教学经验,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主干课程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在课堂上,她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学习,深受学生欢迎与喜爱。
  无论是当任课老师还是在学校领导岗位,陈莹始终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工作中注重德育渗透,关心、理解学生,用心对待每位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自信心。陈莹一直积极践行“校园、学园、家园、乐园”和“关心、爱心、耐心”的“四园三心”理念,摈弃填鸭式教育,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实现“品德在活动中规范,心灵在行动中成长”。
  在漫长的职教生涯里,陈莹始终保持着一颗诚挚的心。她在国家示范校建设、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学生德育管理等工作中成绩卓著,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名师,更是桂林市中职教育的领军人物。收获了那么多,陈莹表示,她将继续争做桂林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为桂林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汤建梅:
  关心学生“爱”为先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灵川县宝路小学教师,从教30年,当班主任30年,从事乡村教育满20年,曾获得灵川县“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度被评为灵川县优秀班主任

  在灵川县宝路小学,许多家长都想把小孩送到汤建梅所带的班级。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班级管理成绩突出,班级行为规范评比位居全校前列;她任教的学科也取得优异成绩。此外,她更是孩子们喜爱的“贴心妈妈”。
  汤建梅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30年,近十年连续担任三届毕业班班主任。作为班主任,汤建梅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榜样放在心中。她注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模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她倾尽全力,以责任为担当,在学生面前既不严苛,又不放松,让师生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汤建梅看来,关心学生“爱”为先。首先要在生活上关爱学生。一次她发现一位学生思想状态不稳,通过了解才知,这名学生早上急于来校未吃饭,于是给学生买来早点。其次学习上关心学生。如一位学生因父母离异,成绩不理想,她通过一下午谈心鼓起了他学习的勇气。正是由于这样关爱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师生关系变成朋友关系,学生间亲如兄弟姐妹。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汤建梅也坚持学习,在课堂上融合电教、多媒体等形式进行教学,结合课改新环境,采用八桂通、微视频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我自觉端正师德、师风,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用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典范。”汤建梅说。从教30年,汤建梅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潜心钻研,开拓创新,凭着自己的努力逐步形成了融科学性、新颖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活泼、趣味、扎实的教学风格。 
  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汤建梅只是以平常心在平凡岗位做着平常事,而她的内心深处流淌着一份责任、一腔执着、一种感动。“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李桂芳:
  做“五心级”教师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桂林市希望小学副校长,从教30年,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广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广西小学数学先进教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教师是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正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桂林市希望小学副校长李桂芳从教30年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倾尽心力,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
  李桂芳从教期间,除了在叠彩区拱极小学担任副校长5年,至今25年都奋战在桂林市希望小学乡村教师岗位上。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心里装着学生的好教师;她爱生如子,倾心育苗,是大家认可的好教师。
  在教育学生时,她认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她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做“五心级”教师是李桂芳的目标,即爱心、诚心、耐心、恒心、责任心。不管任教哪个班级,她都能关注每一个学生,既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又注重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希望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为此,她经常与家长沟通,以改变家长的认识。她还经常利用中午时间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补课,补课后免费请学生吃午餐。当孩子们进步时,她会自掏腰包买文具或糖果作为奖励。在孩子眼中她是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家长眼里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好老师!在同事眼中是一位上进、好学的“拼命三郎”!
  作为副校长,李桂芳没有脱离教学一线,一直担任一个班的教学工作。她带领老师们致力于“希望小学‘幸福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教学“学、展、导、用、评”五步流程。因为教学成果突出,李桂芳还受聘为桂林市课题专家库成员、桂林市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实验中心组成员。她主持或参与完成10个市级集体课题的研究,其中有4个获得A类结题。
  在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的同时,李桂芳毫无保留地与同事、与年轻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和经验,通过专题讲座、课题指导、深入课堂、跟踪指导、以赛促培、磨课带徒等方法,指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
  “成为好教师,道阻且长,我们唯有勤勤恳恳,潜心耕耘。”李桂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拳拳之力。

  莫杰:
  32个春秋守望乡村教育

  □本报记者陈娟 文/摄
  人物:资源县资源镇初中教师,从教32年,多次被评为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桂林市优秀班级
 
