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为了尝口鲜,一家四口被洗胃

新鲜蘑菇上市季,擦亮眼睛管住嘴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03日    来源:桂林日报

  蔡先生一家四口就是食用了图中这类来路不明的野生蘑菇后发生中毒反应的。 记者韦莎妮娜 摄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詹金容
  为了尝一口鲜,一家四口连夜被洗胃,险些住进了ICU。近日,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处置了一起误食野生菌引发的中毒事件。最小患者15岁,最大患者70岁,经过紧急抢救,病患已康复离院。
  入秋后,品种繁多的新鲜蘑菇开始大量上市。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蘑菇中毒?误食野生菌类后,应如何自救、施救?记者就此咨询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管局、自治区植物研究所、综合果蔬批发市场负责人。
  “秋天里的第一口鲜”撂倒一家老小
  日前,家住七星区施家园的蔡先生看到有农民挑着新鲜的蘑菇售卖,为品尝“秋天里的第一口鲜”,蔡先生买了几斤回家。当晚饭后4小时,蔡先生和家人陆续出现了上吐下泻、腹痛等不适感。
  当晚10点30分,蔡先生一家四口来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医院会诊后,对他们采取了洗胃、促进毒物排出、脏器保护、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蔡先生一家人陆续脱离生命危险。
  在急诊科,蔡先生的儿子拿出了几片蘑菇样本,据他介绍,是在家里的垃圾桶里发现的。他觉得蘑菇的外表异常,因此几乎没动筷子,这使他逃过一“劫”。
  记者随后拿着蘑菇样本,去咨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老师。马老师介绍说,菌盖有疣状突起,菌环明显,初步判断是鹅膏属菌类。
  鹅膏属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科。目前全世界报道过的有500多种,广布世界各大洲。鹅膏属中,有些种类是美味食用菌,如红黄鹅膏;有些种类则是剧毒蘑菇。蘑菇中毒事件大多数是由鹅膏(如玫瑰红鹅膏、灰花纹鹅膏、绿盖鹅膏和鳞柄鹅膏等)引起的。
  如何避免“舌尖上的风险”?
  每年4、5月,气温回暖、湿度回升,是各种菌类生长旺盛期;而每年秋季,也是蘑菇收获的季节。两个时段,都是食用野生菌中毒事故高发期。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了一份中毒患者统计名单显示,2019-2021年上半年,光是第二人民医院就收治了59个野生菌中毒病例。其中,7、8月是高发期。
  如何避免“舌尖上的风险”?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该局曾发布过相关警示,呼吁广大群众、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售卖野生菌类。因为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而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污染,毒蘑菇菌丝甚至会部分附生在无毒蘑菇上,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风险。
  专家们指出,一些市民抱有侥幸心理,按照民间“土方法”鉴别野生菌,认为“丑的蘑菇无毒”“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食材颜色没有变黑就无毒”“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这些都是不靠谱的辨别方法。预防野生菌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贸然采摘、购买、食用来路不明的菌类。
  一旦食用野生菌类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烦躁不安、幻觉等中毒症状,在中毒患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要尽快催吐。
  如果中毒者意识不清,但呼吸、心跳正常,应立即拨打120送医。
  值得注意的是,蘑菇中毒有潜伏期、假愈期,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便医生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