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春分到,保持平衡最重要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3月20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春分
  节气名片

  春分,还有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仲春之月。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名,仲排在第二,因此“仲春”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春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农历二月。
  每年公历3月19-22日,是春分时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白天黑夜各为12小时。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春分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放风筝、吃春菜、立蛋,都是春分时节我国特有的民间风俗。在这时节,物候现象有: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在一场暖暖的春雨后,“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躬耕的人们,将希望播种下去,期待秋收瓜果盈筐。
  “春分秋分昼夜中,天上地下度数同。”
  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在春分节气,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在这个平分了昼夜、寒暑的节气到来之际,该如何开展养生?春分时节,吃啥好、喝啥好?本期《养生》邀请的是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蔡雪玲,给大家讲讲春分养生中的要点。
  春分养生要点:平衡
  《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农历书中也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中医认为,养生讲究天与人合一。因此在这个平分了昼夜、寒暑的节气里,人们在保健养生时最应当记住四个字“阴阳平衡”。这一法则,应当运用在日常的饮食、起居、精神等方面的调摄上。找到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就抓住了春分养生保健的根本。

  保持温度的“平衡”
  春季多发“倒春寒”,乍暖还寒时,最忌讳匆忙除衣。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气温回升立即减衣、气温忽降未加衣,导致阳气受遏,妨碍肝的疏泄,因此很容易感冒,诱发支气管炎等疾病。
  因此,“平衡”的第一条就是保持温度的平衡。所谓的“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意思就是要顺应气候进行“春捂”。但“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和自身的体质而定。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生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春分时节,衣服不要脱得太早。
  专家介绍说,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人,他们容易在凌晨四、五点钟的时候突然开始拉肚子。排完便以后,浑身软弱无力,甚至有的人出一身虚汗,路都走不动。这样的症状,在中医上称为“五更泻”。是典型的由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导致的疾病。尤其是喜欢过早减掉冬衣的人群,更容易诱发这一疾病。有“五更泻”症状的人群,平时可常吃干姜炖鸡汤,能起到预防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给大家提出了一条春季穿衣“规则”:上薄下厚。中医认为,人的阳气根植于肾,肾居腰部,春季来临后,肾中的阳气也会随着气温上升而升发。因此,上衣略减无妨,有利于阳气的升发。但下半身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腿脚,裤子、鞋袜尽量不要穿得太单薄。

