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县区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南圩村:石漠化地区写出生态产业致富新篇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02日    来源:桂林日报

  蔬菜种植,助力南圩村的村民增收。记者秦丽云 摄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张沛然)绿油油的豆角藤、开满黄花的黄瓜藤、翠绿的玉米地……近日,灵川县潮田乡南圩村的种植产业,给整个村庄铺上了喜人的绿色。属于典型的石漠化地区的南圩村,依靠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路子,探索出一个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为村民铺就一条崭新的致富路。
  南圩村属石漠化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再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致使该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周边地区,是“十三五”时期深度贫困村。在当地,农户靠传统农业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增收渠道狭窄。同时,由于地处极难留存地表水的喀斯特地貌区域,不少村落农业生产季节性缺水严重,农户生产、生活困难。
  据南圩村委副主任毛运寿介绍,这些年来,南圩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石漠化地区发展农业产业之路。要发展,必须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在南圩村饮水困难的八个自然村,建成了“八村联网人饮工程”。与此同时,该村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安防、桥梁、饮水等项目,把530亩旱地改造为水田,配套建设生产道路、灌溉水利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成为村民关心的问题。为此,潮田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引导南圩村村民合作社积极推广蔬菜种植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南圩村的田间地头看到,广袤的农田里种着成片的蔬菜,生机勃勃。68岁的村民秦乔旺和老伴莫秀初正在自家的黄瓜地里忙碌。看着长势良好、花开朵朵的黄瓜藤,老两口笑得很开心。秦乔旺说,去年他种了一亩黄瓜,一年两季,毛收入达1万多元。此外,他还种了3亩豆角,一年的毛收入也有2万多元。尝到甜头的老两口,今年又扩大了一亩多的种植规模。
  不仅是秦乔旺一家尝到了蔬菜种植的甜头,更多的村民也在当地蓬勃发展的蔬菜种植产业中增收。据潮田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从2020年开始,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引导南圩村村民合作社积极推广特色农业种植,建成8亩的食用菌和5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5.4万元。2021年,南圩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探索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牛+草+菌+菜”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该村发展以食用菌种植为主的大健康产业,全村香菇基地示范种植面积7亩,新引进赤茸松种植51亩。同时,该村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养殖户55户,养殖肉牛300余头。此外,该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继续大力推广豆角、黄瓜、菜花、茄子等蔬菜种植,实施订单农业,2021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产生效益400万元。
  毛运寿说,2022年,南圩村在继续保持原有的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继续助力村民增收。
  潮田乡党委书记秦晓晖还告诉记者,近年来,灵川县党委、政府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通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和石漠化治理,开发“特色药食同源植物赤苍藤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研究示范”项目。接下来,该村将石漠化治理与当地特色生态产业相结合,开展岩溶生态地质景观保护修复示范,培育特色生态康养产业和岩溶景观旅游产业,有效防治石漠化及水土流失,既实现生态保护,又能开发新产业和旅游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