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悦读

返回 2024年07月06日

镜框里的红色情怀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6日     
  □李奈霜

  在我的老宅堂屋的屏风上,挂着一个陈旧的镜框,这是我家的圣物。
  家里人都知道这框奖状的独特地位和特殊含义。玻璃镜片覆面,四周木条围合,底板是一块薄薄的木板,里面镶嵌着一张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发的奖状,历经七十多年岁月的洗礼,透过镜片,里面的每一处细节仍然清晰可见。每次看到镜框上或粗或细的刮痕以及奖状上或大或小的蛀虫凹洞,爷爷与他儿子、孙子的故事又浮现眼前。
  一九一五年,随着一阵啼哭,爷爷来到这个穷苦的农家。因为年幼丧父,他九岁开始便靠帮地主家放牛混口饭吃,其间也曾因放牛时偷听村口私塾先生讲课被逮住并被罚饿。好不容易饥一顿饱一顿熬成大人,谁知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一九四四年桂林沦陷,年轻力壮的爷爷不幸被抓去当挑夫。在鬼子手底下干活,受尽千般折磨,时刻有小命不保的危险,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爷爷才死里逃生,回到家乡。
  随着土地改革运动浪潮的掀起,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爷爷和他相依为命的母亲终于分得一处住房,也就是我家现在的老宅,总算过上了有劳而获的生活。也许只有像爷爷那样有故事的人才真正理解“翻身”“当家作主”这一类词语的真正意义。“翻身不忘共产党”也自然而然成了我家三代人生命天平上非同寻常的砝码和信仰的主旋律。爷爷不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合作组并担任队长,将村上的农业生产干得有声有色。听村里的老前辈说,当时党员遭遇暗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关于入党,老百姓虽心有所向,却不敢轻易申请。信念就像一盏明灯在时代底色中绽放光芒,指引着爷爷一路成长进步。忠厚老实的爷爷坚决用他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他笃定的信念。尽管爷爷当年的入党宣誓活动只能秘密进行,可那却是爷爷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决定。
  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爷爷赢得大家的一致认可,被安排负责大队代销店工作。爷爷不贪公家一厘钱、不落公家一根针、不怠慢每一位顾客的“三不”原则在山村被传为佳话,风里雨里进货、挑货、卖货的代销工作,爷爷一干就是十七年,直到六十多岁因长期过度劳累导致双腿严重受损,才停止在十里八乡穿行。
  岁月流逝,爷爷年事已高,已经力不从心,但他的红色信仰并未淡化,所以把希望寄托到自己的儿子身上。爷爷想将他唯一的儿子送进军营。他的想法居然与刚成年的父亲不谋而合,可惜部队每次来家访时,奶奶不舍的眼泪和我家人口单薄的事实,迫使这个美好的愿望未能实现。爷爷又把希望寄托在他的两个孙子身上。
  好在老天眷顾有心人,最终我的小弟得偿所愿考上了军校,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我家老宅的门牌号旁终于钉上“光荣之家”的牌子。
  二〇一七年,小弟在贵州某地山体滑坡救援工作中荣立三等功,父亲将证书端端正正地摆在老宅堂屋香火前的木桌上,然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久久不语,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他把内心的激动藏在一个个烟圈里。
  去年除夕,七十岁的老父亲盼望着十几年都没有团圆过的全家人能在疫情过后吃个团圆饭并拍张全家照。可是临时接到小弟的电话,说工作需要又没能回家过年,父亲放下电话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一支烟。我知道父亲当时难受与复杂的心情,便把自己在单位被评为“优秀党员”的荣誉证书递给父亲。父亲用他粗糙黝黑的双手接过荣誉证书,认认真真看了许久,直到认完最后一个字才拿到老宅堂屋香案前,并把奖状上的每一个字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取下屏风上的镜框倒扣在桌面上,轻轻拧开卡钉取出木质底板。小弟三等功的荣誉证书就平整地贴在爷爷的那张奖状一侧,父亲又将我的荣誉证书紧贴小弟的三等功荣誉证书,然后仔仔细细地展平,慢慢用木质底板盖好,轻轻插上卡钉,又把镜框挂上堂屋,很庄重地拜了三下才欣慰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