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和政府都“惹不起”的军工复合体,
到底是什么?
桂林日报
2023年02月21日
无论哪一任美国总统上台,似乎都会在对外发动战争、增加军费开支、大搞军火贸易的圈子里打转。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是历任总统中少数没有发动过军事战争的一位,但在他的任期,美国创下军费开支最高纪录,卖出军火也最多。这背后是何逻辑?关键点在于一个特殊的庞然大物——军工复合体。在美国众多利益集团中,军工复合体在军事、经济、政治、社会上的影响力都极为突出,是两党和政府都“惹不起的存在”。
二战中,美国积累了庞大的军事工业基础,赫赫有名的五大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诺斯罗普·格鲁曼、雷神和通用动力,都发迹于这一时期。
二战期间,美国各大军工企业拿到了政府各类合同总值的2/3,正是从那时起,军工企业和政府官员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在战后跨国资本的驱动和运作下,美国庞大的战争机器与经济体系之间产生了结构性关联,很快形成了一个由美国军队、军工企业以及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军工复合体模式由此正式确立。可以说,军工复合体就是二战的产物。
冷战时期,在与苏联的全方位对抗中,大批科研机构和大学也被纳入军工复合体,让这种共生关系更加牢固地构筑起来,成为美国社会经济永久组成部分,逐步确立了其无可撼动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开始转向金融业主导,金融资本依靠美元霸权实现全球财富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往往通过地缘政治冲突或战争实现,这与以军工复合体为代表的军事霸权不谋而合,两者以更加默契的方式牢牢捆绑在一起,深度嵌入美国政治机制,共同影响着美国的内政外交。
曾担任过二战盟军最高指挥官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其“告别演说”中曾告诫美国民众,要警惕军工复合体这头“怪兽”带来的危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军工复合体非但没有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反而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国家政策,绑架了美国政府。(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