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7.03 亿元——

兜底更稳固 服务更暖心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7月12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张苑
  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来自于良好的生活环境,来自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来自于陷入困难时“雪中送炭”的低保救助。
  21.29万人、3.09万人、7.03亿元、2.52亿元——这是一组来自桂林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抽象的数字背后,传递的是关于百姓生活的“幸福密码”。
  家住东华社区的居民廖少英,因为丈夫身患脑梗致肢体四级残疾无法工作,夫妻俩生活比较困难。社区把他们纳入了低保范围,每个月700多元的低保金虽然不多,但却为他们一家的生活“雪中送炭”。“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廖少英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困难要面对,生活的希望也不能放弃,这让她深受感动。
  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充满阳光。当我们陷入困境时,能有一只手拉一把,未尝不是幸福的事。
  2021年以来,我市强化兜底保障,超过20万名像廖少英一样的低保对象享受到了温暖的帮扶。对于全市而言,稳住了民生保障的基本盘,书写出了一份社会兜底保障的“暖心答卷”。来自桂林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有城乡低保对象21.29万人、城乡特困对象3.09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7.03亿元、特困资金2.52亿元、临时救助资金1947.6万元。
  为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我市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对新增脱贫不稳定、易致贫返贫的5257人进行排查,对患病支出超过2万元的1214户家庭进行排查比对,2664名困难群众通过“政策找人”行动被纳入低保,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和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强化社会救助城乡统筹,逐步推进社会救助服务均等化。实行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将1023人纳入低保;对675户脱贫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实施6个月的救助渐退期;对因突发变故致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9005人次给予临时救助。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桂林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慈善呵护,关爱童行”“金秋助学”等未成年人关爱活动,慰问儿童5000多名,投入资金120余万元。
  这一年,低保救助服务更暖心。我市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民政服务对象所急所忧所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2场,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306件。
  有一份保障,就有了一份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这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声和期盼。一年来,日益完善的低保政策、每一次的暖心服务,无不传递着浓浓的民生温度。进入2022年,这份温暖还将持续。
  据了解,我市今年低保救助方面的重要工作是,进一步完善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和社会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政策,加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继续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按“单人户”纳入低保。健全困难群众救助快速响应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和“12345”社会救助服务热线专席平台作用,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坚决防止因“脱保”“漏保”等造成的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