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感受中秋文化 亲手制作月饼

百名小记者提前体验别样中秋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出炉,大家兴奋不已。
  广西桂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彭子龙为小记者们带来一堂中秋传统文化课。记者唐永 摄
  糕点师傅在教小记者和家长们制作月饼。
  自己做的月饼真好吃。
  本报记者 陈静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圆圆的月饼诠释了人们心中追求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望。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11日,桂林日报社与广西桂林图书馆、桂林智谷东方外国语学校、瓦窑小镇联合举办“家好月圆 传承经典”小记者探寻中秋文化活动。当天,桂林日报社百名小记者与家长亲自上阵,动手做月饼,并把亲手做的月饼送给家人,为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准备一份格外有意义的礼物。
  小记者在糕点师傅的指导下,仔细洗净手,就开始制作月饼。第一次做月饼,小记者们热情高涨。“我要先做莲蓉的。”“我爱吃豆沙的。”他们从已经备好的材料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馅料。
  随后糕点师傅开始示范:先将月饼皮压成片状,包住团状的馅料,慢慢轻压月饼皮,将馅料全部纳入其中,然后进行封口。再将封好口的“包子”压入模具中,成型后敲打出来。
  有了师傅在一旁悉心指点,小记者们信心满满,迫不及待地开始体验“烘焙师”的工作。他们记着师傅的讲解和动作,自己开始做面饼、包馅料、装入模具、压制成型,然后是装盘烘焙……烘过一炉后,工作人员在已经定型的月饼上涂抹上一层鸡蛋液,再放入烤箱二次烘焙。终于,月饼出炉啦!空气中散发着异常甜蜜的香气,金灿灿的月饼甚是诱人。小记者们开心得合不拢嘴,大家围上去,寻找着自己做的月饼。热火朝天的场面让站在旁边的家长被感染了,不时亲自体验一把。
  中秋节有什么来历?不同的国家人民是如何过中秋的?制作月饼活动结束后,一堂中秋传统文化课开始了,主讲人是广西桂林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彭子龙。他从四个方面为小记者们讲授中秋传统文化。课后,小记者们还对彭副主任进行了采访。气氛最热闹的要数猜灯谜环节,小记者们纷纷举手抢答,答对的还获得采访本等小礼物。
  “我要把今天做的月饼送给爸爸妈妈。”“我要送给奶奶。”“我要送给我的好朋友。”……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早已想好要将这份礼物送给谁了。“回去我要好好写一写自己动手制作月饼的过程,太有意义了。”复兴小学五年级的王之逊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做的月饼,还总结道,压模不能凭借蛮力,必须有巧劲,侧敲旁击才能更好地将月饼脱模。
  “我连标题都想好了,就叫‘有趣的月饼’。”飞凤小学四年级蒋佩杰告诉记者,他一共做了4个月饼。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做月饼,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中秋节,家人可以吃上我亲手做的月饼了!”
  平山二小的小记者邓芸熙已经在现场认真写起了作文。邓妈妈介绍,孩子从一年级就加入了小记者队伍,经常参加小记者的活动。 
  “举办这样的活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做月饼的过程,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崇善小学五年级小记者秦禹涵的妈妈看着孩子亲手做的月饼很是开心,还询问下一次活动什么时候开展。
  参加活动的小记者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能让孩子们从做月饼的流程、方法中,更生动形象地感受传统的中秋佳节。希望桂林日报社多组织此类活动,让小记者们既锻炼采访能力,又提升写作水平。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陈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