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清廉桂林

04版:社会生活

05版:时 事

06版:时 事

07版:国际·体育

08版:悦 读

返回 2023年05月31日

神舟十六号探宇 太空之家再迎“新成员”

桂林日报      2023年05月31日     

  ▲5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的画面。 新华社记者李杰 摄
  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顺利送入太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
  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任务中,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首次齐登场,火箭飞船“再升级”。整个飞行任务有何看点?
  看点一:火箭飞船“再升级” 交会对接“有难度”
  执行本次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达100%。
  “高可靠、高安全”是载人火箭始终不变的追求。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主任设计师常武权介绍,本发火箭相比上一发火箭,共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研制团队重点围绕冗余度提升和工艺改进,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
  此外,研制团队在确保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测试顺序、并行工作、整合测试项目等措施,不断优化发射场流程。目前,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一备一”发射场流程已从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压缩至35天。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我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
  发射入轨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采取径向对接的方式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停靠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径向端口。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在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以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此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径向停靠空间站,飞船的对接目标为47吨级,而本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与90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径向交会对接。作为载人天地往返的关键核心产品,对接机构将再次面临与多构型、大吨位、大偏心对接目标的捕获、缓冲、刚性连接等全新挑战。
  空间站组合体尺寸的增大使得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的发动机工作时,羽流间的相互影响相比以往发射和对接任务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对于这一问题,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自主研发的神舟飞船GNC系统在发动机分组使用和控制方法上进行优化,并通过地面的仿真计算加以验证,确保任务成功。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对接机构分系统及推进分系统控制单机的研制工作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承担。八院控制所载人航天型号技术负责人王有波介绍,组批投产模式让生产、测试过程更为标准化、规范化,更有利于人员掌握产品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看点二:“暗影相随”如何供电
  在神舟十六号径向停靠期间,将有两艘货运飞船(天舟五号、天舟六号)同时在轨飞行,空间站组合体的质量将首次超过100吨。“三舱三船”的组合体构型使得神舟十六号被其他舱体持续遮挡,造成飞船长时间处于太阳无法照射的环境,给整船的发电能力、舱外设备热控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
  早在空间站建造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研制团队就针对空间站组合体多达20余种构型以及来访航天器的不同停靠状态,提前策划并实施了上百项环境试验和专项测试,经过前期4艘载人飞船的在轨飞行验证,可以有效保障神舟十六号在“暗影相随”下的在轨能源供电安全、通信链路畅通。
  电源分系统相当于航天器的心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811所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研制团队对需要升级的器件开展了充分调研和选型论证,电源分系统产品经历了振动、冲击、真空、高温、低温等试验考核,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30余种类、数百个自主器件的装机验证,使新批次电源分系统全面实现了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成长为一颗百分百的“中国心”。
  神舟十六号的太阳电池翼驱动系统采用更加柔和的变频驱动模式。当外部条件变化时,该系统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极大降低复杂外部力量对自身的不利影响。正是得益于焕然一新的太阳电池系统,航天员才可以更加安心自如地操纵神舟十六号这个“大家伙”。
  看点三:首展国际绘画作品
  顺利对接后,神舟十六号乘组将开展哪些工作?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和货运补给任务,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林西强表示,主要有驾乘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和返回、对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的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等六大类任务。
  而具体到神舟十六号任务,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
  “同时,将开展电推进气瓶安装、舱外相机抬升等平台照料工作。”林西强说,将完成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等舱外应用设施的安装,按计划开展多领域大规模在轨实(试)验,有望在新奇量子现象研究、高精度空间时频系统、广义相对论验证以及生命起源研究等方面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也将继续开展,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
  “这次飞行任务中安排了一项特殊而有意义的活动,就是在中国空间站首次展示国际绘画作品。”景海鹏说。这些作品是来自10个非洲国家青少年朋友获得“天和奖”的优秀作品。
  (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