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版:深读桂林[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走进“寿嵅村”追寻桃花源深处的历史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13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徐莹波
  寿嵅村,亦叫寿嵅古寨,隶属于雁山区雁山镇兴隆村委,是一个人口不多、经济较落后的小村屯。近几年,它突然名声鹊起——“先有寿嵅村,后立桂林城”的说法逐渐传播开来。
  偌大的名头,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其实难副”,寿嵅村勾起了记者浓厚的兴趣,不由得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短短几千米的古栈道,越野车行驶近1小时
  近日,记者与朋友一行抵达兴隆村委后,正欲驱车上山进入寿嵅村,兴隆村党支部书记秦秀清说:“寿嵅村不通公路,只有依山而建的古栈道。普通车辆上不去,我开越野车载你们进去。”
  古栈道,弯弯曲曲,依山而建,是古时候乃至今天的村民们进出寿嵅村的必经之路。
  上山的路十分狭窄、崎岖不平,且临空一侧没有任何护栏,让人颇为心惊胆战,坐在副驾驶的记者虽然绑了安全带,又不自主地抓紧了扶手。坐在后座的朋友则开起了玩笑:“早知道上山路这么险峻,就提前买个意外保险了。”
  秦秀清说:“放心,我每天都要走好几趟这条路,路况很熟悉。”
  “这么烂的路,为什么不修。”记者有些好奇。
  “这里临近漓江,属于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范畴,不便于施工。”他说。
  山路虽然陡峭险峻,一路上的风景却是一流,宁静而沧桑的古道两旁,满是裸露的岩石,奇形怪状,勾起了一行人的无限联想;山岭上植被青葱碧绿,巴茅草伸向天空,似乎是在诉说寿嵅村的久远历史……
  绕山脊而过,依稀可见杂草丛生的山间,有一片片残存的古墙基。秦秀清说,这些古建筑遗址可能是当年的军事防御要塞,是驻扎在这里的官军或村民防御土匪用的。
  短短的几千米道路,越野车竟然行驶了近1个小时。

    祠堂、拴马桩、古井,众多遗迹让人大饱眼福
  终于到了寿嵅村。村口有一块碑石,上面写着:“五嵅一家”之“寿嵅”。
  雁山镇党委宣传委员秦凤梅近年来一直在关注研究寿嵅村的历史。据她介绍,寿嵅村古时号称“万人村”,因战乱大量外地人移民至此而得名。所谓“嵅”(当地人读“dǎn”),意指四面环山的低凹地带,寿嵅古寨正位于雁山区东部群山之中。
  记者查询《现代汉语词典》发现,“嵅”字的标准读音只有两种,一是读“hán”,用于山名,如岚嵅山;二是读“dǎng”,用于地名。由此推测,寿嵅(dǎn)最初或是叫寿嵅(dǎng),后来或是因为本地土著与外地移民的口音差异,逐渐演变为寿嵅(dǎn)。
  入村的第一道关卡是古寨门,这是人工用山石垒砌起来的,没有用水泥。
  “在过去,古人们搭建城墙、房屋多采用石灰砂浆和糯米汁一起搅拌后作胶结材料,由于时间久远,面层已经风化,但还是十分结实的。”秦凤梅说。
  进入寿嵅村,村内有祠堂、石碑、拴马桩、古井,以及众多古建筑石头地基等遗迹。
  在寿嵅村上村,一口古井引发了记者的兴趣,上面斑驳深刻的凹痕,是当地村民几百年来取水刻下的印记,显示了它悠远的历史。现在,古井上接有水管,这是2019年雁山区水利局在开展引水工程时设置的,水管直通村民家中,解决了大家打水难的问题。
  古井旁有一个古朴的洗菜盆、一棵古树和一排石头墙。
  上村附近,有一座九十九仓山。村里的一位老人表示,传说这是一座聚宝山,当时为一个土财主占有,他在山上修了99个仓库,有的仓库装满了粮食,有的则埋着他的金银财宝,运气好说不定能捡到一两块。
  但据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梁福兴考证,明朝洪武至万历年间,桂林一带发生了历时200余年的“府江之乱”(今漓江至桂江两岸)和“古田之乱”(今鹿寨、永福、临桂交界地带)。为镇压叛贼,朝廷曾派出官军常驻桂林,寿嵅村就是官军驻军所在地。九十九仓实际上是官军修建的,用于屯放军粮及其他物资。
  古祠堂由于年久失修,变得破败不堪,只剩下些断墙残垣;祠堂前的古树倒是长势良好,树干粗壮、枝繁叶茂。
  秦秀清说,这棵树叫黄泥树。在寿嵅村,各类古树众多。去年,有个外地人看中了村里的一棵古乌柿树,向村民询价购买。这几年,大家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知道古树具备较高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就拒绝了这个外地人。他离开前曾放话说:“你们不卖,我迟早要偷掉。”
  本以为这个外地人只是在说玩笑话,去年国庆期间,村民们发现,他真的来偷树了,整棵树被挖了出来,并锯掉了部分枝叶以便运输。村民发现并阻拦后,他立即开车逃跑了。大家又把古乌柿树种回了原地。经林园专家鉴定,这棵树的市场价值在20万元左右。目前,古乌柿树的长势已逐渐恢复。
  在一处古民居前,记者看到,房子的下半部分是石块,上半部分是砖块,没有窗户,只有多个很小的排气口。80多岁的户主熊木旺说:“我家的房子建于300多年前,现在还很坚固。当时建房时没留窗户,估计是为了防备土匪或盗贼。”
