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总书记,我们向您汇报[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阳朔县政法系统:“数字智慧”护漓江 科学管理树典范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4月23日    来源:桂林日报

  ▲阳朔政法机关尽职守护漓江生态。   通讯员黄维 摄
  ▲广西首个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揭牌。 通讯员李怀双 摄
  ▲阳朔县公安民警在漓江上巡逻。 通讯员黄维 摄
  ▲阳朔民警在漓江边热情服务外国游客。 通讯员黄维 摄
  ▲阳朔县公安AR全景实战指挥平台实况。 通讯员余和平 摄
  ▲阳朔县检察院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 通讯员熊耀原 摄
  □本报记者文烨 通讯员管海
  习近平总书记说:“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2021年以来,阳朔县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内化为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作为“数字平安广西”两个试点县之一,在全区率先、创新开展“数字平安广西”试点建设。阳朔县政法系统各部门以“数字智慧·平安阳朔”为抓手,创新打造平安建设数字化“防火墙、战斗堡垒、智慧链”,全面提升县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阳朔科学呵护漓江、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示范区,构筑“画里山水·栖居阳朔”人文典范,贡献了独树一帜的“数字智慧”。
  立起社会治安“数字化防火墙”
  建立数字化警务指挥模式。阳朔县在全区率先打造全信息化、实战化、智能化的警务“一张图”指挥模式,成为“全区科技强警示范县”“全区公安指挥体系示范点”。今年3月27日,阳朔县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在辖区开展巡逻工作,通过建立数字化警务指挥系统,将非法在遇龙河放置地笼捕鱼的潘某人赃俱获,当场缴获地笼10条予以销毁,收缴渔获一批予以放生。
  建立信息化治安防控物联感知层。目前,阳朔已设置高空瞭望探头26个、人像大数据系统112套、治安防控圈智能感知设备210个,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实现社会治安从“粗放防范”到“精准防控”的质变。
  建立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圈。阳朔设置高清天网探头1677个、社会面探头3471个、“雪亮工程”探头1000余个、车辆卡口摄像头130个,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治安防控圈。2021年,阳朔县立涉生态安全类案件18起、破案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人、移送起诉12人,提起生态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3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7份,收缴、销毁漓江地笼8200米,用政法担当书写守卫漓江母亲河的“绿色文章”。
  筑起公共安全“数字战斗堡垒”
  打造“智慧掌上天网”。阳朔在西街、千古情等重点景区设置智慧监控探头700多个,在公安指挥中心汇聚后传输到民警执法终端,形成“掌上天网”,有效提高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速度和能力。
  打造“数字防疫系统”。阳朔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研发数字防疫系统,通过系统进行三级管理,景区景点、乡镇、县级指挥部均能通过数字防疫系统查看所辖区域景区“二码”核验情况,如出现异常游客,系统自动报警。
  打造“智能熔断体系”。依托腾讯大数据平台,建设了智慧西街人流管控项目,助力建设“平安景区”。2021年,阳朔县国庆假期游客数恢复至疫情前高位,7天共接待游客91.75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12%;旅游总消费12.62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5.34%。全县保持安全稳定,旅游秩序井然,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双胜利”目标。
  织起县域社会治理“数字智慧链”
  建立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指挥模式。整合县应急指挥中心、综治中心、公安指挥中心功能,依托大数据,推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打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警务指挥深度融合的智能化县域社会治理指挥平台。全县社会治理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智能协同、服务和管理。
  打造平安建设数字化模式应用。阳朔投入1.32亿元,在全区率先开展“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消防”和“数字平安校园”“数字平安医院”“数字平安水利”等试点建设应用。全县16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和重点场所安装了“一键报警”“人像大数据”智能装置,在全区率先开启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时代。
  建立全域网格“微治理”模式。阳朔将全县108个村(居)委和6个社区划分为290个网格、798个“微网格”,全县实现网格服务“微治理”。网格员全部使用社会治理综治云APP,将村级“党建、管理、服务、治安、消防、文化、环保”等民生事项融于综治云平台管理和服务。“微治理”模式助力阳朔乡村治理和漓江流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构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格局,有效推动阳朔农村社会治理和阳朔境内漓江流域治理传统模式向智慧治理转型升级。
  用“检察+”模式守护漓江生态
  为加强漓江司法保护,阳朔县人民检察院采取“检察+人大+志愿观察员+N”的“检察+”模式,通过问计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加强与政府各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协作配合,汇聚群智群力打造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升级版”。
  遇龙河成为漓江流域游客打卡网红点后,个别经营主体闻利而动,在未取得行政审批许可的情况下,违反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的非法占用耕地乱搭乱建、有的把耕地填埋改作停车场。为此,阳朔县人民检察院邀请部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监督员督办整改相关案件4件,及时恢复了生态环境。
  2021年底,阳朔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在工作中发现流经阳朔县葡萄镇的汉山河(漓江支流)部分河段水面漂浮着油脂、生活废弃物等垃圾,水葫芦野蛮生长,因无人清理,河水已开始变黑发臭,对漓江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阳朔县人民检察院遂依法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水面漂浮的垃圾、疏通河道,并完善污水处置基础设施,引导村民树立环保意识。而今,汉山河已旧貌换新颜,河水清清、两岸生意盎然,成为游客新的打卡点。
成立生态保护法庭筑牢法治屏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提升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021年5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在阳朔县人民法院兴坪法庭,挂牌成立了“广西桂林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法庭”。这是为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漓江流域治理等提供司法保障,筑牢法治屏障,突出环境资源和生态旅游专业审判,提升漓江流域生态保护法治水平的新举措。
  自挂牌成立以来,阳朔县人民法院兴坪法庭已审理了非法电鱼案件2起,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金毛狗蕨”案件1起,通过微信贩卖、购买象牙制品案件1起。
  该法庭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强化广大群众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意识的同时,还多次组织干警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参加宣传环保理念活动,积极为漓江“擦身洗脸”,清理街道上的卫生死角,利用集镇圩日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增强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效发挥审判的教育引导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司法的公信力、影响力。
  融合地方文化元素夯实法治阵地
  “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阳朔县司法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漓江的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加大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和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助推河长制,持续健全“生态保护+调解”机制,先后成立了阳朔县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漓江景区人民调解工作站,多渠道组织开展以案释法,对严重破坏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刑事案件、非法采挖河砂等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典型案例以及所涉及法律法规进行宣传阐释,2021年以来,阳朔县司法局共组织开展相关法治宣传活动20余次,印发相关法治宣传读本6万余份。
  阳朔县司法局与阳朔县委政法委、县法学会等部门联动,完善沿江、河法治文化阵地,统筹利用漓江、遇龙河沿线景区景点、码头广场、集镇村庄等资源,将漓江流域保护与法治元素、漓江文化、民主法治建设互融互促,在漓江流域打造出一批“法”“景”深度融合的法治“微景观”。通过创新机制,阳朔县成功打造了“看得见、摸得到、用得着”的一批普法品牌,切实提高了漓江流域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夯实阳朔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法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