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版:特别报道[大图] [PDF]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报纸
历史数字报

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12月28日    来源:桂林日报

  雁山区柘木镇东开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如今靠枇杷种植实现脱贫摘帽。记者刘健 摄
  在平乐县二塘镇工业园区里,贫困户陶丽金正在长海科技公司的扶贫车间电源生产线上忙碌。该扶贫车间目前有20多名贫困户就业,既能就近照顾家庭,稳定的收入也帮助他们及时脱贫。记者游拥军 摄
  龙胜各族自治县白面瑶寨村民喜获菊花种植“分红”。(资料图片)
  永福县广福乡广福村大石山25户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瑶胞,告别被大山阻隔半个多世纪的大石山屯,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广福村瑶族移民新村。(资料图片)
  在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推进下,凝聚起全市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图为2020年6月1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资料图片)
  荔浦市种植砂糖桔面积达30万亩,其中贫困户共种植砂糖桔7751亩,产值达1.5亿元,是该市产业脱贫的支柱性产业。(资料图片)
  近年来,平乐县全面统筹留守儿童(学生)关爱工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关爱体系,而许多学校的女教师则主动当起贫困留守学生的“代理妈妈”。记者唐艳兰 摄
  □本报记者刘健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中国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2015年至2019年底,桂林市27.07万贫困人口和45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个贫困县顺利摘帽,贫困发生率由6.95%降至0.35%;今年7月,经初步核验评估,全市剩余的1.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桂林瞄准贫困根源,精准施策,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目标可如期实现。
驰而不息,脱贫攻坚工作频出大“彩”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一年中,要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坚决防止松劲懈怠、最后关头‘掉链子’。”2020年2月26日,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在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大会上强调说。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桂林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带领全市党员干部持续发力、驰而不息,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迎难而上,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桂林市先后召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以及全市脱贫攻坚师资骨干业务培训班和全市定点扶贫单位扶贫干部全员培训班,进一步凝聚起全市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桂林市强化顶层设计,层层压实责任,从高位推动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督查、考核“六大体系”,构建起“四级书记抓扶贫、部门联动攻坚、干部驻村帮扶”的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深入实施四级书记遍访贫困户行动;先后制定“1+20+2”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组织选派510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43个乡镇扶贫工作队、6.3万名干部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精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联系贫困学生,实现了“一帮一联”全覆盖,并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干部20万多人次,让扶贫干部成为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敢于冲锋的“勇士”。
  2020年7月,经初步核验评估,全市剩余的1.4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全面胜利的曙光,一时间,人心沸腾,群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的脱贫攻坚战,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发挥好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至关重要。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桂林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0亿多元,整合使用部门项目资金40多亿元、社会扶贫资金4亿多元,全面投入到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和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工作中。其中,安排各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9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共新、扩建村屯道路4915条5646.811公里,新建独立桥梁353座7053.585延米,小型人饮工程624处,其他项目3607处(个);累计投入资金2.25亿元,建设饮水安全保障项目9批次909个,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13153户近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紧抓制胜“法宝”,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2015年以来,桂林市紧紧抓住产业脱贫这个制胜“法宝”,因地制宜发展县(市、区)“5+2”、贫困村“3+1”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30多万亩,并打造出了永福“富硒农业+扶贫”、灌阳“超级稻+扶贫”、恭城“生态循环农业+扶贫”、龙胜“旅游+扶贫”、兴安“光伏+扶贫”和荔浦、全州等“电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全市510个贫困村均有特色产业项目,93%的贫困户有特色支柱产业。
  在兴安县兴安镇粉洞村,记者见到了粉洞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文杰。他告诉记者,粉洞村原先是一个贫困村,自从大力发展以优质稻、柑橘、特色鸡鸭养殖和竹子种植的“3+1”特色产业后,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如今村里的贫困户100%都发展了特色产业。
  “全州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电商、物流体系建设,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中心,18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及物流点,15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及物流点,其中70个贫困村100%全覆盖。电商扶贫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全州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如此,桂林市全面加快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每个贫困村安排5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通过购买固定资产出租、委托经济组织经营分红、投资种养基地自主经营等模式实现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目前,全市5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4万元。
  “我们村里正在建设一个48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下一步将扩大合作社的养殖规模。新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后,明年我们的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00万元。”临桂区西山村委书记唐龙发说,在发展贫困户开展特色种养的同时,西山村把养殖业作为村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产业,并在全村形成了“抱团发展”的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辐射效益,西山村也实现了从2017年以前的“空壳村”到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5.43万元的新突破。
  此外,桂林首批20个田园综合体已基本建成,61个贫困村、5.6万贫困人口和2100户边缘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入股分红、务工就业等形式参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全市第二批田园综合体建设、第三批规划已陆续启动,计划分别于2020年底、2021年底全面建成。届时,将辐射200个贫困村,占全市贫困村总数的39.21%;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万,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
不落一人,把百姓生活放进“心中”
  “我非常感谢政府帮我建造了新房子,还配有整洁的厨房和厕所。我原来住在石头加黄泥巴建造的房子里,几十年了,到处开裂,一下大雨就怕倒塌。现在刮风下雨不怕了。”兴安县溶江镇司门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唐昌祥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桂林市累计投入资金16.43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6656户。住进新房的贫困户有了温馨的家,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以前真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仅有电梯,而且周边生活设施都很齐全,我觉得很幸福。”7月1日,记者走进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枫林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该乡石寨村贫困户段桂芳说,她和家人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房子,楼下就是上班的地方,每个月还有1600元左右的工资,孩子读书也方便多了。
  桂林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4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共搬迁6982户29934名贫困群众,搬迁计划项目入住率100%。同时,通过在集中安置点附近建立“扶贫车间”、学校、市场,以及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等,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就业、可致富。
  “这些入住的贫困户不仅有车田苗族乡12个行政村的贫困户,还有从两水、河口搬来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住进了新房,改善了生活环境,但要让他们有生计、能致富,还得聚焦后续扶持。”车田村第一书记黄勇告诉记者。
  身体健康是每个人幸福感的最朴素来源。在扶贫工作中,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同时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是基本任务也是必须完成的目标。目前,桂林市已健全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机制,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和贫困家庭签约服务,100%的贫困人口参加了新农合,大病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67%,29种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达到85.04%,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
  “我在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桂林师专,由于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我不仅享受到了雨露计划的补助,学校还给我免了学费。这对我家来说不仅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而且也给了我受教育的机会。”在兴安县兴安镇石坑村,今年23岁的张檐平说,从学校毕业以后,她选择了当一名小学教师。她告诉记者,教书育人对她来说既是工作,也是自己传递“希望”最好的途径。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桂林市陆续实施了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行动,培训贫困劳动力和“两后生”3万多人,“雨露计划”补助应补尽补,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截至今年9月底,教育扶贫控辍保学、学生资助、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建设、义务教育师资配备“四大任务”全面完成。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前夕,桂林实现了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兜底保障。桂林将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53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249元;农村特困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至521元。
  最是扶贫放不下,浓浓牵挂暖民心。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胜利已然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