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版:特别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特别的我,感谢特别的您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0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张苑 文/摄
  “老师,谢谢你!您辛苦了!”——这句朴实而温馨的话语,对于普通学校的老师来说,是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的“深情问候”,而对于一群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来说,孩子们能说出或比划出这句话,就是他们认为最好的礼物和最美的幸福。
  “教师节”到来前夕,记者走进桂林市培智学校、桂林市聋哑学校,走近一群特别世界里的孩子和老师,用心感受一个个关于感恩与幸福的故事。
“我喜欢这里,喜欢老师!”
  校园的操场上,一名长相清秀的女孩正在和老师玩“拍拍手”游戏。刚开始,女孩的神情并不专注。身旁的女老师用灿烂的笑脸吸引着她:“紫宸,看老师,我们一起玩游戏!”女孩成功被老师的快乐感染,主动加入游戏中,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9岁的蒙紫宸是桂林市培智学校二年级的学生,她身旁这位每天几乎与她形影不离的老师,是她的班主任李艳秋。当李老师带着蒙紫宸走到记者身旁,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由于紫宸能安静下来的时间并不长,李老师一边耐心跟她讲道理,一边用双手轻轻搂着她,让她感受到熟悉的安全感。
  从一年前刚进学校时的“自由放飞”,到如今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彬彬有礼与人打招呼,安静地坐一段时间听人说话,蒙紫宸的进步让老师和家人都感到十分欣慰。
  李艳秋老师已从事特教工作23年,像蒙紫宸这样的孩子她接触过很多。“对待这群孩子,需要我们用数倍的耐心和细心。”李老师说,因为她所带的班孩子年龄小,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有家长每天来校陪读。但细心的李老师发现,紫宸有些不一样,别人都是妈妈陪读,她是由外婆陪读。而每次她都不希望外婆坐在她身边,而是要隔着好几个位置。与其他的孩子相比,她显得有些孤单。于是,李老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特别关注这个漂亮的女孩。多和她说话,多陪伴她。渐渐地,李老师发现,紫宸越来越依赖她,像个“小尾巴”一样跟着她。李老师教的知识、纠正的不良习惯,紫宸越来越愿意接受。“她刚来的时候,有明显的攻击性。后来我每次都很认真跟她说这样的行为不对,并用她喜欢的礼物鼓励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进步十分明显。”李老师高兴地说。
  “我喜欢这里,喜欢老师!”交谈中,蒙紫宸的嘴里不经意地蹦出这句话。说这话时,她与李老师目光相对,两人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我想画出心里的感谢!”
  课间时分,在桂林市培智学校七年级的教室里,14岁的尤新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埋着头写写画画。“我想画一个房子,我想画许多小花,还要在天空中画一些小鸟……”性格有些腼腆的小伙子嘴里嘟囔着,手拿画笔熟练地画起来。原来,这是他准备送给班主任万老师的教师节礼物。
  尤新华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他从学前班开始就进入这所学校,相对于班上其他孩子而言,他的学习能力挺强,做事也很认真,但性格有些内向,不够自信。
  万湘桂老师是尤新华的班主任,是一位有着21年特教经验的资深教师。说起尤新华,万老师的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就像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他是我们班的班长,是我的得力助手!”万老师告诉记者,她从学前班起就带尤新华所在班。班里十几个孩子,她每天除了上课,还得照料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
  在万老师眼里,尤新华的身上有许多优点,比如,学习自觉、乐于助人,但性格有一些孤僻。为了让他融入集体、找到自信,万老师推选尤新华担任班长,每天负责协助老师整理教具、提醒同学的不良行为,等等。渐渐地,尤新华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每次班级组织亲子活动,万老师总会担任尤新华的“临时妈妈”,和他一起开心游戏。
  “万老师对我很好,我很感谢她。” 不善言辞的尤新华羞涩地说。当记者提出是否愿意把他对老师的感谢用画笔画出来时,他欣然同意。
  “老师辛苦了!听老师的话!”——画完后,尤新华写下了这些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最美的真情。
  “我觉得这份职业可能不会带来很多的荣誉,但我内心非常满足,我觉得收获了更多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东西。”谈起这份特殊的教育事业,万湘桂老师特别感慨。
“有林老师在,我们就不想家!”
