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发现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桂林中学的广西学生军集训处旧址纪念碑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12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位于桂林中学校区内的广西学生军集训处旧址纪念碑。
  图②:广西学生军漫画组成员与他们的宣传画。记者翻拍
□本报记者杨湘沙 文/摄
  “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我们是铁打的一群,在伟大的时代里负起伟大的使命。我们抱定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要和前线将士、全国同胞誓死战胜我们的敌人。我们为国家争独立,为民族争生存,为人类伸正义,为世界求和平。在伟大的时代里负起伟大的使命。我们是铁打的一群,我们是广西青年学生军。”这首唱响抗战时期广西城乡的《广西学生军军歌》,曾鼓舞了无数爱国学生奋勇向前,为实现祖国的独立而舍生忘死,谱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为抵御日军入侵,1938年11月,广西当局组建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志在组织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对日作战。今天的桂林中学校区内,立有“广西学生军集训处旧址”纪念碑,作为桂林抗战文化标识系列之一,桂林人用这种方式永远记住了当年那群为了国家独立、民族生存奉献出青春热血的青年学生。

学生军的司令部设在桂林
  广西学生军的成立,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1938年底,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日寇逼近广西,当时的广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种情况下,广西省政府除了调动正规军赴桂南与日寇正面作战外,依靠广西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去宣传组织发动民众,支援前线配合部队作战,也是必然的选择。
  得益于之前数年时间里新桂系对教育和军事的重视,广西学生军能迅速成军才有了扎实的基础。高中从1931年、初中从1933年开始的青年学生军训,是广西当局将白崇禧“寓兵于团,寓将于学”信条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据资料统计,至1937年,广西经过军训的学生,初中男生有7693人,女生667人;高中男生630人,女生91人;大学男生456人,女生22人。这些经过基础军事训练的学生无疑都是抗战时期学生军的中坚力量。
  历史上的广西学生军共有三届。
  第一届组建于1936年,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宣布“抗日”“反蒋”,共招收学生军700余人,组成一个大队。这个由广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和广西师专学生发起组织的“中华民国革命广西抗日救国学生军”,史上称为广西第一届学生军。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广西当局决定联蒋抗日,于当年底在桂林组织了第二届学生军近300人北上抗日。当时,桂林各界群众2万多人在体育场举行欢送大会,街道上欢送的人群从中山中路一直排到了北门外。该届学生军主要由参加过军训的中学生以及广西大学文学院应届毕业生组成,是隶属于五路军总部的抗日救亡团体。
  1938年11月27日,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第一团率先在桂林成立,该团以桂林的高中学生为骨干,学生多来自桂北和平乐,以及柳州地区;第二、第三团随即也于12月15日分别在荔浦、马岭成立。其中第二团以梧州的高中学生为骨干,学生多来自梧州、玉林地区;第三团以南宁的高中学生为骨干,学生大多来自南宁、百色、龙州等地。学生军的司令部设在桂林。
  该届学生军原计划只招收1000人,但由于报名人数太多,超过了19000人,最后不得不扩招到4200人(男3700人,女500人)。
  1939年1月,学生军在桂林集中训练。一团驻地为普陀山下的栖霞寺周围(今七星公园内),二团驻地为桂林中学(此地今亦是桂林中学),三团驻地为桂林女中(今榕湖北路4号)。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后,4200多名学生军集中在桂林中学操场上进行庄严宣誓,随后奔赴全国各地抗日战场。
  广西学生军是半军事团体,它的主要任务并非直接作战,这从军中当时每个学生只有两颗手榴弹、每个班只配发一半步枪一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军的主要任务其实是深入农村和战地,通过出版报刊、演讲、歌咏、话剧等形式,发动群众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虽然部分学生军也曾直接参与了战斗,如昆仑关战役、桂东南战事等,但作为半武装的队伍,学生军与国民党的正规军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尽管如此,对于广西学生军在抗战中所起到的作用,各界还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党对学生军的影响
  广西学生军虽由桂系当局组建,但中国共产党从团结抗日的角度出发,自始至终都参与到了学生军的组建和成长中来,党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对学生军的定位和工作开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资料记载,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组建伊始,中共广西省工委即决定委派党员带动青年参加学生军,而各地党组织积极贯彻执行省工委的指示,安排学生党员带动积极分子和爱国青年报名参加学生军。这也是第三届学生军在招生时人数大大超出预期的重要原因。从后续的实际效果看,我党在学生军的政治走向上确实获得了决定性的影响力。
  最先成立的学生军第一团以桂林、平乐、柳州地区的学生为主编成,其它地区前来报到较早的学生也被编入了该团。该团的党组织以广西大学和桂林高中的党员为骨干,有党员26人。稍后成立的第二团中共党员人数更多,总计有31人;以南宁、横县地区党员为骨干的第三团党组织则更胜一筹,有32名中共党员。刚开始组建时,党员分布比较集中,此后借调整编队的机会,党员和积极分子被分散到了各中队去,全军二十九个男生中队,安排有党员的有二十三个,而三个女生中队,则全部都有党员,并且大部分都当上了班长。这些党员在起到带头作用的同时,也在军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并且掌握了军中的部分话语权。
  如今回头看,当时我党在广西学生军中的一系列举措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深刻影响了广西学生军的政治定位。
  党在学生军中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使我们的党员和进步分子渗透到了学生军的各个层面,这种影响力必然会使学生军的定位发生本质上的巨大改变。
  学生军中党组织的建立,在四千余人的学生军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一举措在保证我党控制学生军基层活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至1940年底,两年时间内,我党在学生军内又发展了40多名党员,进一步加强了我党在学生军团中的政治话语权,在同桂系对学生军领导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学界认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军团,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在我党领导下的一支进步青年学生的抗战队伍。
  其次,通过一系列活动,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从1940年初在桂林集训开始,各团的党员就普遍发动和组织开展对抗战形势及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组织阅读《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群众》以及其它进步报刊、杂志,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认清抗战的形势与任务,理解并逐步接受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资料还记载,我党通过在学生军中担任教员的政治指导员和进步分子,对学生们进行时局、革命人生观和工作方法等内容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军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党在学生军中的威信。
  第三届广西学生军解散后,学生军中的党员分散到了全省广大地区,以各种不同的身份继续开展斗争,为后期广西革命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党组织的指示下,学生军中的部分党员进入广西当局开办的干训班和合作人员训练班,其余党员则分散各地继续隐蔽斗争。这一批党员,成为了广西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和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广西开展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
  我党对广西学生军的影响和付出的心血,让这支学生军团摆脱了仅仅成为桂系扩大在蒋介石眼中软实力筹码的尴尬定位,而真正成为了抗战时期的一支青年生力军,并为我党在广西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基层骨干,不论是对学生军中官兵们的人生走向,还是对我党的革命事业来说,其正面意义都不可低估。

