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乡亲赞“高颜值”的百岁老人唐孝亮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4日

唐孝亮老人。 记者秦丽云 摄

虽然已102岁,唐孝亮老人依然能动作麻利地叠被子。 记者秦丽云 摄
□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黄剑蓉 蒋芳
百岁老人看起来像80多岁,还被乡亲们称赞“高颜值”,这位老人就是全州县黄沙河镇麻川村委白毛村的唐孝亮。近日,记者前往白毛村,一探究竟。
采访当日,天气晴好。记者跟随全州县黄沙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毛竹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内。院前的凳子上,坐着一位穿蓝色衬衫、黑色西装裤的老人。看到客人来了,老人起身招呼,又麻利地走进堂屋搬出两条长条凳,招呼大家坐下。记者注意到,老人个子挺高,身板笔挺,虽然头上有不少白发,但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落,而且非常精神和帅气。就在记者误以为这位老人是百岁老人的家人或后辈之时,麻川村委副支书唐忠义上前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村的百岁老人唐孝亮。”此言一出,跟随记者一同采访的黄沙河镇的工作人员也忍不住赞叹:“这位老爷爷好年轻呀,看起来像七八十岁!”“我们村的人都这么说。”唐忠义笑着回应道,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为了证明自己年逾百岁,唐孝亮老人拿出了户口本,上面清楚地写着他出生于1922年7月,今年已102岁。这一系列动作过后,记者发现,唐孝亮老人不仅形象帅气,而且身体硬朗,耳聪目明,交流起来很是顺利。他请记者参观他的家。记者发现,老人的家不仅院落、屋子干净,卧室也是整整齐齐,毫无异味。老人看到被子有点乱,连忙叠被子。他手脚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把被子重新铺平又折叠好了。记者想抓拍一张照片,差点来不及。实在是个麻利人!
老人告诉记者,他家三兄弟,他排行老三。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一辈子勤恳务农,不幸在他5岁时英年早逝。母亲虽然勤劳,但因从小裹了脚,无法干重活。幸运的是,两个哥哥都比他年长,在父亲去世后,基本是大哥二哥养活了全家。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大哥二哥先后外出参军,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年都在田里地里操劳。18岁那年,他很想追随大哥二哥的脚步前去参军,但是母亲希望有一个儿子陪在身边。为了更好地侍奉母亲,他留在家里务农。
因为家庭经济过于穷苦的缘故,唐孝亮在40岁左右才成家,妻子是湖南人。婚后,夫妻二人生育了三女一子,儿子最小。家里吃饭的人多了,唐孝亮更是辛苦。本以为只要勤劳肯干,一家人总能慢慢把日子过好。不料,在儿子2岁时,妻子因病去世。从此,唐孝亮又当爹又当妈,把4个孩子拉扯成人。
唐忠义说,唐孝亮老人跟他父亲同辈。以前,他经常听父亲谈起唐孝亮老人,称赞他非常勤劳、能干。农村人干活,一般中午会回家休息,但是唐孝亮连中午也在田里、地里忙,几乎不休息。20世纪50年代中期,唐孝亮在村里当大队干部,带领全村人把旱地改水田,让全村的水田面积扩大了110多亩,成了村民们心中的大功臣。此外,虽然每天在田地里忙得全身泥巴,但只要不干活的时候,唐孝亮总是穿得干净、整齐,还把家里也打扫得很整洁,这让很多乡亲很是佩服。
过去十多年里,唐孝亮老人一直独居家中。原来,三个女儿分别嫁人,儿子又带着妻儿去外地务工,一年才回来两三回。不过,老人如今已是儿孙满堂,孙辈8个,曾孙辈3个。其中,最年长的孙辈已三十出头,年纪最小的孙辈还在读高中。虽然在外地务工的儿子经常请老人前往城市同住,但是老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往往住不到几天又回了老家。90岁之前,老人还种田种菜,90岁之后,儿女们劝他不要操劳了,他才放下了农活。
麻川村卫生所的村医蒋善珍是唐孝亮老人的侄儿媳妇。平时,老人的儿女们不在家的时候,蒋善珍就帮忙照看老人。蒋善珍说,她经常上门给老人量血压、测血脂血糖,各项指标显示老人的身体状况很好。不过,困扰老人的却有一个顽疾,那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症,皮肤经常发痒难耐。这几年,老人四处寻医问药,但至今还未治愈。
虽然独自生活,但是唐孝亮老人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时候去赶圩,有时候在村里跟乡亲们闲聊。喜欢喝酒的他,每年会酿上200来斤的米酒,每天午餐和晚餐必喝一些。晚上,他八九点就睡了,一般凌晨5点左右起床,年轻时早起干活的习惯到如今都改不了。
临别前,记者请教老人保持比实际年龄年轻状态的秘诀是什么?老人笑了,他说:“根本没有秘诀。”老人邀请记者到了中秋或过年的时候,家人们都回来了,再来家里做客。他说:“那时候家里就热闹了。”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眼神里闪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