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综合新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礼敬2022年桂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30日    来源:桂林日报

  马礼兵
  刘 军
  孙立贤
  李洁维
  李家文
  朱凌云
  时祖胜
  卓 睿
  黄 斌
  蒋士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展现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奋斗、奉献的模范形象,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五部门联合开展了2022年桂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选树活动。10名从事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科技事业一线的优秀科技人员获此殊荣。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本报刊发10位桂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简要事迹,在祝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节日快乐的同时,向最美科技工作者们致敬!特此号召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我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在落实“四大定位”和推进“三大振兴”等工作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礼兵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他作为医生,牵头开展临床诊疗新技术十多项,填补区域内空白并处于广西领先水平,指导区内众多医疗机构成功开展适宜新技术,给广大呼吸病患者带去福音,是百姓信赖的呼吸健康守护人。他作为科技工作者,充分结合临床问题和基础科研手段,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刘 军
  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
  他从事医学检验行业30多年,始终扎根在研发一线。他组建生化试剂系列产品开发团队,通过8年努力,完成生化产品30多个项目的注册和销售工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集结公司科研力量,第一时间研发出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并转产新冠核酸数字PCR检测试剂。他组建桂林第一家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协助桂林各站点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排查,2021年共完成核酸采样和检测40万人次,为桂林市新冠疫情防护做出重要贡献。

  孙立贤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外籍院士
  他出国深造,学成归国后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投身西部支持广西科教事业。他团结协作,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学术团队,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等30余项,带领团队在储氢制氢材料、燃料电池与电化学、锂离子电池与超级电容器、材料热化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他搭建科教平台,先后邀请三位院士成为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团成员,建立“广西电子信息与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引智入桂,助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洁维
  广西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她36年来致力于猕猴桃科学研究,带领团队系统开展猕猴桃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活基因库。她带领团队开展猕猴桃选育种创新研究,主持选育出不同熟期的红心、绿心品种5个,解决了广西猕猴桃没有主栽品种的问题。她主动申请成为科技特派员,投身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建设,在广西区内各猕猴桃产区开展推广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为广大猕猴桃种植户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1000多场次,培训与指导人数达15000人次。

  李家文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
  他30年来一直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农业科研。先后主持或参与实施40多个项目,获省部级、地厅级等各类科技成果奖32项;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30多项。他推广反季节蔬菜栽培、罗汉果组培苗、超级稻等一大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桂林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争取“看禾选种,助农增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桂北现场会落户桂林,至今已举办十八届,成为广西农业叫响全国的“金牌活动”。

  朱凌云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专注前沿技术攻关,38年始终不忘初心、全心全意扎根在科研一线;他情系故土,知命之年毅然从海外回国,开展新一代全固态硫化物系锂离子电池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14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硕果累累。他率领团队开发的硫化物电解质样品粉末的室温离子传导率达3.0×10-3S/cm,性能指标国内领先;研发的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功突破日本专利技术封锁,完成43件关键材料的核心专利布局,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时祖胜
  灌阳县农业技术中心推广站负责人/高级农艺师
  他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技推广岗位,参与完成广西“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攻关、农业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灌阳县神农稻博园水稻(核心)示范区创建等重大农业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2016—2018年他主持“超级稻蓄留再生稻一体化超高产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项目,三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2.09万亩,为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他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作为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近三年来累计为灌阳县引进优质稻新品种9个,推广应用面积超5.6万亩,培训贫困户(脱贫户)4300人次。

  卓 睿
  桂林市中医医院乳腺科主任/主任医师
  他长期从事乳腺癌防治临床工作,在乳腺外科、中西医结合等领域深入研究,为建设健康桂林做出贡献。他在26年临床实践中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及研究,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全球乳腺肿瘤整形外科领域第一个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外科手术方式“卓氏系列技术”,在国际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他积极推广规范诊疗,率先组建广西首个乳腺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乳腺专科护士团队,开设国内第一家乳腺中医特色治疗中心及乳腺中医经典病房,造福广大患者,成为国内同行学习效仿的典范。

  黄 斌
  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他深耕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30多年,为广西新能源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9项国家专利和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他勇于创新,带领研发团队在专业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引领行业科技发展。他主持实施《高性能摩擦离合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4项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在离合器结构模拟仿真,新材料、新结构等方面深入研究,实现离合器正向开发,填补国内空白。

  蒋士宋
  全州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
  他从事农业科技二十年,将全州县小槐米做成摇钱的金色产业,荣获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他开展科技攻关,攻克金槐“大小年”等技术瓶颈,在全州县金槐核心示范基地转化“一种提高金槐产量的种植方法”发明专利,实现2021年特殊气候下每株、每枝都结槐米,以及一年两收丰硕成果,平均亩产68.9kg,亩增产值3200元,助推全州县金槐产业高产稳产与快速发展。他在金槐、稻鱼等特色产业培育地方土专家数十人,连续四年荣获“广西贫困村优秀科技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