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特别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舞起项目龙头 完美回应时代发展召唤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08日    来源:桂林日报

  福隆园城中村改造后,“城中村”变成了“城中景”。(资料图片)
  智神智能电子三轴稳定器产业基地生产线上,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组装。通讯员王亚东 摄
  2020年12月3日,漓江歌剧院主体已经显出雏形。记者游拥军 摄
  铁山工业园一隅。(资料图片)
  2020年4月,位于经开区的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记者何平江 摄
  □本报记者 韦莎妮娜 
  正是寒冬时节,在漓江歌剧院施工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一个横跨于建筑两端,长达25米的大钢架在漓水之畔画出了一道气势之虹。从高处俯瞰,一朵巨大立体的“桂花”图案已雏形初现。这座备受市民关注的漓江之畔“艺术殿堂”,预计将在一个月后完成外形建设。
  而在30公里之外的雁山,桂林融创文化旅游城项目正势如破竹般推进。再过5个月,这个投资160亿元的桂林文旅新地标将呈现在世人眼前。大型光影摩天轮、复合型海洋馆、17万平方米六星五星超豪华酒店群……在这里,你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文旅复苏的春风劲拂。
  2020年,疫情极大地改写了城市的进程。然而,希望远比病毒跑得更快,发展的步履始终不停。过去一年中,我市有600余个重大项目实现了开竣工;举办了8场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重大项目完成总投资额近1800亿元;856项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23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推进势如破竹,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疾风知劲草,关键显韧劲。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为桂林“十四五”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石。
化“疫”为“翼”,重大项目迅速满开复产
  2020年2月27日,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施工现场,50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扎绑钢筋、开动塔吊,干劲十足,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自疫情以来,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项目大力支持,拨付政府专项债,真金白银保障项目建设不停歇。当年1至11月,深科技累计生产智能手机1231万台,实现产值31.31亿元。其中9月产值超7亿元,创下我市单个企业单月产值历史新高。
  重大项目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源源动力。疫情发生后,我市率先起草出台复工复产指导意见,成立了企业复工复产协调调度领导小组及10个工作专班。科学调度,精准有序地组织重大项目复工复产,市四家班子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对我市101个重点项目和71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开展专项帮扶,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施“一企一策”。
  同时,对复工复产情况实施按日监测调度,收集各层面重大项目复工、返岗信息,针对其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建立防疫物资“周转池”,“点对点”接送复工人员返岗等措施。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市重点为万达、融创文旅城等重大文旅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0480个,平均单场就业意向达成率为42.8%。
  化“疫”为“翼”,逆风翻盘。4月下旬,我市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基本实现应复尽复,获中央、自治区调研指导组高度肯定。
用活政策,跑出项目建设的“桂林加速度”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从“现场办、现场审”到“云上谈、网上签”,疫情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各行各业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办事思路。
  为了保障我市2020年市级、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如期落地、投产,我市用好用活惠企政策,让重大项目实现“快落地、快建成、快投产”。一方面积极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若干措施》和《全区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后补十条措施(试行)》等系列政策,另一方面坚持“容缺后补、容错纠错、企业向政府承诺、政府向企业承诺”原则。同时,由市财政拿出2000余万元支持中心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渡难关、强信心。
  日前,在建设投资额3.5亿元的桂林高新区铁山工业园智神智能电子三轴稳定器产业基地里,新建成的办公大楼宽敞明亮。总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工作中,或插线、或安装电机、或测试电路板。而就在去年年初,当该公司全体员工还沉浸在乔迁喜悦中时,突然爆发的疫情给了所有人当头一击。
  “疫情将多数工业企业逼到了‘绝境’。但好在市委、市政府活用惠企政策,通过减免税费、降低水电费、增加融资力度等,让企业畅饮‘及时雨’。”该公司负责人李鸣说。目前,随着新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公司产能和生产效率均已实现大幅提升,由原先的3条流水线变成了8条,并加速了产品研发,“智云”品牌稳定器牢牢占据着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李鸣介绍说,整个智能电子三轴稳定器产业化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实现年产300万套稳定器的目标,企业年产值超过50亿元。
  非常时刻,非凡魄力,非常举措,非同寻常效果。疫情期间,我市通过打开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不见面”审批、精简报件材料和审批流程、加大惠企惠民力度等工作措施,高效完成用地审批程序。
  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是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下好“先手棋”至关重要。作为我市去年新引进的全产业链重大项目,坤弘量子项目从2020年1月22日落户到投产仅仅用了半年不到时间。“量子速度”的背后,离不开我市为推进重大项目而实施的非常举措。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受到了疫情不利影响,项目的进展仍然非常快。目前,公司主要建设两条贴片生产线、一条插件生产线及两条测试生产线。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产品也已逐步生产下线,签订销售合同10.5亿元。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到130亿元。
  以点带面,最大化放大重点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全年度诸多重大项目里,舞起重中之重项目的龙头。牢牢盯住深科技智能制造、融创文化旅游城、塔山片区棚户区改造、阳朔县新城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等投资体量大的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出形象、见成效。
  2020年12月25日,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的塔山·悦坊特色街区热闹开街,为我市疫后“夜经济”复苏再添一把熊熊之火。流光溢彩的建筑群、红红火火的业态、整洁干净的巷道、人头攒动的热闹氛围,搅热了曾经的“城中村”。
  近年来,我市沿漓江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福隆园、塔山、新生街、和平片区城中村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00余亿元,直接惠及1.2万人。“城中村”变成了“城中景”。其中,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被列为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全市中心城区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项目占地2201亩,总投资为80亿元。如今,塔山片区城中村在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全面提升后,焕发出了新生态。该片区已成为集生态保护、旅游、商住、产业发展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
  每每入夜,塔山·渔坊人来人往,前来用餐、玩耍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也因此鼓了荷包。“我们村委有1300多名村民靠收房租就能够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目标,租金还会逐年看涨。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穿山村党委书记于彩云说。
月月开工,为城市美好未来埋下精彩伏笔
  8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600余项重大项目实现总投资额近1800亿元……在山水名城的热土上,月月有开工,建设的引擎声贯穿了一整年,处处孕育着希望。
  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不了发展的脚步,阻挡不了破土而出的力量。随着2020年12月21日49个重大项目宣告集中开竣工,我市在短短一年中已经举办了8次重大项目集体开竣工仪式,涉及重点工业、文化旅游、信息产业、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
  如椽巨笔写新篇,谋求发展正当时。在浓厚的建设氛围下,我市全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势如破竹。截至2020年11月,856项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54.56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4.6%。其中开工项目142个,开工率83.5%;竣工项目64个,竣工率71.9%。123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34.89亿元,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0.3%。其中开工项目22个,开工率100%;竣工项目10个,竣工率111.1%。19项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重中之重项目完成投资117.9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2.0%;81项市领导跟踪服务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6.0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0.9%。
  千帆竞发势如虹,蓄力发展待春天。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开竣工,让桂林不仅有拿得出手的“颜值”,更有与之匹配的发展实力。如今,建设了一年有余的漓江歌剧院即将显山露水,将“水泽丹桂,枝繁漓江”的诗意写在江水上;融创文旅城项目已完成除水世界外的90%建设,即将惊艳亮相;临桂万达广场竣工开业首日便迎来了30万人次客流。此外,桂林经开区教育产业园(百年基业项目)、深科技制造三期、榕湖饭店改造提升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开工建设。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量子通讯信息项目、新桂轮橡胶一期技改工程、天湖国际高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靖江王府片区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智能电子三轴稳定器等项目顺利竣工……桂林,正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重大项目完美回应着时代发展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