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让党旗在瑶乡高高飘扬

——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来源:桂林日报

  三江乡全体干部职工以实干担当,创新务实的工作状态,全力打造“清凉三江 绿色三江 好客三江”新品牌。
  恭城特支旧址被打造成全县新的党史教育基地。图为今年“六一”儿童节,三江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在旧址参观学习。
  通过“三清三拆”以及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历经一个多月的奋战,牛尾寨屯实现从一个典型的脏乱差老村到干净整洁美丽新村的“蝶变”。
  三江乡洗脚岭村的孩子们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篮球场开心打篮球。近年来,三江乡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都有篮球场。
  实地讲解药材种植技术。
  2020年10月25日,栗田村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开展重阳节慰问活动。
  近年来,三江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度,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图为新建的黄坪村委大楼。
  施工队伍抢抓时间建设富平二级公路。该路预计2021年11月底通车。
  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梁辉
  三江乡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部,东邻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南邻贺州市钟山县,西邻平安镇,北邻湖南省江永县。辖大地、三联、黄坪、三寨、栗田、十八岭、对面岭、三江、安冲、洗脚岭10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319人,瑶族人口占98.5%以上。这里自然风光旖旎,万亩高山杜鹃、恭城第一高峰银锭山每年吸引数万游客游览;这里瑶族风情浓郁,石口花炮节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角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这里红色文化深厚,安冲村牛尾寨现存恭城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旧址。
近年来,三江乡紧紧围绕“打造瑶乡党旗红”品牌党建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打基础,创新载体抓落实,创建农村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引导党员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强化党性担当、争做合格党员,让党旗飘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各个领域。乡里各大项目进展迅速,产业发展兴旺,民族团结,老百姓生活幸福,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恭城特别支部旧址:藏在深山瑶寨中的党史教育基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6月1日上午,在三江乡安冲村牛尾寨屯,400多名三江乡中心小学的师生齐聚在新打造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党史教育基地——恭城特别支部旧址,唱红歌、学党史,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在这里能了解过去革命先烈的故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当天,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完恭城特别支部旧址后,三江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李凯说。
  76年前,4名地下党员在牛尾寨成立了中共恭城特别支部,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抗日宣传。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高潮,中共广西地下党省委制订了“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保卫地方”的方针。1944年秋,中共广西省委书记钱兴派肖雷到恭城与隐蔽在该县的地下党员覃及芳恢复了组织关系,并传达了省委的指示。随后,覃及芳按照党的指示由势江转到三江牛尾寨定居,以县政府合作指导员的公开身份带领两个班的自卫队,负责三江与钟山、富川通道上的放哨守卡,探听日寇动向并搜集情况。   
  为了发展武装斗争,当时广西省委决定以龙围为中心,在三江一带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1944年11月1日,桂东特派员黄嘉根据省委决定,从钟山英家派女党员覃美英、李素娟及进步青年肖含芳到三江牛尾寨,组建恭城特别支部,覃美英任特支书记,有党员4人。
  据恭城县志党史办的负责人介绍,恭城特支建立后,遵照上级部署,组织党员学习《联共(布)党史》,提高党员素质;开展社会调查,主要是摸清当地武器情况,为建立武装作准备;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覃美英、李林林两位女同志,通过走访群众和接触妇女,进行爱国主义和抗日宣传,对爱唱歌的就教唱《游击队歌》和《延水谣》等抗日歌曲或讲革命故事。覃及芳和肖含芳两人以杀猪和做肩挑生意为公开身份,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抗日。在一段时间里还派肖含芳到自卫队里参加放哨守卡,以便做这支武装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争取改造这支队伍成为革命武装。
  1945年春,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节节胜利,日寇败局已定。基于这样的形势,广西省委认为没有必要再在三江建立抗日根据地,于是决定除留下覃及芳一人原地坚持工作外,其余三个党员转到临阳联队参加敌后抗日武装斗争。至此,恭城特支的使命结束。“虽然恭城特支的历史使命不长,但它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后人了解革命历史,发扬光荣传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志党史办相关负责人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恭城特支旧址被用来当做教室,是三江乡的一个教学点,翟保繁就曾在这里读过书。后来教学点撤销。为保护这个红色遗址,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村里用其它地方土地跟翟姓房主进行置换。由于年代久远,房屋成了危房。2019年,当地政府对房屋进行了拆除重建,在旧址的一楼设立了历史资料展厅。后人通过展出的资料、图片、实物,可较为详细地了解当时特支党员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历史。
  今年以来,为纪念建党100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江乡党委、政府加强对中共恭城特别支部(牛尾寨)遗址的保护利用,将党史教育基地建设与牛尾寨屯的风貌提升改造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在入屯口绘制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彩色墙绘,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特支党员开展爱国主义宣传的场景;新建了红歌走廊和三层楼高的中共恭城特别支部(牛尾寨)党史教育基地,整个村屯面貌焕然一新。
  “家门口有这么好的红色资源,我们一定要挖掘并保护好,将恭城特支旧址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三江乡党委书记周红波说。 
  创建农村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4月初,和煦的春光洒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栗田村的土地上,一条水泥路从开满油菜花的田野中蜿蜒而去,远远望去好似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重新粉刷过的房屋白墙上画着古代耕读图,新建的3层村委大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几名放学归来的小学生在新建的球场上追逐嬉戏,一旁的传统文化长廊里张贴着近两年来“栗田春晚”评出的“最美栗田人”的图片和感人事迹。
