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版:深读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新时代桂林漓江保护模式

□桂林市经济学学会漓江智库调研组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11日    来源:桂林日报

  图①:漓江市区段两岸绿意葱葱,生态良好。
  图②:在漓江上成群结队飞翔的白鹭。
  图③:漓江兴坪江景。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漓江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就漓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指出:“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保护漓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桂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漓江进行了持续的保护、修复与治理,形成了“理念引领 系统治理 科技支撑”的漓江保护模式。
  漓江保护模式内涵深刻
  漓江保护模式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系统治理为重点,以科技支撑为抓手保护漓江的一种模式,代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模式具有桂林最严的法制、最严的制度、最新的科技治理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人民性、科学性、实效性保护的“三最三全三性”特征。漓江保护模式形成的过程是践行“两山”理念的过程,是强化法律法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建设和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治理的过程,更是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本质要求。
  漓江保护模式实践创新
  漓江是世界旅游黄金水道,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中国名片”。漓江保护涉及面广,投入大,各方利益诉求复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难点多,保护和发展的统筹难度大。桂林市委、市政府把握新时代发展契机,变压力为动力,破难题开新局,不断领悟、践行新发展理念,笃行不怠,积极探索漓江保护模式。
  理念引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漓江的生态建设和科学保护,兹事体大。”桂林市委、市政府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精髓,正确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辩证关系,深切感到保护好了漓江就是保护了中国名片、就是保护了桂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因此,始终把保护漓江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不断把自然力转化为经济力。
  系统治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桂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漓江山水林田湖草“整体统筹、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系统修复和治理部署,推进漓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先后颁布了《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监督执纪协同问责及违法行为奖励举报等较为系统完整的漓江保护制度体系。建立新的领导体制,成立漓江管理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漓江管委会书记、主任,设置专职副书记、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关联区县常务副县长(副区长)兼职漓江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相关县区成立漓管办,乡镇成立漓管所,行政村设立漓江巡护员,做到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漓管委对漓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利益分配,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格化管理和综合执法体系,结束九龙治水单打独斗局面。建立漓江生态规划、保护、修复、治理、激励、惩处等长效机制,打好治山、治水、治乱、治本组合拳,全力推进漓江洲岛、岸线、湿地、山体、边坡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实施“防洪、净水、补水、壅水、引水”水安全保障体系工程,实行青狮潭、思安江、斧子口、小溶江、川江“五库”水库群水量联合调度,开展漓江沿岸“乱建、乱挖、乱养、乱排、乱经营、环境卫生差”等乱象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科技支撑——修复科学化监测智能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桂林市委、市政府坚持用最新的科技来治理漓江,不断提升漓江保护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应用先锋物种技术,以“近自然”的手法种植本土植物,从景观自然、工艺自然和材料自然三个方面对漓江河道、河岸及两岸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充分应用遥感技术,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24小时对漓江流域保护开发情况、环境情况、水体状况、房屋高度等变化进行监测;充分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无人机巡航,在漓江沿岸布设摄像头,对漓江进行365天巡查。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常态化日常监管。
  漓江保护模式成效显著
  桂林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提升效应”,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漓江保护逐步彰显“四个向好”,用实际行动和成效生动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的山更绿、水更清,桂林的城更美、人民更幸福的“生态蓝图”成为眼前实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和发展统筹兼顾的样本。桂林森林覆盖率达71.9%;漓江流域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漓江洪水流量下降枯水流量上升,桂林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长期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排名全国第二。
  旅游产业升级向好。漓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极大改善了漓江流域生态景观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有力促进了桂林旅游国际化、品牌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融创文化旅游城”“桂林千古情”“阳朔三千漓”等一大批高端文化旅游项目落户漓江之畔,休闲度假、文化演艺、乡村民宿、医养康养、体育健身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以漓江旅游为核心引领带动全市旅游业腾飞。2012年至2019年,桂林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3292万人次提升至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由276亿元提升至1874亿元。
  民生福祉稳中向好。以漓江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带为引领,辐射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农村农家乐、民宿、种养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形成了“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的民生发展新局面。2012年至2020年,桂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3万元提升至3.81万元,增长超过7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约0.73万元提升至1.73万元,增长超过137%。
  品牌效应不断向好。漓江之畔的象鼻山多次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赏月地”,中央电视台2016端午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2017年春晚分会场在漓江上成功举办,打响了“桂林最美”品牌。漓江流域中的阳朔县获得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遇龙河度假区荣获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永久落户桂林,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桂林漓江保护模式的形成与提升,将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增添厚重底色、注入强劲驱动力,为江河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种创新方案,为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个鲜活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