  离熊木旺家不远处另一个民居的历史更久远,据村民介绍已有600多年了。到底寿嵅村有多少年历史,熊木旺表示并不清楚,只是小时候曾听他爷爷提起过一句话——“先有寿嵅村,后立桂林城”。
  一路向前,在一片长满杂草的古道上,伫立着4根古老的拴马桩,上面刻着“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岁熊良佐立,灵田石匠廖广珠”的字样。乾隆登基于1735年,乾隆五十一年即1785年。按此推算,距今已有236年历史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年收入约三十两白银;至于贫农,一户年收入也就二至三两,而一匹普通的马就要十五两。因此,能养得起马的家庭非富即贵。
  拴马桩是过去官府或大户人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一般多竖于大门外两侧,实际上就是微缩版的“华表”,民间称之为“望桩”。“望”是指农历十五圆月,意在日月同辉,光景灿烂;望族世代富足,在宅第门前立桩,意在“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宣示“先人有本事,后人有能耐”。
  拴马桩在古代具有“炫富”和彰显门第的属性,因此,乾隆年间,官员在门前建设拴马桩之风蔚然大盛。
  由此可见,这位“熊良佐”,大概率是当时寿嵅村驻军的统帅。
  接着,记者又来到寿嵅村下村,在一处山洞中看到一口天然古井,这也是过去当地人的主要水源地之一。从地面下到山洞古井旁共有82级石阶,两旁布满青苔,在这汗流浃背的高温季节,记者越往下走感觉越凉爽,井水也特别清凉。山洞旁的岩壁上刻着:“清光绪十四年仲冬重修”,即1888年重修的,至今已有130多年。
  村里有不少民居,不过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无人居住。但从这密密麻麻的房子可以看出当年万人村的盛况——许多逃难的人迁居到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犹如桃花源中人一般,过着“无论魏晋,不知有汉”的世外桃源生活。
  寿嵅村的古民居与山峦叠嶂的风景绝妙地搭配在一起,显得古朴而秀丽;阳光在青石、泥砖、灰瓦、枯木间投射下来,照着地上的青苔、石板路、野草,这一片景色,清新自然中又略带一丝古老的意境。
  秦秀清说,由于交通不便,改革开放后,寿嵅村越来越多人搬到市区或山外条件较好的大板桥、兴隆、尖山底、水元圃、山源等自然村;现在只剩下50多户200多人,未搬家的年轻人也多到外面打工了,剩下的基本是老人和留守儿童,主要种植玉米、花生、红薯,以及养羊。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帮扶下,村里已经通电、通水、通电视,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寿嵅待字深闺,旅游文化资源亟待挖掘
  寿嵅村具备优秀的旅游资源。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雁山区就尝试将寿嵅与肖家嵅、烈嵅、暗嵅、虾嵅和黎家,作为“五嵅一家”旅游线路进行包装打造。2016年,该城区还举办过“发现雁山”全国达人体验游活动,并邀请全国各地的旅游达人到此徒步游玩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同时,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参与旅游线路调研。
  可惜,当地旅游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雁山区文联副主席蓝凡武介绍,近年来,雁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挖掘以寿嵅村为代表的“五嵅一家”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从2009年以来,雁山区文联经常组织开展“五嵅一家”写生展,通过绘画的方式,宣传“五嵅一家”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现雁山”全国达人体验游活动举办后,“五嵅一家”徒步游曾在本地驴友中兴起过一段时间。但由于道路交通问题,外地游客较少。2016年,区委、区政府曾经立项计划重修通往寿嵅村古栈道,由于这里属于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范畴,历史文化遗迹也较多,修路存在着较大困难。目前,区委、区政府也在研究,如何在保护好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破解交通建设难题。
  梁福兴介绍,寿嵅村是灵川县通往雁山区良丰村的重要节点,也是连接漓江和柳江之间的重要节点,原为古栈道,交通便利。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寿嵅村古栈道一直没有重修,逐渐废弃了,路面破损、杂草丛生,只能徒步、开摩托车或驾乘越野车通行,普通的私家车是无法通行的,这就成为阻碍其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性难题。因为徒步游只对本地部分市民有一定吸引力,对外来游客缺乏吸引力。在解决寿嵅村的道路交通问题后,只要经过合适的策划包装,就可以发展限量自驾游,以及自行车、电单车骑行游等。
