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漫吟古诗觅童趣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6月0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李笙清
  童年,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是最纯真、最快乐的时光,放风筝、玩游戏、逮蝴蝶、粘知了、塘畔垂钓、河上戏水……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稚拙俏皮,纯朴可爱,充满了无尽的回味。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稚趣,古代诗人多有描述,或聪明伶俐,或懵懂可爱,更多的是充满生动野趣、顽皮活泼的童年生活画面,童心可掬,童趣横生,既呈现了儿童天真率性的一面,又体现了儿童充满童真情趣的创造力,吟咏之间,令人回味无穷。
  春天,草长莺飞,万紫千红,景色宜人,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儿童们最喜欢的活动无疑就是风筝之乐了。清代诗人高鼎悠闲《村居》之时,被一群儿童在原野上放风筝的欢快情景深深吸引,在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孩子们率真天性的同时,忍不住写下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句,将儿童放学后奔跑着放飞风筝的一幕刻画得栩栩如生,极具写实意味。春天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金色花海赏心悦目,引来蝴蝶翩翩,蜜蜂嗡嗡,既是放蜂人的天堂,亦是孩子们的乐园。南宋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2万余首,有4200首传世,其中有许多是描写儿童的,体现了杨万里“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的不老童心。在他《宿新市徐公店》时,看到儿童在盎然春光里逮蝴蝶的活泼一面,童心忽萌,便以诗记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夏天,梅雨淅沥,荷塘清幽,瓜果芬芳,消暑纳凉,是儿童最喜爱、最活泼的季节。唐大和九年(835年),白居易任职于东都洛阳,一日在池塘边游玩时,看到有山僧对弈和儿童偷采白莲,遂写下《池上二绝》,其二诗曰:“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诗句近似白话,通俗易懂,形象地刻画出顽童撑着小船到池塘中采了白莲花归来后留下一路踪迹的情景,儿童顽劣、俏皮、可爱的一面呼之欲出,充满意趣。另一位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则描述了炎炎夏日里儿童在水边钓鱼的乐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句言简意赅,意境生动,形神兼备,一幅初学钓鱼的儿童生怕路人打搅惊动鱼儿而不敢应声的情景跃然纸上,吟咏之际,有一种观赏古画的感觉。炎炎盛夏,蝉声鼎沸,儿童捕蝉,其乐融融。清代诗人袁枚有一天漫步途中,看到牧童在牛背上自顾自地唱着歌,忽然看到林荫间蛰伏的蝉,赶紧停下歌声,思忖着如何捕捉下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将牧童意欲捕蝉的神态和童趣刻画得栩栩如生。
  秋天,谷物丰收,秋色盎然,充满了美好的原生态情趣,当然少不了儿童的乐趣。宋代叶绍翁有一首《夜书所见》这样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即蟋蟀,亦称蛐蛐儿,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促织》篇,提到明代宣德年间宫中兴促织之戏(即斗蟋蟀)。此后,民间亦流行斗蟋蟀,儿童亦以此为乐,夜里抓蟋蟀的场景引起作者极大的兴趣,以至于忘记了客途的冷清孤寂,将对童年乐事的怀想寄托于笔端。
  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冰凌低垂,儿童们不顾严寒霜冷,制造出充满情趣的游戏乐事。“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杨万里的这首《稚子弄冰》,描述了儿童用铜盆盛水结冰,以彩丝穿系当玉磬敲打的生动场景,儿童的敲冰之乐及天真活泼溢于诗外,亦体现了儿童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趣创造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儿童天真烂漫的世界里,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雨阳光,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一年四季都是快乐时光。即便是那些牧牛放羊、年少即体会到稼穑艰辛的乡村儿童,也在“鉏犁满野及冬耕,时听儿童叱犊声”的勤劳生活中自得其乐,过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惬意生活,不失盎然童趣。“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代诗人崔道融笔下的牧童,尽管穿蓑笠,牧牛于垄上,但傲然跨坐于牛背之上的一份从容自信,与唐代于鹄笔下女牧童“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感受到乡村牧童牛背上悠然自得的一份自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