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生态环保调研行·漓江篇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健康桂林

07版:时事

08版:时事·体育

返回 2023年09月19日

面瘫针灸
要趁早

桂林日报      2023年09月19日     
□马猛(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冶金疗养院)
  面瘫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面瘫的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有时还会感到身体多处不适,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压力大、熬夜、精神过于紧张、饮食不节、贪凉等因素,也导致面瘫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面瘫这一疾病在我国传统中医中,针灸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只有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才能更好地消除面瘫的影响。

  什么是面瘫
  面瘫俗称“歪嘴症”,又有“歪嘴巴”“吊线风”等别称,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是以面神经受到损伤而引发的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一侧面部肌肉无力引发的口歪眼斜,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的肌肉与关节酸痛,有时还会出现内热、口渴、大便干结等症状。一般来说,面瘫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受风寒有关,而在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当中,面瘫这一疾病往往是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因为人体受到风邪影响而阻滞经络,进而导致面部经络不通而产生。对于面瘫这一疾病,只有保持高度的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才能避免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

  对面瘫的常见错误认知
  作为一种在生活当中的常见疾病,许多人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关于面瘫的常识,但也有很多人对于面瘫这一疾病存在着误解。比如:“面瘫会自己好的,不用治疗”“面瘫需要等一周才能治疗”等。事实上,这些对于面瘫疾病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根据医学调查表明,约有80%的患者在出现面瘫之后难以自愈。因此,当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面瘫的症状时,只有及时接受相应的治疗,才能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在对面瘫这一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目前以中医的针灸手段对面瘫进行治疗为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同时针灸也是对面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在使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这一疾病时,越早越好,千万别拖延。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整个过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闭眼”“抬眉”“祛风”“正嘴”。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这种“面瘫四步法”的康复效果比较理想,并且对于部分慢性病人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闭眼。这一步骤需要针灸患者的睛明穴、巨髎穴、颊车穴等多个穴位。其中,睛明穴是这一步骤的主穴,对于面瘫这一疾病有一定的解表能力,因针刺时需要抓闭眼部,因此称这一阶段为“闭眼”;而巨髎穴、颊车穴等穴位属于人体手阳明经,能够帮助患者的正气恢复。
  抬眉。这一步需要对患者的阳白穴、瞳子髎穴、攒竹穴等进行针刺。其中,阳白穴是这一步骤的主穴,位于患者眉毛正中的上方,针刺此穴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面部经气的运行;而攒竹穴与瞳子髎穴等则可以在起到闭眼作用的同时,调动太阳经的经气清除余邪,促进面部经气的调动。
  祛风。这一步需要针灸患者的风池穴、丝竹空穴、大迎穴与头维穴等穴位。其中,风池穴是这一阶段的主穴,针刺风池穴既能驱散外风,也能祛除内风,因此这一步称为“祛风”;丝竹穴是抬眉的后续,能够延续调动经气的作用;而大迎穴、头维穴等穴位则是人体面部阳明经气血流通的关键穴位,有助于促进患者面部经脉气血通畅。
  正嘴。这是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最后一步,其主穴为承浆穴与人中穴,但在实际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单独针刺或联合针刺,以此通过对人体任脉与督脉的调动来纠正患者的口歪;而地仓穴、下关穴等辅穴不仅是协助纠正口歪的重要穴位,更是因为这些穴位属于阳明经,能够促进阳明经的经气更加顺畅地流通,进而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当中的瑰宝,针灸这一治疗方法对面瘫有着良好的疗效,但面瘫这一疾病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尽快接受治疗,否则就会因风痰瘀血的聚积固化而导致面瘫难以治愈。而在生活中,人们只有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尤其是做好防寒措施,避免面部与耳后吹风,才能更好地预防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