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诗意花瑶

□沈春桃(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16日    来源:桂林日报

  在远离龙胜县城西北六十余公里的地方,山峦再也遏制不住地突起、膨胀,拱起成一片神奇美丽的高山草原。这就是南方人心仪的南山牧场。这里地处湘桂接壤,海拔在1500—1700米之间。这里草场辽阔,山峦连绵起伏,风光旖旎,有八十里南山,十万亩草原之称。而在南山南麓,有我深爱的家乡,美丽的石上花瑶寨。
  小时候,我常常爬上寨子的后山,躺在柔顺的草甸上,仰望上空。那一丝丝淡淡飘过古瑶寨的云彩,常常引发我的疑惑,我的先民是从哪里来的?这让我想起寨中长者们讲过的种种故事,有趣而莫衷一是。
  相传瑶族是古老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民族特质中遗传正直和抗暴的基因,受屈受辱,会揭竿而起,被历代官府镇压和驱赶。据说南山的花瑶是从浙江迁徙,经江西吉安府和湖南湖北而来,后又部分迁移到湖南隆回一带。
  龙胜花瑶是广西花瑶硕果仅存的标本。他们散居在南山的臂弯里。远古的南山敞开胸膛接纳了他们,是他们的救命靠山和衣食父母。但高寒偏远的南山,远离繁华和人群,山高水冷,常年雾瘴弥漫,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极为艰辛。
  我的先祖们极易满足,他们感恩南山,感恩这贫困僻静的高寒草原,他们明白,如果这里是千年繁华之地,富庶之所,哪轮得上四处亡命的瑶家人立足!
  何况我的先祖们,找到了在此定居扎寨的信仰、信心和天然条件。
  花瑶是个爱美的民族。祖先“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女人们特别爱美,她们的服饰一直沿袭着古朴、奇特、繁缛、鲜艳的风格,个个衣着美轮美奂,从头到脚都是花的搭配、多色多彩。她们即使外出劳作时,也穿着鲜亮,娇美的身影闪动在绿意葱茏的山野,远远望去,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因花瑶服饰独特、色彩靓丽,又因花瑶女性挑花技艺独特而精湛,所以“花瑶”的称号当之无愧。
  一个特别爱美的民族,必然是在爱美的传统和尽善尽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
  走入寨子,感受瑶寨之美,一楼一石一路一溪一树,无一不显露出花瑶人顺应自然,淡定从容,崇善爱美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
  这里古树参天,林木森森,石径幽幽。行走在寨子里,三四百年的古树如青冈、银杏、红豆杉、锥子栗等随处可见。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树木,点缀在房前屋后,有的直上山顶。
  一座座干栏式吊脚楼,或倚山而筑,或临河而立,多以青石作墙,小青瓦为披,古朴清秀;或几家相连,或就势散布,从山脚到半山腰遥相呼应。而每一处所在就是一幅天作之画,都可以用为屏保或封页。整个瑶寨遍布青山绿水的幽静和灵气,与自然浑为一体,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处处散发出生命的真与纯。
  而在瑶寨的四方,先祖们刀耕火种开辟的梯田,一块连着一块,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像一条条丝带环绕在瑶寨。乡亲们闻鸡而起,日落而归,与日月合拍,与四季共轮回,过着悠然随性的山民生活。他们春看万物生,播种希望;夏天下河抓鱼,秋天在田间挖泥鳅,上山采野果,到了冬至年关,便家家户户杀年猪,做腊肉,聚在木楼里喝酒叙情。颇有点世外桃源的境界!
  青石板路是寨子的灵魂,是连接各家各户的纽带。而每一条青石路又隐含着古典美和曲线美。
  走的人多的路段,清中透亮,隐约可见脚窝,像渗透阳光的日子。背阴人少的地段,则有些暗淡,甚至长着薄薄的青苔,像一些让人担心的事。延向后山时,层层升高的石阶,长满了毛毛的青苔,似乎告诉人们,此路久已无人踏足。 
  而后山是我每次回乡必去的圣地。虽然熟悉,但我总是小心翼翼。路在梯田、山石、林木中隐现。而此处的梯田、山石,其概念是含糊的。说是梯田,只不过是勤劳的先人,从山石缝隙中挖掘出来的一块一块、小而窄的土地;说是土地,又见乱石崚嶒,此起彼伏;这体现了花瑶人与自然和谐共取,合理争舍的生命态度。
  站上山腰的台地,境界豁然开朗,来不及回首山下花瑶寨的全貌,视线总被一条蜿蜒的“长龙”牵走。这条长龙叫“红三四”水渠。
  小时,常听长辈感叹在“红三四”时的艰辛,苗、瑶同胞顶着饥荒,宿无草棚、行靠双足、扛靠肉肩,在海拔千多米的草地、山林、悬崖峭壁上开山、担土、挖渠。自1970年始,历时10年,开出水渠数十里,引来南山涓涓细流及伟江河水,解决了两个乡镇上千亩水田灌溉问题,缓解了经年的饥荒……
  那时年少,不知“红三四”对于父辈们意味着什么。后来才知,“红三四”始于花瑶寨的南山山麓,向西北方向蜿蜒。其取名是为纪念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南山,经过瑶寨和相邻的苗寨。苗瑶同胞十分感念红军过南山爱民助民的情谊。七十年代修建水利工程时,条件非常艰苦,为激励群众吃苦奋战,也为纪念红军长征过南山,政府把这一工程命名为“红三四”。
  而今“红三四”水渠早已弃用。但站在此处,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景象仍无比壮观,水渠犹如一条巨龙沿着南山之麓,经广阔草原一直延伸到山的那头,仿佛仍在追随红军的足迹。
  “红三四”水渠,于我来说,是一种童年快乐与忧伤的载体;于我的父辈、祖辈是一段战天斗地,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而红军用铁的纪律,成功地走过了龙胜这片多民族的土地,又第一次跨越了万里长征的第一片草原,“红三四”于红军过瑶寨过南山,是一种深情的追忆和珍贵的纪念;而“红三四”对慕名而来的观光者,也许只是一段历史残留的印记,或者一种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