  “安心教书,才对得起这里的孩子。”在资源县资源镇初中教师莫杰心里,这是她为何守望乡村教育32个春秋朴实的回答。
  1990年,莫杰师范学校毕业回到资源,先后在资源县车田乡龙塘完小、瓜里乡白水完小、梅溪乡咸水口完小、梅溪初中、资源镇初中任教。32年的教书生涯,32年的乡镇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她始终牢记乡村教师“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的使命,为乡村教育尽心尽力。
  刚师范毕业,莫杰被分配到资源县车田乡龙塘完小任教。当时学校教学条件极差,土坯房、青瓦片,地面凹凸不平,但看着孩子们天真渴望的眼神,她毅然选择坚守。她曾教过的两名学生,从家到学校四十多里路,家庭特别贫困,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她决定去家访。当时正值正月,天气寒冷。学生的家在山上,全是崎岖的土路。她走一程问一段,艰难跋涉来到这两个学生家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答应多方面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两个孩子答应返校了。可这一个单程就走了五六个小时,当天回不了乡,只得在学生家借宿一晚,第二天再回去。记不清有多少回,莫杰老师不惧辛苦,用心用情,叩响了一户户沟通之门,让一个个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30多年来,她先后辗转资源四个乡镇五所学校,情系山乡,默默坚守。
  在教学工作中,莫杰坚持乡村基础教育必须“全面育人、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向课堂要质量”为教学目标。一方面根据初中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拓展挖掘教材内容,备课做到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课力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注意对知识能力潜移默化、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坚持总结反思自己驾驭课堂的得失成败,不断提升自己的上课语言组织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32年的教学工作,32年的班主任工作,学生们评价莫老师:“生活中是妈妈,学习中是老师,情感上是朋友。”她所任教的学校大多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孩子多,她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关心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连被子都不会叠,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叠被子,摆放洗漱用具,直到他们学会为止。
  莫杰说,乡村学校的孩子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她扎根乡村,就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陈艳华: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人物:桂林中学正高级教师、广西首批“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专家、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英语学科专家、桂林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陈艳华老师是桂林中学正高级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一线教育29年,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曾荣获“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桂林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桂林市第五批拔尖人才”“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她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成效显著,是广西首批“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专家、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英语学科专家、桂林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二十年如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始终坚持“爱、严、细、勤、实”的“五字管理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德育工作。她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引导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要有“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胸怀。所带的七届教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凝聚力强,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成绩突出,成为学校、桂林市的先进班集体。她本人被评为桂林市优秀班主任,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
  她精通业务,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着眼于课堂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提出了英语课堂要“情趣相融,得言得法,启智育心”的教学主张。所带的教学班在市统考、会考、全国高考中成绩优异,指导60多名学生参加英语能力竞赛均获全国一等奖。她本人连续四年获得教育局颁发的高中毕业班成绩优秀指导奖,两年获得市教育局嘉奖。2018年, 她参加全国高中英语新课标前沿课堂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多年来,她还主持市级重点课题获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参与8个市级、自治区级课题研究,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项研究成果获自治区级一等奖,一项获自治区级二等奖。
  陈艳华老师认为“传、帮、带”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是教育传承、教育发展的助推器。她主持特级教师工作坊,指导校内外30多名教师参加县级、市级教学竞赛获一等奖;在“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市名师培养工程”等项目中,指导县级、市级中学青年骨干教师50多人,10人获教学竞赛一等奖,18人被评为“优秀教师”。
  陈艳华老师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教书育人,以独特的教学方法鼓舞人,她是师德的楷模、育人的典范,被评为“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现在是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的学员。
(甘丽芳文字整理 照片由桂林中学提供)  