学生军不负使命
  作为一支按军队建制配备的队伍,广西学生军由广西当局组建、第十六集团军总部领导,这个合法身份使得学生军受到了各地方政府负责人的欢迎和支持,给学生军的主要工作——宣传和组训带来了极大便利。虽然从组建到解散仅有短短数年时间,但由于有党的领导,学生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广泛而且深入,因此也打下了相当厚实的群众基础,在整个广西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一组数据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广西学生军在短短数年时间中所做出的贡献:
  根据1940年6月的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时间里,学生军共向群众演讲54000多次,演出21000多幕戏剧,举行歌咏表演68000多场,出版墙报14000多版,书写大型标语110000多条,张贴漫画14000多幅,印发或张贴战情28000多份,编印宣传小册子10万余本,印发宣言、告民众书22万余份,举行军民联欢会8300多次,慰问伤病员、驻军和军人家属6300多次。
  根据同一时期的统计,学生军在这段时间里还集训了15个县的游击队,训练了8个团的士兵,总共组训救亡团体3983个、46万多人。
  1939年11月桂南会战爆发后,广西学生军积极投入战地服务,学生军代表总计筹集军粮10余万斤,抬救伤员1000多次,协助解决纠纷6000多起,组织群众破路400多次,破坏日军占领机场2次。此外,学生军还独立或配合正规军和游击队对日军作战130多次。
  1940年底,日军退出桂南,学生军参与了收复区的善后工作。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完成了桂南12个县的调查工作,为善后救济提供了依据,也为揭露日军暴行、教育群众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为学生军天生的使命之一,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永远被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学生军不负众望,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其为桂林抗战文化城在敌后区地位巩固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令世人瞩目。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到1941年上半年,学生军出版了87种报刊,遍布桂东、桂东南和桂南的27个县以及广东高州等广大农村地区。其中以学生军官兵为读者对象的内部报刊,约占全军报刊总数的30%;面向社会,以社会广大群众为读者对象的占25%;军内外读者兼顾的约占45%。这些报刊对于加强组织联系,总结交流经验,提高学生军的政治素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学生军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宣传团结、抗战、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西学生军在抗战中所做出的贡献,受到了广西各界的交口称赞,而入侵桂南的日军则将学生军视为了眼中钉,甚至贴出了布告,不惜悬赏两千元来求“捉住学生军一名”。从南宁撤退时,日军又无可奈何地贴出《告广西学生军书》,劝学生军“放弃顽迷抗日思想,驱驰参加汪精卫的旗帜下”,其对广西学生军从仇视、哀叹到绝望的态度转变,恰好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广西学生军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

