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我也有个
渡湘江的往事

□陈启银(广州市文联一级调研员)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5月12日    来源:桂林日报

  虽然我不是当年红军湘江战役的亲历者,可我的渡湘江经历又与湘江战役有着密切联系,只是时间发生在1992年5月,与湘江战役差了58年。红军是先渡湘江,后翻老山界,九死一生。我们是先翻越老山界,后渡湘江,百炼成钢,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赓续血脉,成为自己的苦难高峰和精神高峰。
  那一年,我们这届即将从桂林陆军学院毕业的近400名学生,毕业考试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用20天时间,在500公里野营拉练中把战术科目考完,其中就包括重走红军路,翻越老山界,在湘江组织渡江作战演习,举行纪念湘江战役系列活动。因为500公里拉练和重走红军路在学院历史上都是首次,中央电视台进行报道,广西电视台派出了专门的摄制组,拍成《五月的记忆》专题片。
  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让我思绪万千,想到了《绝命后卫师》还原的那段历史,想到了湘江一战,想到了红军从此踏上长征的艰难……
  桂林陆军学院当年组织我们重走红军路,翻越老山界,渡湘江,就是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扣好指挥军官的第一粒扣子,用红军的惨烈历程,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和骨髓,在新时期质量建军中注入红色基因,打牢不变质、打得赢的根基。
  对于个人来说,更是一辈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觉得这种经历的宝贵。那时对我们的考验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力上的。从市区的学院紧急集合踏上野外拉练的征途,到翻越老山界之前,已经在桂北的崇山峻岭中练走、打、吃、住、藏近10天时间,对人的体力消耗很大。而翻越老山界又最大限度接近当年的红军,吃的是炒面,负重在25公斤以上,考完遭遇战组织指挥以后直接带战术背景上山,用28个小时走了82公里的山路,体能消耗接近极限。一个是精神上的。在近似实战的情况下,要进行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考试,而且实行全程淘汰,虽说没有当年红军的生死之忧,可在即将毕业的最后关头功亏一篑的压力也非同寻常。当时有个同学说,这个苦都能吃得,人这一辈子还有什么苦吃不了的?还有什么难过不去?
  当时的渡江作战演习,从学院到队里的领导都非常重视。翻过老山界之后,用了两天时间边休整边准备,组织我们图上复盘湘江战役,学习史料中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全师战至最后一人的英雄事迹;组织我们到华江中学听当地的老人讲述他们看到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情景;组织我们去华江纪念碑前进行祭奠活动;组织我们看地形,试江水深浅和流速,在图上做战术准备。在当时,我们把该想的都想到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甚至一些极端情况也考虑到了。
  可等到我们演习那天,江水突然暴涨,说是上游下了大雨,而且浑浊的江水接近红色。当年红军渡过江之后,江水的颜色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并联想到湘江两岸遍地的烈士尸体。而且平时的河滩被全部淹在了水下面,江水深了一米多,江面一下子扩宽了七八十米。看到这一变化,没有几个心里不发怵的。可演习就是实战,就是命令,学院没有任何犹豫,决定按计划进行。院长亲自站在江边督导,教员全部上阵,全力负责学生安全。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些在部队当过班长,经过三四年严格训练的准军官,在准备那么充分、条件那么好的情况下,仍然表现得狼狈不堪。可当年的红军却是在寒冷的十一月啊,前后有数倍于己、装备力量悬殊的敌军,天上有敌机的轮番轰炸,边打仗边渡江,缺吃少穿,人疲马乏,殿后的红三十四师大多数还是在闽西补充的新兵……从那一刻起,我们特别理解红军当年作战和渡江的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至于后来看到相关影视时,都会在心里说,太难了,太惨了,没有理想和信仰肯定扛不过来。
  尽管我们的渡湘江往事与红军当年没有可比性,但毕竟我们是踏着他们的足迹去翻过老山界、渡过湘江,身体脱过几层皮,灵魂也脱过几层皮,经历过类似极限考验和洗礼的。
  如果说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表达的是,一个人对一场灾难造成的苦果,要用亲历另一场灾难才能理解,那么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我,在苦难中铸就的精神支柱,往往只能在艰苦中真悟、真懂、真接受。有了这段往事,在此后的人生旅途中就有了底气,工作、生活上遇到苦事、难事和麻烦事,会无形中进行回想和比较,带着微笑迎接挑战,平心静气地去与困难交手,力求拼尽全力、笑到最后、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