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文:
奋斗绘就乡村新图景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23日

▲雷德文与妻子龙如琼。
□本报记者何月 通讯员潘志祥 肖春媛 文/摄
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妇联给三门镇洪寨村拉角组雷德文一家送来“广西美丽庭院”证书。水泥铺平的庭院干净整洁,木栅栏围起两边,一边油菜花开得正好,石雕的小鹿、小兔卧在其间;另一边齐整的菜畦里青菜翠色欲滴,紧挨菜地的鱼塘还泛着涟漪。如此生机盎然的庭院想必是雷德文一家精心呵护的成果,从中亦可一窥这一家人生活的美满与志趣的和谐。
架起发展桥
雷德文生于1962年,在他记忆里,以前的洪寨村很贫困,其中数拉角组最穷。为何村组取名“拉角”呢?原因是这里的梯田不仅又窄又小,有的烂泥巴还很厚,以至犁田的耕牛一旦陷下去就迈不开步子,到了狭窄处更是无法掉头,村民只好拉住它的角才能挣脱和转身。就这样拉来拉去拉出“拉角”的地名。
“山窝窝里的村子,种地都比别人难几分,吃饱饭都很难,更别谈有钱。以前我们拉角组的人走出去,别人都看不起,不愿和我们结交。”繁重农活的疲惫与饿肚子的痛苦构成雷德文年轻时的回忆。
“别人怎么看不重要,最主要是得自己争气。”雷德文说。1994年,一场洪水来袭,位于三门河东岸的拉角组未能幸免。洪水过后,村子一片狼藉,拉角组人无不心痛,“一年的收成没了,农民日子更难过了”。
当时的洪寨村支书谭显政想要在河上修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车,还不怕洪灾。但拉角组哪里来的钱和人修桥呢?一开始,响应修桥的村民并不多。但雷德文知道,拉角组需要一座连通外面的桥,路通了,经济才能活起来。他积极报名修桥项目,跟村支书一同去做村民的工作,最终召集30多位村民投工投劳。
“这座桥全村一起架了2个多月才架好,纯靠人力建好的桥,是拉角组村民的心血。”雷德文说,他很感激妻子龙如琼,在他把精力放到建桥上时,是龙如琼默默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打理田地、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小孩都是她在做。有时我太忙没回家,她怕我饿着,还特意送饭到河边。”
拉角铁索桥建好后,大大便利了村民进出。对于外村人借桥过河是否收费,村里人意见不一,雷德文认为应该免费。“拉角组以后发展产业,不管是农业还是工业,总会人来人往。你在基本的通行上都要收费,这会让人家不愿意来做生意。但我也理解有人想收费的心情,好不容易修的桥,不能产生收益,心里总归是失落的。因此要把村里的产业做起来,让大家实实在在赚到钱。”最终,拉角铁索桥实行通行免费。
经过修桥一事,老支书看好年轻的雷德文,他语重心长地说:“以后拉角组的发展,还得靠像你这样的年轻人。”
播撒致富种
如何把拉角组发展起来,雷德文尝试了不少办法。说到这里,龙如琼告诉记者,庭院里以前有两棵高大茂盛的杨梅树,就是2000年初雷德文从外地引进,在院子里种下的。“他在外考察看中什么项目,一般会先在自家田地试验种植,种植成果不错,就在村里推广。”
雷德文先后尝试从外面引进杨梅、金桔回村种植,可惜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上百亩的果树只能砍掉。龙如琼说:“有些人觉得我老公是瞎折腾,但我明白他是一心为了村子发展。产业发展不起来,他比谁都着急。”对于丈夫不断尝试新作物的试验,她从未阻拦,而是默默与雷德文一同耕耘。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说不上是个多聪明的人,但凡事贵在坚持,懂得吸取经验。既然做了村里的干部,就有责任为村子发展谋出路。”雷德文说。更可贵的是家人一直支持着他,村民也信任着他,令他有无限动力去思考、实践发展乡村产业。
2008年,雷德文成为洪寨村支书。彼时,与拉角组隔河相望的下龙屯由于率先发展滑石产业,日子过得很红火。雷德文将村屯间的差距看在眼里,“洪寨村各村组(屯)要发展起来,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取长补短。”
2011年,拉角组与下龙屯联合发展,一起进行鸡血玉开采、加工、销售。不到两年,就有10多户人家买了汽车,拉角组村民终于实现木屋变砖房的愿景。雷德文趁热打铁,鼓励村民发展罗汉果、杉木种植,最终让洪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雷德文任职期间,洪寨村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洪寨村党支部荣获“三星级党组织”称号,而雷德文本人更是荣誉等身,“先进个人”“优秀村干”“优秀共产党员”各类证书堆起来高高一摞。
耕耘和谐景
2020年,雷德文卸任村支书。他卸职不卸责,村里一有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这一点龙如琼最有感受。雷德文卸任后,由于附近村民依然习惯找他咨询农事和政策,他索性搞了一套石桌椅放在杨梅树下,村民来了,就在树下给他们解答。
每当村民来访,龙如琼便开始打油茶。村民们一边喝着香浓的油茶,一边听雷德文讲解事项。时不时龙如琼上前添茶续水、嘘寒问暖,气氛融洽又热闹。寒来暑往,雷德文在杨梅树下为村民排忧解难、龙如琼收拾庭院,热情招待来客的模样,已成为拉角组最美的风景。
在雷德文的影响下,儿子雷治明喜欢上手工,习得一手焊接的好手艺。村民的房屋改造,经常能见到雷家父子忙进忙出的身影。
“爸爸用他的双手和汗水,为村子铺就了一条发展的道路,也为我树立了榜样。要问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大约就是爸爸说的做人要实在,做事要有担当了吧。”雷治明说。
2023年,拉角组申请通过乡村振兴项目,获得150万元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雷德文一家主动挑起大梁,给村民们做榜样,带领村民们一起投工投劳。
在拉角组一处曾经做舂米坊的老地方,由雷德文与村民一同打造的新水车基本完工。小桥流水,芳草青青,水车在河面上吱吱呀呀旋转着。遥望过去,正是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美景。
“每当有人来拉角组参观学习,都会感慨拉角组的村貌建设,直言没有几百万做不出来,但其实我们的资金就是那150万。所以,没有雷老支书一家人的带领和奉献,拉角组不会取得如今的成就。”现任村支书侯玉平表示。
当记者走进雷德文家的庭院,那充满记忆的高大杨梅树已经不见了。今年,雷德文将老树砍去,重新种上杨梅树幼苗。“这么多年的老树砍了不可惜吗?”记者问。“不可惜。”雷德文笑着回答,“新种下的杨梅树,未来结的果子会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