  邢艳斐:
  帮助学生变好 我很骄傲

  人物:桂林市宝湖中学初中德育处副主任

  我从小就有做教师的愿望,觉得教师无所不知,简直是超人。幸运的是,长大后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还没有成为超人的普通教师。在我“飞升成超人”的道路上,有个A学生给我和年级组印象颇深。
  A学生是全年级颇有名气的“小淘气”,不太尊重老师,不愿意遵守纪律,成绩不太好看。对他的关注,我需要“爱的教育”。
  从军训开始我就观察他的行为。整个军训期间,他公然在宿舍熄灯后带头说一些不适合中学生谈论的话题。学校德育处也进了,处分也下达了,但都收效甚微。正当我犯愁的时候,年级篮球赛来了。A学生在篮球上有同年级孩子比不上的优势,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技术上的优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篮球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稍微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法,变批评为表扬。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增加他的归属感。在篮球比赛的时候,我每天变着花样不吝啬地赞美他:你今天太帅了;这个三分球堪比NBA专业球星;你的技术突飞猛进……我由衷赞美他,成为他的忠实粉丝:每场比赛必会提前到达,给他加油鼓劲;比赛中竭尽全力为他呐喊;比赛后小奖励和表扬并进。在我真诚的表扬和鼓励下,A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宿舍的纪律也有质的改变。看到他的进步我很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明显感觉到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上课表现棒,作业按时交,和同学相处也如鱼得水……
  这是我教学生涯中遇到的很小的一个故事,我把它分享出来,更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帮助所有的学生变好,学生的改变,我的成长! 
 (甘丽芳文字整理 照片由宝湖中学提供)  
  陈慧凤:
  温柔可亲的“校长妈妈”

  人物:桂林市临桂区新城宝贤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自治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自治区“德育标兵”、桂林市“优秀教师”

 
  在孩子们眼里,她热情开朗,温柔可亲,善解人意,是孩子们依恋的“校长妈妈”;在老师们眼里,她从容、睿智,心里有爱,眼里有光,是大家敬仰的教育先锋。她用热爱做有力量的教育,用情怀做有温度的教育。她,就是桂林市临桂区新城宝贤小学的陈慧凤校长。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五年来,陈校长把培育学生的事业当作人生的使命,以赤诚的教育情怀培育了一批批展翅高飞的雏鹰。她本人先后获得全国“十佳辅导员”提名、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自治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自治区“德育标兵”、桂林市“优秀教师”、桂林市“红领巾教育奖章”等荣誉。她带领的新城宝贤小学先后获得全国生态环境教育百强学校、广西自治区“绿色学校”、桂林市“卫生优秀学校”、临桂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科技创新特色鲜明,荣获了世界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广西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冠军。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在陈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教师心齐、风正、劲足,在温暖有爱的氛围中,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丰实、多彩、健康、快乐的童年。
  “如果孩子是我的!如果我是孩子!”这两句话成了陈校长的座右铭,她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这种生长于内心的使命感,让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她心系校园,牵挂学生,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她常常以校为家,一日三餐和孩子们同吃,常常一天24小时守在学校,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她和孩子们的温暖故事。在她看来,用爱琢玉,用心育贤,是使命的传承,是初心的坚守,是责任的担当,更是行动的坚持,她用教育的理想去实现理想的教育。她希望用孩子的视角来打造学校。在她的耕耘下,逐渐壮大的新城宝贤小学成为一所安放宁静温暖书桌、编织缤纷童年的学校,是一所观日月星辰、采瓜果桃李的学校,是一所陪着孩子行走世界、去看诗和远方的学校。她期待,在自然生长的校园里,创造更多有温度的故事,学与教、教与乐,在时间的年轮里刻画出老师与学生、当下与未来锦绣的教育风景!
 (甘丽芳文字整理 照片由新城宝贤小学提供)

莫明霞:
  有爱无碍 与爱同行

  人物:桂林市培智学校党办副主任

  莫明霞,中共党员,201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是国家公费师范生,2021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现任桂林市培智学校党办副主任,任教生活、语文、道德与法治、个别化康复训练等学科。
  作为党员和学校党务工作者,她始终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忘人民教师初心,勇担扶残助残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持续抓好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促进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她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坚持“给特殊的孩子以特别的关爱”。参加工作七年来,她一直在特殊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她任教于培智学校最特别的班级——康教班,在这个没有编号的班级里,大部分孩子是孤独症及重度残疾儿童。在教学中,她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不放弃任何一种能够帮助特殊儿童的可能,坚持以学校“五心”育人理念促进特殊儿童补偿缺陷挖掘潜能。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从情绪躁动到安坐聆听,从静默无言到自主表达,一点一滴在不断进步。她用专业知识和智慧尽心尽责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她积极投身教学科研,曾参加自治区级课题并顺利结题,曾获桂林市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多次获桂林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一等奖,多篇教学论文获自治区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曾被评为桂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
 (甘丽芳文字整理 照片由桂林市培智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