  “现在村里是大变样了,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栗田村支书李云说。栗田村坐落在雄伟的都庞岭下,是一个瑶族小山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人口不到1100人,其中95%是瑶族。历史上因交通不便,山多田少,村民只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生存,发展相对落后,成为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村。
在以前,不仅产业发展不起来,栗田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搞不起来。“就拿我们现在这个村委大楼来说,以前这里是个臭水塘,村委想在这里新建个办公楼,但涉及征地村民就不同意。”李云说,原来的村委办公楼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砖瓦房,时至今日已破旧不堪,村委多次想新建大楼,但都因土地问题不得不搁置。
  关键时候,栗田村的党员干部站了出来,带头在出让土地修建村委新办公楼和水泥路的协议上签字,并组织成立传统文化联合会,村民精神面貌得到迅速改观。栗田也成为2018年三江乡打造基层党建品牌示范村。很快,村里建立了村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大厅。村民农闲时节有了新去处,党员们有了“家”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对各项工作的执行力,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后,栗田村“两委”通过不断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用于发展产业,增强造血能力,拓宽小额信贷政策的帮扶面和影响面。支部在合作社中发挥了核心带动作用,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提供蔬菜水果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管理、产品收购和销售等服务,引导周边农户加入到李子产业中,探索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新路子。今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三华李、蜂糖李180多亩。
  栗田村不过是近年来三江乡党委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打造瑶乡党旗红的一个缩影。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三江乡党委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党建亮点工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乡党委共计统筹资金1000多万元,对各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打造栗田、黄坪、三寨和十八岭4个党建亮点品牌,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三江乡还持续抓好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四星级村党组织3个、三星级村党组织2个。通过联创共建、调查走访等形式,寻找扎实有效的整顿方法,使软弱涣散(后进)的党组织成功摘帽。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双管齐下,党建引领促脱贫
  “如今修了水泥路,好走多了,大车都可以直接开到田头,生产销售都方便多了。”三江乡栗田村委湖塘村村民刘道福高兴地说。刘道福所说的水泥路是指2020年修好的400米长生产路。据他介绍,湖塘村有水田80多亩,但由于之前没有修通水泥路,村民进出十分不便,农资化肥都要肩挑背扛到田间地头,极大地挫伤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要致富,先修路。据栗田村支书李云介绍,像湖塘村这样的烂路原来在村里到处都是。“我们村被评为贫困村很大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李云说。栗田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人口不到1100人,其中95%是瑶族。历史上因交通不便,山多田少,村民只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生存,发展相对落后,成为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村。
  为让栗田村脱贫摘帽、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江乡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栗田村的道路硬化。
  在不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的同时,三江乡也十分重视培植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因此,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实现持续增收,彻底拔掉穷根。
  近年来,三江乡党委紧紧围绕县委“一带两基三化”党建工作思路,按照“党建+合作社”模式,以两新组织党建为突破口,推动农村全域党建实体化。“建”好支部,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落实乡党委委员、党组织书记、合作社负责人乡—村—社三级联动机制,“围绕产业建组织,建好组织促发展”,在8个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并分别派驻了党建指导员,将党建工作有效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在党组织引领下,月柿标准化生产示范点覆盖种植大户13户、党员2名,茶叶种植示范点覆盖种植大户6户,党员3名。
  “学”好技术,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党建实体化示范基地建立区村级月柿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个,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指导服务、统一包装销售)封闭式管理,每斤月柿节省生产成本约0.2元。通过开设“田间课堂”“智慧课堂”“观摩课堂”,组织党员、种植户到示范点观摩学习,听取农业专家讲座,大力推广绿色食品(月柿)原料基地标准化栽培技术,优果率达90%以上。采用月柿延迟采收技术,错开销售高峰,每斤增收0.1-0.2元;与县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展果食蝇性诱剂、黄板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试验,将党员聚集在产业链上,成为农技推广的先锋力量。
  “引”好路子,使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在两新组织带动下,着力打造月柿品牌,建立区村级月柿标准化生产示范点156亩,年产量达78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其中对面岭村带动发展月柿种植430多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各村相继建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一批绿色蔬菜茄子、辣椒等,村民和贫困户可实现就近务工,年务工收入2万多元。
  在党建引领下,三江乡如期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据统计,2016年以来,三江乡顺利实现396户1362人脱贫,7个贫困村摘帽,农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脱贫致富的新景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富平二级公路的修建,桂林至钟山高速公路的顺利推进,三江之前交通闭塞的面貌将得到极大改观。今年,三江乡又被列为桂林市第六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乡镇,集镇面貌也将焕然一新,三江乡未来发展更可期。
  “下一步要牢牢把握好乡村振兴这个机遇,全面推行好‘党建+’理念,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农村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及党员干部的帮带作用,全力打造‘清凉三江,绿色三江,好客三江’新品牌。”三江乡党委书记周红波说。    
  (本版图片由三江乡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