  梁福兴认为,保护漓江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不能做成“死”的保护,开发不能做成乱的开发,一定要将旅游、农业、水利、交通、种植、养殖等,与古道、古迹、古村、古庄、古树、古渠、古田等文物古迹结合起来综合开发。桂林的主要旅游线路大多数是南北向的,如漓江,东西向的较少。寿嵅最大的魅力是生态环境和古道文化。以寿嵅为代表的雁山区“五嵅一家”,是一条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魅力的人文生态景观环境的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建议雁山区以“漫游体验,养生度假”为主题,以“雄浑五嵅,桂柳古道”为形象,以“深山徒步,度假养生”为产品,着力开发“五嵅一家”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并将其与草坪回族乡的旅游资源联动起来,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旅游线路。只要把准文脉、吃透理念、找准市场、体悟内涵,做到科学合理、创新创意地实施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营销宣传和经营管理,就能够发展成为集徒步、科考、游学、休闲、度假、养生、康体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图①:在寿嵅村,到处都有古代遗迹。记者徐莹波 摄
  图②:寿嵅村上村的古井上有斑驳深刻的凹痕,是当地村民几百年来取水刻下的印记。现在,古井上还接有水管,解决了大家打水难的问题。记者徐莹波 摄
  图③:寿嵅村古寨门遗迹。通讯员秦秀清 摄

     ■嘉宾访谈
  加快寿嵅村文旅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陈曦(雁山区雁山镇党委书记)

  寿嵅村作为“五嵅一家”的关键节点,是一条保存非常完整的古道旅游线路,是一条与古桂柳运河相并行的陆路通道,是明清两朝的军用、官用、民用、商用相结合的一条重要古官道。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雁山区“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雁山区将努力建设成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承载区,努力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雁山区各项政策措施带动下,雁山镇将借助寿嵅村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在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做好硬件基础设施投资,如加快竹江码头至321国道一期二标段道路改造工程,破解交通难题,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并在寿嵅村等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点。通过深入开展乡村风貌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果蔬种植、畜牧养殖、观光农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盘活沉睡资源;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寿嵅村可建设成为全国高校写生创作基地
  莫一溪(雁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

  当地人都说,寿嵅是桂林最古老的村庄,故有“先有寿嵅村,后立桂林城”的传说。据史载,民国时期,寿嵅一直保留着5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傩而逐疫”酬神活动,这说明寿嵅村历史悠久,所以才能保持如此隆重的祭祀仪式。
  寿嵅也称万人村,很多村庄的居民都是从寿嵅村搬迁出去的,如雁山区柘木镇东山村的熊姓家族、草坪回族乡兰口村的秦姓家族等,这些家族每到清明节都会回寿嵅村祭祖。寿嵅村上村西北面山上有一石寨依山而建,错落为三四重,面积约400平方米。据村民相传,原为储粮之用。
  现寿嵅村几十栋老屋保存尚好,村民210人。村路畅通山下,稍崎岖不平而已。村民均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村风光秀美,空气质量一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未来可建成全国高校写生创作基地或老年人康养基地。
  (记者徐莹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