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与“菌”约
桂林日报
2024年06月30日
□李振杰
夏至时节,背着竹篓,提着篮子,戴上草帽,去去年约好的老地方赴一场一年一度的约会——在荒坡上,在田基的边坡,在山林里。第一天,没见;第二天,还是落空;第三天,终于见到啦!
一朵朵,满满的喜悦,在那里迎风摇晃。是的,就是它们,好像一群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姑娘,亭亭玉立,热热闹闹。那些完全撑开了伞的,像热烈奔放的成熟少女,舒展着盈盈笑意。那些刚冒出尖的,还带着些黄土的痕迹,羞涩地,躲在伙伴们中间,像是第一次跟着姐姐们出来赶会期的小姑娘。一丛丛地,在阳光里闪耀着,在微风里骄傲着,在那里叽叽喳喳地热烈交谈着。
那是山里人夏日里与夏至菌的美丽约会。那些美丽的菌,看那伞柄长长的,像是鸡的脚,所以叫它鸡脚菌。它们冒出来后,是成群结伴的,一丛一丛在挤在一起,人们又叫它鸡窝菌。
这场美丽邂逅,是要讲究一点运气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山坡上放牛时,在田间劳作时,在山野里行走时,无意间,一丛丛白色的夏至菌突然就闯进了你的眼帘,就像一位翩翩的少年,偶然闯进了一群姑娘的舞会,闯进了姑娘们专属的领地。矜持,是有一点的。慌张,也是有一点的,让人有一种张开双臂拥入怀里的冲动。有花堪折直须折,有菌可采直须采。欣喜之余,赶快蹲下,轻轻地捏住那细细的柄,小心翼翼地顺着劲慢慢地往外拔。再找一片宽大的芋叶,轻柔地把它们包起来。没有宽大的叶子,就直接放在衣襟里,虽然带一点点泥土,那也无妨,山里的姑娘,谁还没有一点泥土的气息呢?回家的路上,如沐春风,像第一次牵着心仪的姑娘回家。遇到懂行的人,知道你包的是什么,会露出羡慕的眼光,竖起大拇指说,咦,你真走运!仿佛你就是在舞会上把那最美丽的姑娘带走的那个人。
这夏日里的缘分,是要细心呵护的。邂逅也好,约会也好,都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老人传下话来说,你不能站着采,要蹲下来认真地采,要不,明年它就跑了。也是的,一年一度的约会,你都那么散漫,那么随意,明年谁还会理你呢?在带着回家的路上,你也得诚心诚意,把你那顶草帽盖在装满菌子的竹篓或篮子上,别让太阳把那白白嫩嫩的皮肤晒黑了,把水淋淋玉颜晒得枯槁。还要小心地捧着,不能磕疼了、磕碎了。如果有缘,第二年,第三年,一直到许多年,它都会在那里等你呢。
这是属于你们之间的秘密。约会的地方,是不能轻易地暴露给别人的。别人问你,你要会撒谎,哦,在那遥远的松树里边呢,或是在翻过山界的溪流边呢。也会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悄悄地跟了你去,偷偷地看你们约会,知道了地点,第二年,可能与它约会的就不再是你啦。当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你们约会的地方,但多年以后,它还是不来了。任你一次一次地往那里跑,任你挎着空空的篮子在那里等待,任你在那空荡荡的地里惆怅。
待到回到家里,就不是秘密啦,就像到了谈婚论嫁的恋人。把那盖着的草帽或芋叶掀开,会激起姑姨妯娌的欢呼。大家一起来,慢慢地洗,细细地撕。把那柄上的泥耐心地刮掉,冲洗干净,然后从伞盖上,或从伞柄处撕开,一撕就是一根细细的长条。人们兴奋地讨论着它的美味,就像讨论一场即将举办的婚礼。先叫左邻右舍,过来打一顿夏至菌油茶,品一品今年新鲜夏至菌的味道。夏至菌熬鸡汤是绝配,杀了鸡,叫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吃,那才叫一个热闹。那汤清清爽爽的,一点也不含糊,那菌吃起来脆脆的、韧韧的、香香的。最后再在汤里烫一点面条,细长的菌丝也像一根根面条,傻傻地分不清哪是菌丝哪是面条。管它呢,一把夹了,菌的香和面的香就缠在了舌根上,吃到撑,也还在回味。
有人采到夏至菌的消息传开后,第二天山里就热闹起来了,带上小孩,背上竹篓,满山都是找去年约会的老地方的人。有的会满载而归,有的却会空手回家。是的,这是讲运气讲缘分的,如果采不到,那就等着明年夏至再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