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今年我市草地贪夜蛾总体发生偏迟

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监测与防治工作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30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苏展 通讯员王双芬)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要害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我市春玉米多处于拔节至喇叭口期,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料,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繁殖和发生危害,如防治不及时,将有暴发虫害的风险。
  据各县(市、区)调查,今年我市草地贪夜蛾总体发生偏迟,目前仅在部分县(区)发生危害,虫口密度平均2-6.5头/百株,最高33.17头/百株;为害率一般1%-5%,最高8.76%。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草地贪夜蛾为多食性,可为害80余种植物,嗜好禾本科植物,以为害玉米最为严重。为确保我市春玉米生产安全,全市各地植保部门近期将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工作,设置性诱监测点及高空测报灯监测点,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掌握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虫情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防控。
  市农业农村局植保部门建议: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可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也可使用生物防治,采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等天敌,促进可持续治理。而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需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注重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