后记
  广西学生军(第三届)成立于1938年11月,1941年8月被广西当局解散,这个影响力颇大的抗战队伍最终只存在了不到三年时间,不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军作为一支抗日救亡团体,应抗战需要而生,它本应在抗战胜利、使命结束后才有解散的必要,结果却只存在了短短三年时间,显然里面有着某些必然因素。
  桂林本地学者分析认为,这种必然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中共的介入,学生军的政治走向已经完全脱离了广西当局的掌控,且有顽固分子不断惊呼学生军已经赤化,这显然与广西当局最初的设想不符;二是1940年冬日军撤出南宁和整个桂南后,广西受到的威胁已经大大减轻,新桂系眼中学生军抗日的价值就陡然间降低了不少。这种情况下,撤销学生军编制就成了必然。
  不过,八桂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学生军虽然被裁撤,但我党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这批人才此后成为了广西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和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在广西开展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最后在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过程中,依然在发光发热。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们说
韦章平说:
由一般的青年变为进步青年

  “参加广西学生军最大的收获就是由一般的青年变为进步青年,变为共产主义战士,为共产党奋斗终生。我不参加学生军,我怎么能找到共产党?共产党给我的一生,那个印象是最深最深的。”
            ——学生军老兵韦章平

  “1938年的时候,白崇禧提出一个政策,敌人来的时候我们要‘坚壁清野’。意思就是把所有东西搬到山里去,不给敌人利用。后来打昆仑关,我们第五军主力来的时候,也买不到军粮,这时候我们学生军就发挥作用了。”
  “当时他们(日军)就贴悬赏布告啊,捉住一名学生军,赏银2000元。后来又开飞机来炸我们驻地。不过我们驻地附近壕沟多,炸弹下来我们最多就是一身泥巴,所以也不害怕。”
            ——学生军老兵卢增祖
 
  “上战场前,我突击学唱日本歌和劝降歌。到阵地时,战友们都领到了枪,我因为还没枪高,只领到了两颗手榴弹。当时我就想,要是碰上了鬼子,我第一颗投出去炸敌人,第二颗留给自己!”
           ——学生军老兵甘宗荣

  “苦和累是家常便饭,边走路边睡觉是特殊的享受,星星是我们的向导,月亮是天然的舞台灯光,门板稻草是高级的卧具,小溪池塘是冲掉疲劳的澡堂……这是爱国战士的乐观主义。”
  “人们说学生军能文能武、多才多艺。我们则自称为铁打的一群,是经受了战火洗礼的一群。”
             ——学生军老兵潘古
(记者杨湘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