  保持情志的“平和”
  春气内应肝,肝阳生发,肝气肝阳随春气上升,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中医学认为,肝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口苦、纳差、腹泻、失眠等不适。
  因此,春分时节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该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此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多晒太阳,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保持饮食“均衡”
  药王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宜少吃酸食,适当进食甜食。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因此应少食酸味食品。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
  具体到菜单上,可多吃姜、葱、韭菜、淮山、莲子、枸杞等食物。同时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在搭配、烹调时候,要充分考虑。比如说,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添加葱、姜、酒、蒜、醋等发热的调料,可缓解寒性食材的寒凉;在食用牛羊肉等发热食材后,就要配上一些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功效。
  同时,可以多吃韭菜、香菜。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如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保持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万物萌发,人体也应当顺应,宜早睡早起。白天是阳气最盛的时段,晚上熬夜,最容易损伤人体阴液,容易引发肾亏、失眠、心烦、目糊等症状。
  此外,春分还适宜多开展户外活动和强度适宜的运动,一来强健身体,二来调节情志。
  古人如何过春分
  “蔷薇半树花孤注,杜宇一声春分二。”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它与夏至、秋分、冬至一起,构成了四大节点,提示着四季的轮换。
  古人曾将黄莺的啼声作为春分的物候现象,只要听到黄莺叫,农夫们就知道要下田耕耘了,这就是所谓的“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在春分时节,古人还有“春分迎日”的风俗,即“引寅宾日出,皆为春分”。还有春分“立蛋”、“吃汤圆”、移花接木、植树造林等习俗。从周代起,春分祭日成了流传已久的习俗。明清时期,朝日定在春分的卯时,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还会由皇帝亲祭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春分如此受到古人珍视,很大原因是春分将阴阳和昼夜平分,契合了古人推崇的“中与和”、“阴阳平衡”观。在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下,古人在春分时节,起居有节,早起舒展养阳气,“缓步于庭,被发缓形”。
  同时,他们还会用每天早上梳头一百至两百下的办法来养生。《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因此,古人会抓紧春三月这一时机,通过梳头来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
  在《黄帝内经》中,古人还总结出了春季要“赏而勿罚”,也就是说,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如何保持乐观积极的情志?“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放风筝、赏花、晒太阳都是最佳选择。
  在过去,春分大家还会吃春菜、喝春汤。正所谓“春汤灌肠,洗涤肝脏,阖家老小,平安健康”。比如新鲜的苋菜和鱼片一起煮汤,或者是吃春天新芽,如豆芽、豆苗、柳蒿芽、莴笋等。还会选择在春日当天酿春酒。如唐朝诗人赵嘏在诗中写的:“春酿正风流,梨花莫问愁。”在《于潜县志》中记载,只有在春分当天造的酒,存放在瓮中,才会“糟粕自化,经久不坏”。并且适量饮用春酒,可以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
  “春困”也会困扰着古人。“春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还能够促进人体阳气生发。秦观曾经因为春困而“写不下去”,在饮了春茶后,他“著书懒复追鸿渐,辨水时能效易牙。从此道山春困少,黄书剩校两三家”。破除春困,还可以参考药王孙思邈在《养生铭》中的两个方法:“鸣云鼓”和“漱玉津”。“鸣云鼓”,就是以双手之手掌遮盖双耳,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交替敲打后脑勺,在夜晚的9至11时开展。每晚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漱玉津”的做法则是紧闭口唇,反复用舌在口腔内吐漱,然后咽下,时间在凌晨5时左右为宜,每日一次,每次5口。
营养小厨房:
  春分,就吃四菜三茶
  茯苓粥
  所需原料: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茯苓、粳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净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入冰糖略煮即成。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猪肚白术汤
  所需原料:猪肚1具,白术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猪肚洗净,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后备用。将白术、煨姜、胡椒放入猪肚内,缝合猪肚,猪肚外以针刺小孔,放入净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时,放入精盐调味。捞出猪肚,切块,喝汤吃猪肚。有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素体脾胃虚寒的人食用。

  老鸭笋汤
  材料:老鸭1只(约750克),笋尖150克,枸杞少许。
  做法:将老鸭洗净,去除鸭头、鸭尾及肥油,切块用清水漂20分钟,将水沥干。笋用水泡软后洗净,掐头去尾,取中段切丝。将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清水1500-2000毫升,大火煲滚,转小火慢煲4小时左右,起锅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春季容易虚火上升,此汤可滋阴补肾、强身健体、清理肠胃。汤品性寒,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饮用,可起到助消化和缓解便秘等作用。

  苋菜豆腐鱼头汤
  材料:苋菜600克,豆腐2块,大鱼头1个(约600克),姜丝适量。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苋菜切段,豆腐切块,鱼头去鳃。起油镬爆香姜,煎至微黄时溅入少许热水。在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下各物滚沸改文火煲约45分钟,下盐便可。
  功效:中医认为苋菜能清热、解毒、润肠。配以豆腐滚鱼头,有健中补虚、祛除头风、清热通便的功效,是春日有益的家庭靓汤,男女老少皆宜。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所需原料: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做法: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茉莉花茶
  春分宜饮用茉莉花茶。茉莉花茶不仅香气宜人,还有祛除寒气的功能。最适合在初春饮用,可以解除身体寒气,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柠檬茶
  柠檬茶有顺气化痰、消除疲劳、减轻头痛的功效。
  做法:切新鲜柠檬两至三片,加1克盐,用热开水冲泡即可。此茶没有特定饮用时间,饭前饭后喝均可,对缓解春困和排毒降火有着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