  午休时间,在桂林市聋哑学校二年级教室的一角,邹皓然、邹皓林两兄弟一左一右,安静地坐在班主任林秀琼老师的身旁。林老师放大声音,双手比划着给他们讲着生动的绘本故事。兄弟俩用机灵的眼睛看着林老师,双手跟着来回比划,他们“听”懂了老师的意思,开心地笑起来。
  邹皓然、邹皓林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皓然活泼好动,弟弟皓林安静沉稳。兄弟俩的老家在兴安县,因此只能在学校寄宿,周末才能回家。回想起兄弟俩一年级刚到学校时的情形,林老师记忆犹新:“我记得这两兄弟特别可爱,刚来的时候不太适应住校生活,经常吵着要回家。后来,我每天陪着他们上课、吃饭、午休,教他们手语、给他们讲故事,现在他俩都很依赖我。”
  走进市聋哑学校的教室,记者发现,每间教室后面都摆放着一张办公桌,这是班主任的位置。“我们每个班的班主任都在本班教室里办公,这是为了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林老师解释道。
  林秀琼老师今年快50岁了,2013年前,她还是钦州市某普通中学的政治老师,2013年,她来到了桂林市聋哑学校,转型成为一名特教教师。“刚开始接触这群特殊的孩子,我的内心充满了忐忑。因为我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和他们愉快交流,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林老师说,后来,她积极参与手语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她上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她用自己编的一个个趣味故事给孩子们讲人生道理,并用时刻挂在脸上的笑容和乐观的心态感染着孩子们。
  在邹皓然、邹皓林的心里,林老师就是他们在学校里的“妈妈”。“有林老师在,我们就不想家!”
“她是我的大姐姐,也是我的引路人”
  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洗发步骤;熟练操作卷发棒,为模特设计出时尚头型——见到吴文彬时,他正在市聋哑学校的美发教室里上课。一位漂亮温柔的女老师正在用口述结合手语的方式,耐心地传授各种美发技巧。
  21岁的吴文彬可谓是市聋哑学校里的“资深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进入学校,到义务教育阶段毕业后升入该校中等职业教育部,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9年的时光,从稚嫩的男孩长成了帅气的小伙。吴文彬的心里,对学校里带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充满了感激。“这里的老师都非常好,不仅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还教会我们许多生存的技能。”他告诉记者,现阶段他最感激的还是他的现任班主任苏玉婷老师。“她就像知心姐姐,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
  在苏老师的眼里,吴文彬是班里最不用操心的学生之一。“他学习能力强,也很自律。要说缺少的,就是有点不善于表现自己,需要有人去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推他一把。”苏老师说。听着老师如此的评价,吴文彬会心一笑。
  在苏老师的翻译下,吴文彬告诉记者,在学校里,他从原来的不敢登台,到后来自信地上台演小品、跳舞,还参加画画比赛、田径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这些都是苏老师“推”着他去的。因为苏老师告诉他“你一定行!”
  在学习上,吴文彬对裁缝课程特别感兴趣。在苏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他已经初步有了人生的规划——当一名能创造美的“巧手工匠”。“我的家里是从事裁缝行业,我毕业后可以回去帮忙,这样父母就不会这么累。我也可以自己开店,给别人设计制作漂亮的衣服。”他憧憬道。
  对于已升入中职的学生来说,班主任老师并不会像小学时一样与学生形影不离,而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与正面的引导。“对这群特殊的孩子而言,能在学校里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建立融入社会的信心,并从多项技能的学习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技之长,通过努力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自力更生奠定基础,这就是我们老师最欣慰的事。”苏玉婷老师真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