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版:社会生活[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李海华:饮水思源,从贫困户变成了扶贫接力人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1月06日    来源:桂林日报

  李海华在管理村集体的蘑菇产业。
  □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舒义清 文/摄
  “白石有个好后生,家遭病灾变贫困。自强不息勤奋斗,如今成为公家人。”在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白石村,人们传唱着这样一首山歌,这首山歌里唱的好后生,就是白石村团支部书记李海华。
  今年37岁的李海华是土生土长的白石村人。2017年冬天,李海华的妻子在生二胎时,突遇子宫破裂导致大出血和婴儿窒息。经过积极抢救和治疗,两条人命保住了,但他妻子因伤情过重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也负债累累。一边是一直处于极度虚弱需要照顾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一边是巨额借款,还有一家老小等着养活。面对巨大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李海华整个人垮了,整日以泪洗面,日渐消瘦,生活一下子跌入低谷。
  在获悉李海华的事情后,白石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委干部及时入户了解情况,经过严格的甄别程序,将李海华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帮助李海华一家摆脱贫困,在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白石村扶贫工作队一次次去他家,面对面、一对一宣传扶贫政策,宣讲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经过宣传教育,李海华提振了精神、树立了信心、鼓起了干劲。驻村工作队结合李海华家的实际情况因户施策,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他妻子的医药费报销了不少,帮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帮助其加入了村里的源祥养殖合作社,他从合作社领养了5头猪苗回家养殖。村主任王行东还动员他参加村里的食用菌技术培训,他学成后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又能得一份上班工资。
  上天会眷顾每一个努力的人。经过悉心照料,李海华妻子逐渐康复,小儿子的身体也很健康,李海华家的生活有了转机,并于2019年达到各项脱贫标准,顺利脱掉了“贫困帽”。如今的李海华,从贫困户变成了扶贫接力人,每天奔波在扶贫的道路上。
  “正是因为国家的帮助,党的好政策,我家的生活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一个郁郁寡欢的病人家属变成了一个开朗的人。如今我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建设家乡,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当谈起担任村干部的初衷,李海华满怀感慨地说道。
  2019年8月,白石村原团支部书记转任专职组织委员。此时村里正缺一个会用电脑的年轻人,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一致推荐李海华担任团支部书记。“李海华本是吃苦、争气之人,在镇里举行的各项技能培训他都积极参加,用心学习钻研,并且熟练地掌握了电脑办公自动化,由于自身素质好、觉悟高,被村里选为团支部书记。”该村包村领导、两水苗族乡组织委员吕基南说。
  自从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后,李海华更加努力,在处理好家务和地里活的同时,他认真完成村委分配的工作,看到邻里谁家有困难,都会积极主动去帮助,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引导其他贫困户奋发努力。在2020年疫情期间,李海华主动承担了本村的报表工作,由于排查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班是家常便饭,但是李海华毫无怨言,为能为村里的群众服务感到高兴。同年7—8月,资源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他主动加夜班整理扶贫数据和材料。
  “没有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就没有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要常怀感恩之心,为村里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带领大家一起向小康生活迈进。”李海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