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专 版

04版:社会生活

05版:县区新闻

06版:时 事

07版:时 事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3年01月10日

扛旗争先 勇争一流 做好桂林典范 打造广西标杆

人民警察节 桂林公安用心书写开年新篇

桂林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2022年9月,灵川公安历经两代专案民警锲而不舍、接力办案,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一起命案积案,抓获潜逃14年的犯罪嫌疑人。

  桂林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向警旗宣誓,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喜迎党的二十大,忠诚保平安。

  2022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岁末年初打击突出犯罪攻坚战等一系列行动,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保障就在身边。图为民警在桂林北站巡逻。

  2022年6月18日,全州遭受强降雨袭击,险情不断,全州县公安局组织全体警务人员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以人民为中心,真心实意为群众。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巷到山寨,公安民警真情为民,用辛勤汗水守护万家灯火,用脚步丈量一方平安。

  桂林市公安局猫儿山派出所民警杨伯伦荣获2022“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安民警。
  110,这是一组简单的数字,也是属于人民警察的节日,承载着桂林公安的承诺与坚守。警徽熠熠,他们铭记警徽闪耀之处的责任与荣光、奉献与担当;誓词铿锵,他们铭记新时代公安铁军的初心和使命。
  2022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自治区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视察漓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瞄准“做好桂林典范、打造广西标杆”目标,抓好全面工作,以“一把手”组织、“一盘棋”推进、“创一流业绩”为抓手,在“百日行动”、岁末年初打击突出犯罪攻坚战中屡创佳绩,按照局党委在2022年年初制定的“11357”工作思路,以最硬措施打造坚固安全屏障,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在护航桂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贡献了公安力量。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陈国海 刘传勇
履职公安主业,以“雷霆之势”严打违法犯罪
  “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去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先后开展了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岁末年初打击突出犯罪攻坚战等一系列行动,以超强的力度、超强的措施、超强的声势,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清查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常态整治消除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大幅压降事故呈现历史最好水平,全力维护全市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安全触手可及、保障就在身边。桂林市公安局在相关行动中考评成绩位于全区前列。”这是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总体要求。
  在推进“百日行动”、岁末年初打击突出犯罪攻坚战中,桂林市公安局党委班子迅速结合桂林实际,扛旗争先,做好桂林典范,打造广西标杆,细化并提出“544221”工作法。该工作法简明扼要地对公安工作的工作量化、工作效率、问题责任和追责倒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级公安机关自上而下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全流程整体调度、分节点重点推进;广大民警辅警以“扛旗争先、勇争一流”的昂扬斗志,打击犯罪、抗击疫情,拼搏奋战在守卫群众平安的最前沿。
  据统计,2022年仅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19.53%,其中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1.18%、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6%;开展“118”特大网络贩枪集群统一收网行动获公安部通报表扬。

牢记领袖嘱托,以“生态警务”守护好青山绿水
  警徽耀漓江,善作善成行稳致远。桂林市公安局举全局之力,将生态安全保护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全力护航桂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警徽与警盾的坚强守护成就了漓江两岸的一抹抹绿色,也描绘出了生态与民生至上的最美底色。
  2022年4月25日,桂林市公安局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体系。桂林公安生态警种以新机构组建为契机,迅速组织发起“生态守护2022”“昆仑2022”等三个专项打击行动,对破坏野生动植物、非法采矿、污染环境三项重点发起雷霆行动和集群战役。依托“一村一辅警”,延伸治安防控触角,积极拓宽线索来源渠道,确保打击违法犯罪“稳准狠”,侦破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涉林、江、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类刑事案件,让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以打击治理漓江流域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森林火灾、涉林涉环违法犯罪等为抓手,坚决当好守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作为漓江综合治理保护的主力军,桂林市公安局漓江分局创新开展保护漓江党建联盟工作,与漓江沿江44个村基层党组织联建、联抓、联动,建立常态化生态环境保护结对共建机制,充分发挥最大效能,以“党建联盟”推进漓江治理、保护与发展;依托“司法协作”“执法联盟”“警务联动”“党建联盟”,形成网格化漓江保护新模式,融合“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水陆空立体化巡防体系合力,将漓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危急时刻,总能看到“藏青蓝”的身影
  怀为民之心,守一方平安。大雨倾盆、河水暴涨、道路被淹、房屋进水、群众被困、车辆行人受阻……当灾难来临时,当群众遇到生命危险时,桂林公安民警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施救,守护生命。
  这一年,面对最严峻的新冠疫情,全市公安机关闻令而动,快速反应,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连续奋战的精神,严防死守,在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卡点查控等各条战线、各个战场上顽强拼搏、冲锋陷阵,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从严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强化社会面管控,保障重点部位安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当千里之外“靖边行动战疫”的集结号紧急吹响,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桂林公安闻令而动,收拾行囊,义无反顾,奉命出征,奔袭千里,踏上了边境的土地,履行驻守国门的神圣使命。这一去,就是无数个日日夜夜,不眠不休;这一路,就是无数个沟沟坎坎,无畏无惧。

以数字化公安改革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在城中村,桂林公安对门禁、消防、房屋租赁等环节全部实现智能化管理,形成安全预警智能分析系统,达到“以房管人”的目的;通过深化网上网下服务机制改革,依托区厅“桂警通办”平台,构建公安政务服务一张网,集合了公安机关各警种政务服务事项,市民可以实现“一站式登录”“一网通办”……这是桂林市公安局以数字化公安改革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又一缩影。
  2022年以来,桂林市公安局将“强脑+强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大力推进智能化前端感知网络建设,综合运用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多维感知、智能研判、精确治理、实战应用四大能力,构建预知、预警、预防的现代化警务运行新机制,加快实现全局数字化转型与警务机制变革。同时,强化应用培训和优化考核奖惩,提升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注重传统方法手段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使公安传统工作优势更加发扬光大。
  为了将数字化公安改革落到实处,桂林市公安局树牢“向科技要生产力”的思想,在数字化改革推进科技强警上下功夫,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纵深推进现代警务一体化集成改革,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在疫情防控、治安防控资源均等化、便民利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构建全市智治高效协同数字化警务机制,实现风险防控、决策指挥、数据共享、合成作战、应急处突“秒推、秒达、秒办、秒报”的新型警务运行目标,突出基层基础信息化、业务机制重构重塑、公安政府内外数据双循环“三个重点”,为桂林公安数字化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一套工作机制”,促进警务流程优化再造,推动全市公安数字化改革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从严治警锻造公安铁军,涌现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从严治警,锻造公安铁军。2022年,桂林公安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开展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加强队伍实战训练,激励民警辅警担当作为,涌现出一大批勇于担当、扛旗争先的英雄模范、岗位先锋,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桂林公安忠诚使命、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品格。全年7个集体、9名个人获公安部表彰,杨伯伦获得“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于伍生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荣立一等功个人2名,二等功集体8个、个人23名,三等功集体36个、个人217名。
  沉甸甸的荣誉是公安英雄模范向党和人民交出的优秀答卷,是桂林公安用忠诚担当书写守护百姓安宁幸福的华章。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2023年,桂林公安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以及在桂林视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要求,按照“做好桂林典范,打造广西标杆”标准,树牢“扛旗争先”的思想,扎硬寨,打硬仗,“向科技要生产力”,在数字化改革中推进科技强警,奋力开创公安机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助力市委、市政府打造最具安全感的世界级旅游城市。(本版图片均由桂林市公安局提供)