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砥砺奋进 新的时代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刘倩
  超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其他指标基本完成,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规划纲要四大战略定位逐步实现,12项指标基本完成,顺利完成国家赋予桂林的重要历史使命;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四大类34项指标基本完成,其中14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度100%,为“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5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已经过去的“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过去5年,是桂林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发展最优、发展最强的5年。5年来,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补齐了一系列发展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本蓝图绘到底,高质量推进国家战略
  “十三五”时期,我市坚决担负起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以“钉钉子”精神统筹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强化项目引领,累计实施融创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1475个,完成投资4290亿元。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4个县(区)获评国家、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8个县(市、区)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建成国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4个;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19家,A级景区达91家、居全区第一。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桂林有礼”“桂林有戏”“养生桂林”“红色桂林”成为文旅融合新品牌,桂林旅游实现“七个升级”,世界品牌、国内标杆、区内龙头地位不断提升。三产占GDP比重提高到54.4%,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加快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专家智库,建设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推进可持续发展地方立法,实施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等五大行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修复等17项重点工程,完成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等项目,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有益借鉴。
  新发展新跨越,全面推进“两大振兴”
  我市立足工业短板突出、农业农村基础较好的基本市情,创造性开展工作,作出加快推进工业振兴和率先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部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工业振兴迈出重要步伐。创新政策机制,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等制度,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出台“18+10”政策措施,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工业倾斜。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组建经开区、高铁园,拓展高新区,构建“345”工业发展格局,市属园区总规划面积拓展至510平方公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53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75%,较“十二五”末提升10.2个百分点。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4家,22家企业跻身广西高新技术企业百强。
  乡村振兴实现大提升。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268.68亿元,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高于预期2.3个百分点。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保持全区第一;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累计9个县(市、区)15次获评广西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进步县。“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成果丰硕,“三清三拆”整治覆盖村庄5756个,镇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厕所普及率9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95%,居全区前列。
推进“四大建设”,优质发展气象新
  5年来,我市发扬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抢抓国家扩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东部产业转移等机遇,设立300多亿元的各类基金,引进了一批知名企业,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了产城融合,实现了经济社会的优质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使用,年旅客吞吐能力提升至1200万人次,桂林航空成为国内首家地级市设立的航空公司,机队规模达11架,航线增至74条;建成桂林动车所、西货运中心,成为广西高铁双枢纽之一;5条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里程266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总里程1.49万公里,居全区前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提升。
  城乡建设同样是我市城市建设的亮点。坚持“新区产城互动做加法,老城疏解提升做减法”,老城累计实施重大工程项目106个,建成万福东路、龙门大桥、香江立交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111个城中村及260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提升;桂林新区累计实施项目215个、完成投资440亿元,市直机关全部入驻,一批学校、医院、市场、商业综合体建成使用。开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田园综合体、旅游精品线路点线面三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我市生态建设领跑全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山清水秀生态美”的优势更加突显。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漓江“三统”改革九大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漓江城市段实现试验性常态壅水。完成30年来最大规模游船提档升级,深入开展非法采砂、住家船、洲岛鱼餐馆、网箱养鱼等清理整治工作,漓江城市段建成区内已确认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2.5、P10平均浓度连续6年“双降”;主要河流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21家采石场136万平方米山体生态复绿。
  春风化雨,文化铸魂。我市深入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桂林历史文化大典》编纂出版,逍遥楼、东西巷、非遗展示馆成为文化新地标,甑皮岩、靖江王陵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初具规模,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龙脊梯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民生增福祉,人民获得感更强
  这是民生福祉持续提高,桂林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强的5年。
  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6.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738个,硬化道路5114公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2.62万户,易地搬迁近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95%降为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100元提高到38145元,年均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089元提高到17345元,年均增长9.4%;解决了30多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实现城乡低保“十三连涨”、养老金“十六连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我市还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累计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323项。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7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累计筹措资金375.9亿元,新建成学校66所,新增学位4.57万个。加快健康桂林建设,建成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医保医联体桂林模式,入选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城市。养老服务床位数居全区首位。人均寿命提高至78.8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蹄疾步稳谋发展,笃行致远开新局。为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桂林市将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桂林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以实干实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